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與他的後燕帝國
作者:董奇
《天龍八部》里,慕容復是個繞不開的角色,他矢志復國,卻行為卑鄙、功敗垂成。慕容復在姑蘇燕子塢的莊園叫參合庄,一門家傳武功叫參合指,正是源自令慕容家族痛心疾首的參合陂之戰。
在參合陂戰場上,後燕帝國的霸業由盛轉衰,看似弱小的拓跋鮮卑北魏國卻趁勢崛起,最終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就請列位看官跟隨筆者走近殘陽如血的參合陂,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慕容復」和他那曇花一現的帝國。
源出一脈,並立稱雄
慕容鮮卑的後燕國和拓跋鮮卑的北魏國同出自魏晉時期中國北方的鮮卑族。作為東胡族的一支,鮮卑族從東漢初年匈奴衰落後大量遷居遼東遼西等地。東漢末年檀石槐首次統一了鮮卑諸部,建立了佔據匈奴故地的草原強國;他效法匈奴分治下部落為東部、中部和西部,後來分別演變為遼東鮮卑、漠北鮮卑和隴西鮮卑。
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
慕容鮮卑屬於遼東鮮卑的一支。曹魏時期,其首領莫護跋率部內遷至遼西,因協助司馬懿討伐公孫淵有功被封為率義王,部族百姓把莫護跋戴的步搖冠訛傳成了慕容,莫護跋就以慕容為姓。
莫護跋的孫子慕容涉歸被晉武帝封為鮮卑大單于,率部遷到遼東郡北部,開始接觸漢文化。慕容涉歸死後,其子慕容廆被擁立為慕容鮮卑首領,率部移居遼西大棘城,一方面立法令移風易俗,積極收用因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流落遼東的漢族士人;另一方面向東晉稱臣,與段氏鮮卑聯姻,遠交近攻集中兵力打擊東北的夫余國、宿敵鮮卑宇文部和新興的高句麗,實力日益壯大。
經過慕容廆、慕容皝父子招賢養民、務農練兵的持續經營,慕容鮮卑安內攘外,成為遼東最強大的勢力。公元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建立前燕。前燕與中原的後趙聯合消滅段氏鮮卑,又遷都龍城,大敗高句麗,消滅宇文鮮卑一統遼東。慕容皝去世後,其子慕容俊繼位,採納漢族謀士封弈、陽騖和弟弟慕容霸的意見,趁後趙皇帝石虎去世諸子爭位中原大亂的良機揮師南下。
公元352年的廉台之戰,慕容俊的弟弟、前燕先鋒慕容恪以連環馬騎兵方陣大敗石虎養孫冉閔的精銳步兵,消滅了冉閔建立的魏國。慕容俊相繼收降了原後趙的大部分地區,於公元352年稱帝並定都鄴城。前燕帝國達到了頂峰。
拓跋鮮卑原屬漠北鮮卑的一支,其祖先在公元一世紀從世居的大興安嶺南遷至呼倫貝爾草原,東漢桓帝時繼續南遷,在檀石槐死後佔據了漠南之地。曹魏時期,拓跋力微成為拓跋鮮卑首領,一方面向曹魏稱臣,另一方面不斷擴張吞併草原諸部,拓跋鮮卑日益壯大。
西晉時期,拓跋力微的孫子拓跋猗盧繼任成為拓跋鮮卑首領,統一了拓跋鮮卑諸部,與西晉并州刺史劉琨連兵對抗匈奴劉淵的漢國及鐵弗匈奴勢力,被西晉朝廷冊封為大單于代郡公,趁機奪佔了并州陘嶺以北的馬邑等五縣,後進爵代王。
拓跋猗盧死後,拓跋鮮卑再度衰落。公元338年,在後趙做了十年人質的拓跋猗盧侄孫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改元建國,對內設置百官,任用漢人燕鳳、許謙等制定法度,安撫百姓,遷都雲中郡盛樂;對外聯姻前燕,並與鐵弗匈奴多年交戰剿撫並用,使其首領劉衛辰兵敗逃亡關中。拓跋鮮卑成為漠南河套草原和晉北地區最強的勢力。
然而幾乎就在同一時期,關中地區由氐族苻氏家族建立的前秦政權在皇帝苻堅和他的「管仲」丞相王猛的領導下打擊豪強嚴法治國,使得前秦人才聚集,社會安定,財政收入充實,實力日益強大。
前燕和前秦主導中國北方時期的形勢圖
與此相反,前燕開國皇帝慕容俊、輔政太宰慕容恪相繼去世後,繼任君主慕容暐寵信太傅慕容評等小人,前燕差點被北伐的東晉權臣桓溫滅掉。因前燕毀約,不肯向東晉北伐時應邀出兵援救的前秦割讓虎牢以西的土地,公元370年,苻堅派王猛領軍東征,大破燕軍,慕容暐戰敗投降。
6年後,苻堅又趁拓跋什翼犍病重之際北攻代國,什翼犍敗退雲中郡被庶子拓跋寔君殺害,部眾逃散大部投降。至此,在前秦強大的兵鋒下,慕容鮮卑和拓跋鮮卑建立的首個政權相繼覆亡。
亂世復國,一度協作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戰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歷史,東晉名將謝玄帶領北府兵大破前秦軍引發了連鎖反應:不僅保住了東晉的半壁江山,而且由於前秦的分崩離析,讓中國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慕容鮮卑和拓跋鮮卑趁亂復國,復國運動的領袖則分別是慕容垂和拓跋珪。
淝水之戰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就有有慕容垂的影子,但是遠不如後者),是老燕王慕容皝的第五子,十三歲起從軍,十九歲陣斬宇文鮮卑麾下猛將涉於干,多年南征北戰為前燕立下汗馬功勞。慕容皝生前十分寵愛慕容霸,曾有易儲之心。慕容俊對這個弟弟充滿忌恨,不僅將其名字改為慕容垂,還在皇后可足渾氏的挑唆下冤殺了其結髮妻子段氏。
慕容恪臨死前曾推薦慕容垂接任大司馬一職,輔政的慕容評和太后可足渾氏嫉恨慕容垂,對其加以排擠。慕容垂在枋頭之戰中擊敗北伐的東晉權臣桓溫,功高震主飽受猜忌不得已逃亡前秦,受到苻堅的重用。
然而慕容垂久蓄大志,極力勸苻堅揮師南下攻打東晉。淝水戰後慕容垂率兵護送苻堅返回關中,途徑澠池以鎮撫河北為名離開苻堅。在河北慕容垂先後殺掉苻堅的部將苻飛龍、石越,復闢建立後燕,並擊敗北伐的東晉名將劉牢之,奪回前燕故都鄴城。
公元386年至公元394年,慕容垂從東晉手中奪取淮北青、兗、徐諸州,清剿了河北一帶叛軍奪取清河渤海諸郡,征服了鮮卑賀蘭部,再度擊敗高句麗奪回遼東,並消滅反叛的丁零翟氏政權和同宗慕容永治下的西燕奪取晉陽等要地,佔據了除晉北河套一帶北魏政權以外的關東其餘地區,恢復了前燕在慕容俊時代的強盛局面。
拓跋珪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嫡孫。前秦滅亡代國後,拓跋珪跟隨母親賀蘭氏逃往舅舅賀訥處,後投奔拓跋什翼犍的外甥鐵弗匈奴劉庫仁。劉庫仁死後,其子劉顯殺掉叔叔劉頭眷統領了原屬劉庫仁的部眾,忌憚拓跋珪代王后裔的聲名派遣刺客意圖刺殺拓跋珪。拓跋珪依靠母親賀蘭氏的計謀,在代國舊臣長孫犍等人的幫助下逃離劉顯所部重投賀訥。
拓跋珪深得人心,劉顯的部下賀悅、長孫嵩、庾和辰先後率部投奔拓跋珪。公元386年,拓跋珪召集代國舊臣大會諸部,即代王位定都盛樂,三個月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復國以後,拓跋珪一面務農息民發展生產,一面向後燕俯首借兵,擊敗劉顯恢復了代國的地盤,並擊殺劉衛辰奪取了鐵弗匈奴的領土,大大增強了實力。
聯盟破裂,爭鬥初啟
在慕容垂和拓跋珪的經營下,淝水之戰後原本混亂的關東地區態勢逐漸明朗,後燕和北魏成為最強的兩股力量。隨著雙方各自的敵人逐漸被消滅,原本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礎逐漸消失,一山難容二虎,雙方的矛盾逐漸尖銳。
後燕帝國雖然表面強大,卻有個致命缺陷:窩裡斗。前燕就是慕容評等人排擠慕容垂導致自毀長城,然而後燕並未吸取教訓。慕容垂子侄眾多人才濟濟,可各懷鬼胎彼此不服。太子慕容寶缺乏威信又剛愎自用聽信讒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拓跋珪重用拓跋儀拓跋遵等宗室人才,北魏團結進取,與後燕的實力差距日益縮小。
公元392年,拓跋珪派堂兄拓跋儀前往後燕國都中山探查虛實。慕容垂對拓跋珪不請自來大為光火,拓跋儀則回復說北魏和後燕祖上共事晉朝皇帝,是兄弟之邦而非臣屬,雙方不歡而散。
拓跋儀回國後對拓跋珪分析指出,慕容垂年老,太子慕容寶愚弱,范陽王慕容德自負難以屈居人下,後燕早晚必有內亂。拓跋珪深受鼓舞,開始積蓄力量準備問鼎中原。後來拓跋珪派弟弟拓跋觚出使後燕,慕容寶等人傲慢無禮竟扣留拓跋觚向拓跋珪索要寶馬,導致北魏與後燕斷交。
兩年後燕攻打西燕,西燕皇帝慕容永向北魏求救,拓跋珪積極出兵卻晚到一步。慕容垂滅西燕後,不顧散騎常侍高湖的苦諫,在慕容寶等人的慫恿下決意派兵一舉消滅北魏。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南北朝時期的士兵
血戰參合,攻守易形
公元395年5月,後燕皇帝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寶、趙王慕容麟、遼西王慕容農率大軍八萬伐魏,范陽王慕容德、陳留王慕容紹領步騎一萬八千人為後繼,殺氣騰騰開往北魏治下的五原,在黃河北岸紮營,意圖一鼓作氣消滅北魏。
拓跋珪對後燕帝國內部的亂象了如指掌:他先是派人在從後燕國都中山到五原的路上截獲後燕傳遞軍情的使者,導致慕容垂的消息連續數月不能傳達到後燕軍營,令慕容寶兄弟惴惴不安;接著,他讓抓獲的後燕使者在黃河岸邊沖燕軍喊話,說慕容垂已死,國中秘不發喪。慕容寶等人不明所以倉皇失措,後燕軍心動搖士氣大減。
趁著後燕士氣衰落進退失據之際,拓跋珪做好了戰役準備:他派拓跋虔、拓跋儀各率兵馬駐守五原附近的黃河東、北兩面,再派拓跋遵領騎兵七萬悄然繞行至後燕大軍東南,截住燕軍退路。
從這年九月開始,燕魏兩軍在五原相持近一個月。慕容麟的部將以為慕容垂已死,發動叛亂想擁戴慕容麟稱帝,事敗被殺,此事使慕容寶與慕容麟兄弟相互猜忌,燕軍士氣進一步下降。到了十月底,五原地區寒風刺骨,慕容寶下令燒掉渡船撤軍。
當時黃河尚未結冰,慕容寶以為魏軍沒有足夠渡船無法追擊,未作任何防備。等到燕軍撤退後的第八天,狂風驟起,黃河迅速結冰,拓跋珪留下全部輜重,親率精銳騎兵兩萬,趁夜快速踏冰渡河追擊燕軍。
北朝時期的重騎兵
後燕軍隊撤退途中走到參合陂,已經疲憊不堪,天有不測風雲,大風平地而起,一道黑氣如長堤一般從後向前籠罩住了整個燕軍。隨軍的和尚支曇猛認為這是魏軍來襲的不祥之兆,建議慕容寶做好防禦。慕容寶心不在焉,讓慕容麟以三萬騎兵殿後,大軍在參合陂東面的蟠羊山南依水紮營。燕軍後軍四處遊獵陣勢散亂,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已向自己逼來。
魏軍在拓跋珪的帶領下急行軍當晚就追到了參合陂西面,發現燕軍後拓跋珪連夜安排作戰計劃,要求將領和兵士們人銜枚馬束口,悄悄逼近燕軍,第二天拂曉全軍登上山頂,趁燕軍不備突然發動進攻。
居高臨下的地勢使得魏軍騎兵衝鋒陷陣的機動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燕軍來不及上馬迎戰,紛紛逃入冰水中躲避,人馬相互踐踏,踩死淹死者數以萬計。拓跋遵等人率領的魏軍伏兵也及時趕來助戰,燕軍徹底崩潰,歸降者四五萬人。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麟、慕容德等人僅僅帶領數千殘兵逃出,慕容紹戰死,被俘的後燕隨軍公卿數千餘眾。
殘陽如血,此消彼長
參合陂之戰以一邊倒的戰果結束了。大獲全勝的拓跋珪從燕軍的俘虜中挑選了若干可用之才留在北魏,其餘的原本準備發還衣物糧食放歸後燕;但由於他本人和部下的將領們十分忌憚後燕強大的軍力,拓跋珪最終採納了部將中部大人王建的建議,效法長平之戰後白起的做法,將歸降的燕軍全部就地活埋。
慕容寶等人敗逃回中山,向慕容垂陳述大敗情狀並竭力請求再次伐魏。慕容垂聽從了他和慕容德的意見調集燕國故都龍城的精銳騎兵,於第二年(公元396年)大舉西征攻打北魏,攻佔北魏重鎮平城並斬殺守將拓跋虔。拓跋珪聽聞敗報大驚失色一度準備逃亡。慕容垂率部來到參合陂戰場,安排燕軍祭奠死難將士,悔恨交加口吐鮮血,在回軍途中病逝,終年71歲。
參合陂之戰雖然沒有之前的淝水之戰和之後的元嘉北伐知名度高,但卻深刻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此戰中後燕的大量精銳部隊被北魏消滅,一代雄主戰神慕容垂在此戰後不久愴然辭世,太子慕容寶繼位後刑法嚴峻睚眥必報,後燕朝野離心烏煙瘴氣。
拓跋珪趁機發動四十萬大軍大舉攻燕,用了一年多時間奪取了冀州并州和幽州大部,取代後燕成為關東最強大的國家。慕容寶逃往前燕故都龍城,被慕容垂舅父蘭汗所殺。後燕分裂為南燕和北燕,數十年後分別被東晉權臣劉裕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消滅。
作為勝利者的拓跋珪在公元398年稱帝,成為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他繼續大力發展農牧業生產,重用漢族知識分子加強統治,北魏國力蒸蒸日上。然而參合陂的殺降引發了後燕軍民的激烈抵抗,魏軍費時一年才拿下中山。
南北朝時期的北魏與宋
統治後期拓跋珪猜疑心日重,加上服食寒食散導致性情狂躁易怒,經常濫殺無辜,謀士張袞、崔逞,宗室拓跋遵、拓跋儀相繼被殺。北魏一時陷入動蕩,拓跋珪本人最終也被兒子清河王拓跋紹弒殺,享年39歲。太子拓跋嗣繼位後平定內亂重振朝綱,選賢任能安撫百姓,南征北伐拓展疆土。
等到拓跋珪的長孫拓跋燾繼位後,經過十餘年的征戰,北魏終於實現了北中國的再次統一,成為了對中國歷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胡漢融合的多民族王朝。
最後說點題外話。北魏攻打後燕時,之前曾經諫阻慕容垂伐魏的高湖和當年被慕容皝征服遷往昌黎的宇文部首領的後裔宇文陵分別向拓跋珪投降。
高湖的兒子高謐曾任北魏侍御史,因犯事被流放到北魏邊鎮懷朔鎮,其孫就是開創北齊王朝的一代梟雄高歡;宇文陵舉家遷往懷朔鎮西面的武川鎮,其五世孫就是開創北周帝國和關隴集團的一代梟雄宇文泰。至於高歡、宇文泰和他們那些叱吒風雲的六鎮鮮卑豪傑兄弟,則是北魏末年另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了。
※王陽明為什麼毀了明朝復興的希望?
※烏合之眾的明末起義軍,大明官軍怎麼還打不過?
※盟軍傘兵成了德軍的活靶子,二戰空降荷蘭漏洞百出
※沒有這些不起眼的小船,就沒有敦刻爾克大撤退
※立足中心城市的戰略,埋下了太平天國敗亡的禍根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