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山隨筆‖今天,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父母

三山隨筆‖今天,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父母

周海嬰(1929年9月27日—2011年4月7日),周樹人(魯迅)和許廣平僅有的1個兒子,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無線電專業。1960年起在國家廣電總局工作。原國家廣電總局副部級幹部,無線電專家,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另任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中國魯迅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魯迅紀念館、紹興魯迅紀念館、廈門魯迅紀念館名譽館長,北京魯迅中學、紹興魯迅中學名譽校長,中國魯迅研究室、上海魯迅紀念館顧問,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CRSA)顧問等。

三山隨筆‖今天,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父母

崔巍嵩

近日偶讀魯迅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頗有感觸。這篇文章寫於1919年10月,那一年魯迅38歲,還沒有做父親。他的兒子,在十年後才在上海出生。他在文中闡述了「幼者為本」「以愛為綱」,「一是理解、二是指導、三是解放」的兒童教育觀,完全打破了我們傳統的社會主流的親子關係「施——報」模式。

我們都知道,魯迅在去世時,兒子周海嬰還不到七歲,我們無法看到魯迅完整的「怎樣做父親」的親身實踐,但我們從他與兒子短暫的相處時光中可以略知一二,尤其是在當下,我們做父母的更應該去思考。下面我們就結合周海嬰先生在魯迅逝世70年時寫的一篇回憶性文章《記憶中的父親》來看看魯迅是如何做父親的,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首先,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順其自然」。周海嬰在他的文章里是這麼說的,「曾有許多人問過我,在對我的教育問題上,父親是否像三味書屋裡的壽老先生那樣嚴厲,比如讓我在家吃『偏飯』,搞各種形式的單獨授課;比如親自每天檢查督促作業、詢問考試成績,還另請家庭教師,輔導我練書法、學音樂;或者在寫作、待客之餘,給我講唐詩宋詞、童話典故之類,以啟迪我的智慧……總之,凡是當今父母能想得到的種種教子之方,都想在我這裡得到印證,我的答覆卻每每使對方失望。因為父親對我的教育,就如母親在《魯迅先生與海嬰》里講到的那樣:『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多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再看看我們今天做父母的,又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小孩子的呢?今天之現狀就不用我多說了,大家都是明白人,「再說就要落淚了」,「救救孩子」!

其次,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陪伴」。儘管魯迅陪伴他兒子不到七年的時間,但這卻是年近八旬的兒子在回憶他父親時,滿滿的都是甜蜜和幸福。周海嬰是這麼說的,「聽母親說,父親原先不大喜歡看電影。在北京期間不要說了,到了廣州,也看得不多。有一次雖然去了,據說還沒有終場,便起身離去。到上海以後,還是在叔叔和其他親友的勸說下,看電影才成了他唯一的一種娛樂活動。我幼年很幸運,凡有適合兒童的電影,父親總是讓我跟他同去觀看,或者也可以說是由他專門陪著我去看。有時候也讓母親領著我和幾個堂姊去看《米老鼠》一類的卡通片。由看電影進而觀馬戲。有一次,在飯桌上聽說已經預購了有獅、虎、大象表演的馬戲票,時間就在當晚,我簡直心花怒放,興奮不已。因為那是聞名世界、馳譽全球的海京伯馬戲團的演出。按常規,我以為這回准有我的份兒,就遲遲不肯上樓,一直熬到很晚,豎起耳朵等待父母的召喚。誰料當時父親考慮到這些節目大多為猛獸表演,且在深夜臨睡之際,怕我受到驚嚇,因此決定把我留在家裡,他們則從後門悄悄走了。當我發現這一情況後,異常懊喪,先是號啕大哭,後是嗚咽悲泣,一直哭到蒙蒙地睡去。事後父親知道我很難過,和善而又耐心地告訴我他的上述考慮,並且答應另找機會,特地白天陪我去觀看一次。因而他1933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就有這樣一條記載:『午後同廣平攜海嬰觀海京伯獸苑。』雖然我們參觀時沒有什麼表演,只看了一些馬術和小丑表演的滑稽節目,不過我已算如願以償,以後也就不再成天撅嘴嘟囔不休了。」

第三,保護孩子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我都知道在孩童時代,小孩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充滿著好奇,喜歡探個究竟。而我們今天小孩子已經逐漸與自然遠離,逐漸沒有了自己的個性和慾望。而魯迅又是怎麼對待兒時的周海嬰的呢?我們不妨再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我幼時的玩具可謂不少,而我卻是個玩具破壞者,凡是能拆卸的都拆卸過。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看看內部結構,滿足好奇心;其二是認為自己有把握裝配復原。那年代會動的鐵殼玩具,都是邊角相勾固定的,薄薄的馬口鐵片經不起反覆彎折,紛紛斷開,再也復原不了。極薄的齒輪,齒牙破蝕,即使以今天的技能,也不易整修。所以,在我一樓的玩具櫃中,除了實心木製拆卸不了的,沒有幾件能夠完整活動的,但父母從來不阻止我這樣做。」

還有,孩子的閱讀重在興趣,不要指手畫腳。我們今天都知道閱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但都帶有極強的功利性,比如,學校指定閱讀什麼樣的書籍,更可笑的就是還要通過「考試」來檢測,我們父母也是根據自己的理解,買一些自己能為好的書,完全不顧孩子的認知和感受。而我們的魯迅在這方面還是比較開明的,也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周海嬰是這麼回憶的,「叔叔在他供職的商務印書館參加編輯了《兒童文庫》和《少年文庫》。這兩套叢書每套幾十冊,他一齊購來贈給我。母親把內容較深的《少年文庫》收起來,讓我看淺的。我耐心反覆翻閱了多遍,不久翻膩了,就向母親索取《少年文庫》,她讓我長大些再看,而我堅持要看這套書。爭論的聲音被父親聽到了,他便讓母親收回成命,從柜子里把書取出來,放在一樓內間我的專用櫃里任憑取閱。這兩套叢書,包含文史、童話、常識、衛生、科普等等,相當於現在的《十萬個為什麼》,卻偏重於文科。父親也不問我選閱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幾篇、背誦哪幾段,完全『放任自流』。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每一個父母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們總是充滿期待。從小就要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後來就是一路要求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考上名牌的大學,有一個體面的工作,而到頭來才發現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一個普通平凡之人,做最好的我自己就行。而對於這一點,作為父親的魯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我們不妨再來聽聽周海嬰的說法,「父親自然是希望『後來居上』的,但他也寫下了為很多人熟知的遺囑:『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父親的意思很清楚,寧可自己的孩子做一個能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也不要做那種徒有虛名、華而不實之徒。」從這個意義上講,用周海嬰自己的話講,「就此而言,自覺也並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魯迅1919年寫下《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近一百年過去了,在今天還在談論《今天,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父母》,多少有點悲涼,畢竟多了「到底」兩個字!

今天,我們到底怎樣做父母?

歡迎留言發表您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山語文 的精彩文章:

喜悅分享‖高二暑假文科名著閱讀《三國演義》答案(一)

TAG:三山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