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語言教育是國家軟實力的組成部分

語言教育是國家軟實力的組成部分

語言規劃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是美國語言學家艾納·豪根(Eniar Haugen)在20世紀50年代末首先提出來的。艾納·豪根認為,語言規劃是社會規劃中的一個部分,是為一個語言社區建立目標、政策和程序的活動。它可以包羅萬象,小至新詞使用的倡議,大到一門新的語言學習和運用的政策規定。人們對語言或語言多樣性的看法,會形成不同的語言規劃觀。

生態語言規劃

追求語言的多樣性

語言規劃問題主要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紛紛獨立的前殖民地國家選擇和確定國語或官方語言、實現語言現代化的決策。

20世紀50-60年代,隨著民權運動的興起,少數族群逐漸意識到語言權利是民權運動的一部分。他們認為,語言權利的基本內容包括使用母語的權利和使用母語接受教育的權利。語言不僅是文化,更是經濟資源。以自己的母語進行交流,是對自然習得資源的最有效利用。

20世紀70-80年代,環境污染加劇,人類對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遭受破壞而導致的生存危機進行了深刻思考。人類是大自然的成員,自然生態的多樣性促成了人類種群的多樣化,使人類創造和發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和文化。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人類文化只有通過語言構成的知識體系才能得到完整的保存和流傳。

語言的源泉來自民族或族群所棲息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保護少數民族和族群的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完整性,對於語言和文化的生存與發展非常重要。自然環境遭受破壞、社會完整性受到削弱,語言資源就會枯竭。比如,如果許多動植物滅絕,地質礦產資源枯竭,地形地貌被破壞,那麼語言系統中與原初自然環境和族群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相適應的辭彙和結構就會廢棄,相應的文化內容也隨之消亡,其結果是語言資源枯竭,語言活力衰弱。因此,著力保護少數民族和族群的自然和社會生態的完整性,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生態語言規劃追求的是語言的多樣性,是對語言生態系統的整體規劃,而不是僅考慮個體語言。可見,生態語言規劃的主要目標是保持語言生態系統內交流方式的結構多樣性。

語言的傳播

意味著文化的傳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推進,世界各民族語言文化的接觸與交流日益廣泛,矛盾與衝突日益激烈。我們已經不能單純地從「交流思想的工具」,更不能僅僅從經典語言學家書齋里的符號系統角度理解語言,而是要從其承載、傳承、建構特定文化的功能與機制這一角度理解和把握其本質特徵。

語言的傳播意味著文化的傳播,語言的交流意味著文化的交流,語言的趨同意味著文化的趨同和權利的喪失。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語言生活變得更加重要與複雜。發達國家憑藉經濟全球化傳播本國的優勢語言和文化。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如何立足國情以適應語言國際化的浪潮,如何通過保護本國語言文化主權與文化安全、提高民族語言文化認同感、促進語言文化對外傳播來提升語言文化軟權力,從而維護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應是目前國家語言教育政策的目標定位與制定思路。

我國語言教育的現實困境在於母語教育權利未得到充分保護,民族語言教育資源匾乏,語言教育生態失衡等,這些問題阻礙了語言文化軟權力的提升和國家文化利益的實現。

漢語是中華民族民族認同的標誌,是維護民族團結、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基礎。目前,面對英語教育對漢語教育的嚴重擠壓,我國國民的漢語言文化水平下降,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有下滑的趨勢。換言之,我國目前以語言權利觀為價值取向的漢語教育政策並沒有解決漢語和中華文化所面臨的地位危機;同樣,針對部分少數民族語言瀕臨滅絕、少數民族語言瀕危等現象,以語言權利為價值取向的少數民族語言教育政策也難以解決這些問題。

作為經濟後髮型的國家,我國的外語教育政策多是以語言資源作為取向的,雖然外語教育得到迅速、長足的發展,但是外語與母語地位倒置,導致外語教育的優勢地位嚴重衝擊著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教育。這不僅阻礙民族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降低民族語言文化認同程度,同時也破壞了語言生態和文化的多元發展。

多語言能力

穩固民族文化基因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正從本土型國家向國際型國家轉變,對外既要面向世界,擴大開發,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同時在國際語言生活中更要反對大國語言霸權;對內要堅持文化的多樣性,不可能用一種語言取代所有的語言,要維護民族語言的純潔性,促進民族語言的規範化,保存好民族語言的文化基因。

如果沒有正確的語言規劃觀作為保證,語言教育政策制定必然會偏離它的目標。

首先,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對語言教育政策進行統籌規劃,更好地維護國家語言文化主權與文化安全,提升語言文化認同度,促進語言文化傳播。對外能夠達到國家語言文化軟權力的核心目標,維護國家文化利益;對內能夠維護民族認同,保障民族利益,促進民族平等,構建和諧生態的語言社會。

其次,在具體政策上,要理順漢語教育、外語教育、少數民族語言教育和對外漢語教育的關係,減少外語教育對漢語和本民族文化所造成的衝擊。提高漢語教育的地位,通過發展漢語教育來維護漢語權利、保護漢語資源,促進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對外傳播,提升母語國際話語權。

針對外語教育,我們要認識到,對於個人來說,多掌握幾門語言,個人將獲得更多資源;對於國家來說,掌握多種語言會提高國家各方面的資源。

2005年,美國全國語言大會上發布的《語言教育行動藍圖》指出,「通過外語能力和對世界文化的了解,使美國成為更強大的全球領導者」。可見,美國外語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標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同時利用其語言戰略為其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取勝而努力。

因此,我國的外語教育政策不僅應該放在努力構建多語、多元文化的環境,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語言資源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應該努力培養符合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為國家文化安全服務的外語人才,從而適應全球化的挑戰。

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針對少數民族語言教育,我們應該認識到它是維護語言生態、促進民族團結、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之一。因此,國家應大力發展民漢雙語教育和外語教育相結合的多語教育體系,培養既通曉民族語言又懂漢語的多語人才。

此外,在對外漢語教育方面,為促進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提升語言的感召力和文化的影響力,在政策層面應探討促進漢語傳播更加有效的模式和制度。同時,加大孔子學院的制度創新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和資源促進漢語進入全球社會語言生活。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具備多語言能力不僅是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國際交流的重要因素,更是維護和增強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國家語言文化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國家應該設立「關鍵語言」教育,科學地分析和論證外語人才需求,區分人才培養和使用層次,建立金字塔式的英語學習者結構。金字塔塔尖重點培養精通外交、軍事等關係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外語人才。

(作者董曉波,系南京師範大學外語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5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每年免費招25名甘肅定西籍學生
校運會競技精神不能忘
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經驗談
高一新生在教官指導下進行隊列訓練
世界結晶產業格局的改寫者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