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了,這個中國人第一次拿到這個神秘設計大獎!
前晚,張軻獲得了2017年的阿爾瓦·阿爾托獎。
得知他獲獎後,中國整個設計圈都很激動,「坦白講,中國建築師離普利茲克獎最近的是張軻,沒有之一」、「這個獎很牛,張軻是真牛啊。」
這個神秘的大獎到底厲害在哪裡?
阿爾瓦·阿爾托獎今年50歲,共頒給過13個人,被稱為「普利茲克風向標」。此前獲獎的唯一一個亞洲人,是安藤忠雄。
張軻是大家口中的學霸,清華建築本碩、哈佛建築博士。
然而,他卻放棄美國各大建築所的高薪,回國創業。不走商業路線,做的是最簡單樸素的公共建築。
評委對他的評價是,「張軻在細節和技藝方面展現了超乎尋常的理解,即使他面對的建造環境極具挑戰性——在偏遠的村落中,當地社區甚少接觸到當代科技。
評委更表示,「他對社區的理解都體現在建築設計上,從材料到功能都保持了一致性。」
「做建築有點像寫小說」
張軻,王昀,張雷,華黎 / 圖來自《外灘畫報》
4年前,張珂曾接受過外灘採訪。對於「中國特色」西藏碼頭,他說:
「國外的評論家、建築界,急切地想看到他們能認出來的中國元素,但那也局限於他們能看得懂的中國性。如果中國建築師要迎合他們的觀點,那麼就真的『被中國化』了。」
如今,他確實用自己的風格獲得了國際建築界的認可。
西藏娘歐碼頭
近年來,張軻在西藏做了很多項目。事實上,很少有建築師敢在如此敏感的地區做項目,很容易外界與當地人兩邊不討好。
「給別人做更容易搞砸,還不如讓自己試試。」
在西藏的項目上,張軻盡量避免諸如宗教、民族特色等具象化的符號,以當代建築的形態與西藏當地文化進行溝通。既不在環境中突兀,也不對當地文化諂媚。
娘歐碼頭就是其中一個項目。
坡道輾轉處形成了一個個開闊的平台。平台不僅僅是流線間的過渡,當你暸望山野時也會有不一樣的景緻。
娘歐河遊客中心
諾華上海園區5號樓
微衚衕
「微衚衕」是張軻的「標準營造」團隊在大柵欄楊梅竹斜街進行的一次建造實驗,打破了傳統衚衕空間的局限。
北京
微雜院
茶兒衚衕8號「微雜院」是張軻帶領的「標準營造」團隊繼「微衚衕」之後,再一次探討雜院共生」新模式。
如何與居民「共生」、「成長」,是「微雜院」面臨的一大挑戰。
考慮到加建部分騰退後可能會被再次佔用,現存的違章建築被重新設計。而違建空間則還原為公共空間。
初期時,「微雜院」聘用了本地居民擔任門衛。二期則打算建造公共浴室,為居民提供更多福利。
「微雜院」目前已有建成的項目包括兒童圖書館與藝術空間。據了解,項目將用於兒童藝術教育的公益項目。
上述的作品無論是風格還是外形,都不太主流。
這是張珂特意要在創作中,保有自己最大的主動權。「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問題在於客戶太把自己當回事,缺乏對設計的這項工作的尊敬。」
而對於張軻來說,建築的魅力在於不斷從虛構到現實。他認為,「建築得想像一個空間,就和寫小說虛構一個角色一樣。」
所以他把工作室取名為「標準營造」,也是表達不隨波逐流,不受標籤束縛的個性。
標準營造團隊
張軻的建築事務所位於中科院儀器廠的紅磚大廠房裡,毗鄰各大高等學府。公司里有50%的員工是外籍人士。
而他的建築理念中有3個「不感興趣」又正好呼應了事務所的名字:對追隨風格流派不感興趣,對任何國外嫁接到中國的東西不感興趣,對在國際上賣弄中國文化不感興趣。
工作室
北二環的一個500多平米的破舊修車廠,被有著衚衕情結的張軻改成了工作室。
辦公室全用混凝土構築,內部採用尋常的自流平、抹灰,所以造價非常便宜。
除了衛生間和儲藏室,所有的門都給取消了,空調、燈具、暖氣全都隱藏了起來。
外牆用的全是灰磚,透露著衚衕的情結。最有趣的是庭院里的30多棵樹也是自己親手挑選種植的。
清華建築系難考,才做了建築師
近年來,張軻做的基本上都是諸如渡船碼頭、接待站等功能簡單樸素的公共建築,不太商業。
從張軻的很多經歷來看,他是個很自我、執拗的人。
1970年出生的張軻本來喜歡物理,但因為清華建築系是最難的,一個省才招一個,就去考了。
8年後,獲得清華大學建築系碩士學位的張軻成了該系第一個去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
哈佛畢業後,張軻在美國各大建築事務所工作過。後來想自己開建築事務所,便從紐約世貿大廈搬回北京。
他說道,「在美國,建築師是一個30歲已死,80歲才埋的職業,從一開始就看到了結果。中國有太多的未知,這才是有趣的地方。」
張軻回國了,卻並不喜歡做中國特色,反而有點反感當今泛濫的「中國元素」、「中國風」。
他曾為著名傢具品牌Moroso設計了一把椅子,當時對方希望他能做出「中國特色」。
但張軻偏不願意,「我就是不想迎合西方人的口味,你們想看見龍,我就偏不讓你看見,所以這椅子就叫『藏龍」。
對待客戶,他也很執拗,要求極為苛刻。
一般與對方聊上幾句話就能看出是不是對的人。對於自己不想接的項目,哪怕業主出再多的錢,也會毫不猶豫地讓其「滾蛋」。
張軻談起參加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工作室的感受。「他已經去世幾十年,但工作室里的擺設就好像他只是出去吃個飯,維護得很好。在中國,一旦建築完工了,他們就覺得是他自己的東西,愛怎麼弄就怎麼弄。」
也許正是因為執拗的個性,讓張軻這麼年輕就獲得了這項國際建築大獎。
阿爾瓦·阿爾托獎有多神秘?
該獎項於1967年首次創立,是以第一任獲獎者——阿爾瓦·阿爾託名字命名。
阿爾瓦·阿爾托(1898—1976)是芬蘭現代建築師,人情化建築理論的倡導者,同時也是一位設計大師及藝術家。
該獎項不定期頒發,50年共有13位獲獎者,素有普利茲克獎風向標之稱。張軻是第13位獲此殊榮的建築師。
此前獲獎者有日本大師安藤忠雄、美國最優秀的建築師之一斯蒂文·霍爾。
張軻怎麼看建築?
「
我們時代的個人主義塑造了許多偉大的名字,例如史蒂夫·喬布斯,埃隆·馬斯克。我很慶幸地看到個人主義精神是可以在這樣一個商業化的社會中傳播擴散的。
但這也意味著 「個人主義」並不是絕對孤立的。假如你的個人興趣也是其他人的個人興趣,這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發現。
」
「
只要你能用心去做文化創新項目,你就有很多機會可以獲得來自社會的各種類型的贊助。在現在的中國,很多企業家也逐漸成為重要的支持力量。我們就得到了不同企業家的支持——這些企業家就類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鑒賞家和贊助人。
」
「
我們是建築師,我們通過雙眼發現問題,我們更希望創造新的城市願景,而不是滿足於在中國可以輕易就達到的經濟成就。
」
張軻
1998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學碩士
1996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與城市設計碩士
1993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學士
獲獎
2017 阿爾瓦?阿爾托獎
2016 阿卡汗建築獎獲
2012 芝加哥國際好設計獎(明托盤,Alessi)
2011 年義大利維羅納國際石材建築獎
2010 美國建築實錄國際十大設計先鋒
2010 車爾尼科夫建築獎國際十位優秀建築師特別提名
2010 獲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奧迪城市未來獎展覽
2008 獲第一屆中國建築傳媒獎,青年建築師獎
文 、編 _ Cassie、笑笑
圖片來自網路
TAG:16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