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曹操未能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一偉人也曾提出過同樣的觀點
曹操自打20多歲征討黃巾軍起家開始,縱橫馬背近四十年,幾乎無一歲不出征,可惜到死都未能一統江山。
你要說直接原因吧,那肯定就是兩大戰役給打的,一是赤壁之戰,二是漢中之戰。結果這兩場戰都打輸了,所以也就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最好機會。
可我們這裡要說的是根本原因,就是其根源所在,在哪裡呢?在其內部。曹操之所以沒能一統天下,實際上是被其內部問題給耽擱了。
此話怎講?接著往下看。
翻開史料的記載,你會發現公元213年曹操稱魏公之後,他更多的重心放在了政治上。此後的每年幾乎都有天子對其超規格的冊封和晉陞記錄,而對應的則是越來越少的軍事記錄。到了公元220年,比較大的軍事行動只有平隴西涼州以及奪漢中兩起,其中漢中又得而復失。
因稱魏公之事,曹操還失去了他最為重要的謀士荀彧,這對於他日後的軍事決策多少會有影響。
荀彧當年是力勸曹操逢迎天子到許都,可那是希望他能匡扶漢室,結果最後自己卻死在了這上面。跟隨曹操多年,忠心耿耿且屢立奇功的荀彧尚且如此,稱魏公後的曹操所能感受到的政治壓力可見一斑。
至於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為曹操帶來了很大的政治資本,但同時帶來的政治壓力也不小。
在曹操逢迎了天子之後,面對的形勢是「袁紹內懷不服……太祖方東憂呂布,南拒張綉」,這還只是中原地區,其他地區比如各地軍閥尚有劉表、張魯、孫策等人,少數民族也還有烏桓、鮮卑、西涼等,都沒因為曹操逢迎了天子就選擇歸附。
而曹操手下最為得力的謀臣、大將,也不是因為說因為響應朝廷才來其麾下的,他們看中的是曹操個人。
反過來,既然逢迎了天子,那麼曹操就等同於將漢室的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這樣一來,瞬間又成為了眾矢之的。
這邊周瑜罵他雖為漢相實為漢賊,那邊荀彧又滿懷期待地希望他能重振漢室之威。處在如此矛盾的政治環境中,如何平衡自身和漢朝的關係,耗費了曹操太多的精力,比如進獻三個女兒、殺伏皇后一家、誅孔融等等。
而他的兩個對手,孫權在赤壁之戰後便不再以朝廷為顧忌,劉備則以正統自居,兩家幾乎都沒啥內鬥,所以剩下的工作就是鞏固自身,一致對外。
此外士族的抵制也是曹操頭疼的一件事情。
曹操出身宦官之家,這是士族最為歧視的家庭之一;同時曹操又是以軍功起家的,用人是唯才是舉,還不信命,這每一條都和士族的觀念背道而馳。荀彧之所以會死,跟他的士族背景也有很大關係。曹操死後,曹丕採用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由士族壟斷了做官的權力,這才換來了他們對曹丕代漢的認可。
有朋友說了,潁川荀氏不是支持曹操的嗎?是,可那是中原士族集團因為鄉土和正統的觀念,這才選擇歸附的,地方上諸如荊襄、益州、江東等地的士族,就根本沒買他帳。反觀劉備和孫權,都得到了士族集團強有力的支持。
諸葛亮本身就出自琅琊士族,同時又與荊襄士族多有聯姻,所以說劉備作為一名外來者,能夠在荊襄站穩腳跟,全都是仰仗了諸葛亮、馬良、龐統等當地士族的支持。
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內部問題都沒解決好,如何搞定外部問題。
而且外部的劉備、孫權又都是人傑,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幹掉。曹操在三人中年紀最大,所以說就算再給他時間,怕也是無力一統天下。
※西漢王朝的滅亡,王莽不過是根引線,全因該女子的「雷」埋得好?
※這種行為古代就有了,是一種傳承了千年的美德,可現在卻談之變色
※劉備因為他才被尊為三國正統,不是羅貫中,他還是某地姓氏的鼻祖
※晚清總督為偷情直接認乾女兒,還收個老婦人當干外孫女,腐朽至極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