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城非遺坊》專訪 根雕藝術傳承人鍾明

《江城非遺坊》專訪 根雕藝術傳承人鍾明

一段枯樁老根,一節無用朽木。

在他的手中,

竟能變成威猛的獅子、憨態可掬的熊貓。

他如何運用巧妙構思,

將自然美與人工美相結合。

使其枯木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

本期《一起回家》

讓我們與鍾明一起走進他的根雕世界。

在江夏區向陽村有一處簡陋的廠房,木頭原材料幾乎佔滿了整個倉庫,很是醒目,而這個廠房的主人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根雕藝術的傳承人鍾明。

GIF/1512K

想要解開根雕藝術的魅力之謎,先要將目光投向中華悠久的歷史,1982年,從湖北江陵馬山一號楚墓出土了戰國時代的根雕作品《辟邪》,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態神韻,色彩古樸典雅。西漢時期,孔子的後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彎曲的形態製作拐杖。

南北朝時期,已出現了不少利用樹根製作的杖頭、筆筒、佛柄、抓背、煙斗等實用品和傢具。隋、唐以後,根雕不僅在民間普遍流傳,同時也得到皇室貴族的青睞。可惜的是,這樣一門高超,雅緻的藝術自民國時期後,逐漸衰弱,以致近乎絕跡。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才有所復甦。

根雕藝術市級非遺傳承人 鍾明:我是在水利廳工程二團做水利築的施工,當時就是個施工員,我從小就喜歡藝術。1972年我就跟著鄧道航師學習,回來以後我就開始自學,自學過去啊是很艱難的。就是因為搞水泥這個機緣,1976年我就開始發現了根,我們有時候晚上下了班吃了飯以後,就是一起到那水湖邊上去玩,就發現這水湖邊上啊,退水以後啊,很多樹根密密麻麻的。有的像奔馬,有的像人物,看的真是過癮,選了幾個樹根回來了,就找木工借了把鋸子、鑿子、就開始創作。

根雕藝術市級非遺傳承人 鍾明:我的第一件叫做喜鵲登梅,做好了就被別人拿走了,當時別人是一對結婚的小夫妻,哎呀高興的要命,那時候就開始研究了,就把我創作的感受開始就記錄。後來到了1982年,那時候不是盆景熱,花卉熱。那時候就開始展覽嘛,第一次展覽在中山公園嘛,所有的領導、老百姓、這個藝術家,看到以後都驚訝的不得了,這樹根雕刻出來的東西真是漂亮 ,就這個從那以後根雕藝術就開始,慢慢慢慢地就興旺起來了。

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 用材必須選擇材質堅硬、木質細膩、木性穩定、不易龜裂變形、不蛀不朽能長久保存的樹種,如黃楊、檀木、櫸木等都是根藝造型的上好材質品種。

被淤泥淹沒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經數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陰沉根木,其質堅幾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藝的佳材。根雕原木雖然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饋贈,但它渾然天成的自然美也需要根雕大師們神來之筆的修飾,可在進行修飾創作之前,要先將材料進行處理。

根雕藝術市級非遺傳承人 鍾明:這件作品就是我剛才給你們介紹的南水北調的作品,水流了以後全家四口,坐著船,走了吧離開了丹江,通過丹江水庫,抬高水位,使其水倒流,從丹江過來以後就是武當山。

根藝之寶,寶在自然,天人合一,神形兼備,這是根藝價值的根本所在。2015年8月根雕藝術被選入武漢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鍾明在高興之餘,也和其他老手藝人一樣,面臨著傳承的苦惱。

根雕藝術市級非遺傳承人 鍾明:確實想學的人多,但是對於傳承的人來說,你不具備這個條件,他恨不得說,哎呀我今天搞幾天藝術,我的畫可以賣幾十萬上百萬,那就有這種思想是絕對搞不成藝術的。思想上非常浮躁,搞藝術的必須修行。要修,要修鍊自己。所以現在年輕人就缺乏這點,凡是搞工作一滴汗水 一滴收穫。它是一種民族文化,我一生活得非常自在,很紮實。既有追求又有貢獻,關鍵還是豐富了自己,接了這個班,我就希望(能夠)繼續傳承下去,這多好的事情,既然上帝安排我做這些事情,我就徹底的把這做下去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回家 的精彩文章:

明式傢具微縮技藝傳承人閻民怡
曾氏銅藝傳承人曾憲高
雙勾書法傳承人楊賢毅

TAG:一起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