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柳袁照:之所以成為教育家,原來竟是不讀教育的書?——我讀方心田《優秀教師的成長:關鍵讀物》

柳袁照:之所以成為教育家,原來竟是不讀教育的書?——我讀方心田《優秀教師的成長:關鍵讀物》

以朱永新、李希貴等為例,讀什麼書即成為什麼人

這本方心田主編的《優秀教師的成長:關鍵讀物》,我才讀了部分篇章,就迫不及待地想動筆。為何?有話要說。這本書,是有關讀書的隨筆選本,被選者一定要是「優秀教師」,編寫依據什麼標準,確定誰是誰不是?是不是書讀得好、札記寫得好,就是「優秀教師」?有沒有做老師並不怎麼樣,但是文章寫得好,被選中了?朱永新、李希貴廣義上可以說是老師,但是狹義上是不是可以不算為老師了?掩卷再思考:能不能這樣解題呢?——因為讀了那些關鍵的書,所以那些本來是普通老師,就成了優秀教師?

《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都是前人的優秀原本。讀唐詩、讀古典散文,這兩本書是繞不過去的。今人北大著名葉朗編了一本《文章選讀》,古今好文章都被囊中,是當下的一個優秀散文選本。這本《優秀教師的成長:關鍵讀物》是不是囊括了當下所有優秀老師的讀書體會、心得?是不是這類書的當下最好選本?

讀一本書,能掩卷思考。讀一本書能反覆咀嚼、品味,可見這本書有意義了,至少對我有意義了。而這本《優秀教師的成長:關鍵讀物》正是這樣的一本書。

翻開第一篇,是朱永新先生的《閱讀改變人生》。文中列舉了改變自己的四本書,分別是《產生奇蹟的行動哲學》、《管理大師德魯克》、《如何改變世界》、《從優秀到卓越》。四本書沒有一本是教育的,而朱永新先生是一位堅定的教育工作者,一位有建樹的教育家。是不是很有趣?

《產生奇蹟的行動哲學》點燃了朱先生生命的理想與激情。那年是1982年,他剛大學畢業。書中講了一個日本青年改革者的故事。朱先生說:

「書中有一個細節,我記得很清楚,德田虎雄每天早晨照鏡子,想像著鏡子里的自己不是今天的自己,而是成為醫生的自己,是成為一個早稻田大學醫學院的學生的自己,是成為一個醫學改革家的自己。他以此不斷地激勵自己,不斷地用未來、用理想激勵自己。當時的我很年輕,大學畢業不久,工作時間不長,正處於追尋理想的青春年華。當時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理想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盞明燈,人是被理想牽引著走的。如果沒有理想,一定是走不遠的;一個人的理想越大,他得到的幫助可能就會越多,就二個人背著很沉重的行囊在爬坡,旁邊的人也許會看不下去,會幫他一把,推他把,拉他一把。」

朱先生直率得說,這本雖然不是名著的書,可讀的時候他卻興奮、激動:「後來我能夠做一點事情,能夠有一點抱負,能夠把新教育實驗作為我一生追求,我覺得可能與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有關」。

《管理大師魯克》幫助朱先生真正走進了教育生活。當時他已經做了蘇州的副市長,書中特別有一句話,深深觸動了他:

「僅僅靠自己的書和理論而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他的人生就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朱先生從此開始啟動了新教育實驗,寫出了著名的《我的教育理想》,直接影響了許多教師的生活。《如何改變世界》,激勵朱先生鼓起勇氣改變教育生活,不僅僅是他本人的教育生活,更是要改變別人的教育生活。《如何改變世界》提出了:樂於自我糾正、樂於分享榮譽、樂於突破自我、樂於超越邊界、樂於默默無聞地工作、強大的道德推動力等六種社會企業家的成功品質,朱先生把它們看成是「新教育人」的行動指南。

而《從優秀到卓越》是朱先生用一個月斷斷續續讀完的書,他說:「啟示我們追求卓越的新教育」。他說:「新教育實驗在中國的那麼多實驗裡面已經脫穎而出了。然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好一盆涼水洗透了全身。作者柯林斯讓我很清晰地意識到,優秀是卓越的最大敵人。如果我們沒有自我突破的本領,如果我們不能夠不斷尋找最優秀的人才,如果我們不自我顛覆,如果我們不能創造卓越的小氣候,新教育是走不遠的。」

沒有朱永新,就沒有「新教育實驗」,讀完《優秀教師的成長:關鍵讀物》中的朱先生的這篇《閱讀改變人生》,我才明白沒有閱讀這四本書,就不會有現在的朱永新,也就不會有當下的在全國影響極大的「新教育實驗」。

更有趣的是,方心田先生第二篇安排的是李希貴的《與西方企業管理書的相遇》一文。眾所周知,李希貴是當下我國另一個教育實驗「流派」——「新學校實驗」的代表人物。影響他人生的是什麼書?李先生列舉了《掌握人性的管理》、《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馬斯洛人本哲學》、《領導學》、《願景》、《領導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工作的本質》、《六西格馬管理》、《關鍵績效指標》等十本書。這些書籍給了李先生諸多啟發:「管理應該讓每一個人都感覺自己很重要」、「防止路徑依賴」、「到底應該用『機制』還是用『需要』撬動學校發展」、「引導我從管理走向領導」、「提醒我組織結構改變的意義」、「戰略重要,但戰略分解和問題解決同樣重要」。

閱讀至此,我思考一個問題:朱永新與李希貴他們認定影響他們人生的書籍,都不是教育類書籍,都是教育類之外的或哲學、或社會、或管理之類書籍,李希貴尤為單一:西方企業管理。從中我們又得到了什麼啟示?

什麼人讀什麼樣的書?這句話對不對?兩個當下教育界的領軍人物,讀的都不是教育的書,因而他們能夠「影響教育」、「管理教育」,而且是在當下我國教育的制高點上以自己的思想、理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假如他們不讀這些非教育之外的書,他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第三篇開始,分別是閆學、萬木春、劉祥……等等,除了閆學讀的是文學書籍之外,其他的20個人,影響他們人生的書籍,幾乎都是教育類書籍。這又給我們什麼啟示?讀教育類書籍,儘管能夠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做一個優秀的老師,但是很難成為教育的「領袖」。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純屬偶然?方心田先生我僅見過兩次,卻一見即成為朋友,朋友編了這本好書,自有他的用心與苦心,我沒有直接問過他,我是不是能夠悟到點什麼?

是不是還可以這樣說:讀什麼樣書,就成為什麼樣的人?假如,朱先生、李先生不讀這些教育之外的書,他們就成為不了今天的朱先生、李先生?換句話說,也就沒有朱先生倡導的「新教育」、沒有李先生倡導的「新學校」?他倆之所以成為教育家,原來竟是「不讀教育的書」,——確切地說沒有把教育的書作為「關鍵的書」來讀。是不是可以說:讀書很重要,讀什麼樣的書尤為重要?每一個人在做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會相遇一本或幾本影響自己一生的書。有的人遇到了,卻又錯過了。遇到一本書,一見鍾情,是幸還是不幸?擇書、讀書是不是又如戀愛、婚姻?選擇了戀愛的對象,結婚成家生子,是影響整個人生的事情。書不可不讀,但卻不能亂讀,是不是需要慎之又慎?一個人的閱讀史即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讀什麼?怎麼讀?直接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本書編者通過一組優秀老師的自我敘述,提煉出各自的「關鍵讀物」,正是想令人信服地說明這些道理。

2017年9月13日,於福建晉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柳袁照 的精彩文章:

柳袁照:在外孫女出生90天的日子裡,我為她寫詩
柳袁照:給美的一瞬賦予教育的詩意

TAG:柳袁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