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古代嚴防考生作弊入場前沐浴更衣,真有此事?

古代嚴防考生作弊入場前沐浴更衣,真有此事?

現代考試作弊手段高超,那麼在古代,他們是如何防止考生作弊的呢?據說為嚴防考生作弊入場前沐浴更衣,這是真的嗎?

為嚴防考生作弊入場前沐浴更衣

現代考試已無搜身檢查的制度,僅有監考老師會在考場上提醒一下。在古代,參加考試可不是說說就能了事的,要進行多方面、詳細的查檢,搜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據介紹,古代考生作弊最常見的一招就是夾帶參考材料進考場。夾帶,又叫「懷挾」。「懷挾的手法也是五花八門,或藏於筆管,或置於硯底,或放於夾層鞋底……」在沒有現代探測儀器的古代,這樣手段防不勝防。

「早期的科舉考試並不禁止懷挾。」倪方六稱,唐朝時便允許考生夾帶書本和其他物品。由於夾帶對所有考生來說並不公平,五代時便開始禁止,並形成書面規定,並由此產生了形形色色的反懷挾手段。

宋真宗時,考生入場會由監門官進入一番搜身檢查,如機場安檢一樣,甚至要把鞋子脫下來,查看鞋底是否有可疑物品。金國更誇張,檢查時考生要主動把衣服解開,露出身子。還要把束緊的長髮放下來,看頭髮結內是否藏有「蠅書」一類的作弊工具。甚至連鼻孔、耳朵也要扒開看看。因檢查太過分,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有臣僚建議讓考生「沐浴更衣」。沐浴時,考生要脫光自己的衣服,然後換上官方準備的統一服裝,才能進入考場。這實際上是一種考前「裸檢」制度。

考前先看考點,半夜入「鴿籠子」

當今臨近大考時,像中考、高考、公考等,考生們為了熟悉考場環境,一般會提前一天或半天到達考場體驗一番,以消除考試時自身的緊張感。這在古代也不例外,「考生考前也要看考場,而且更重視。」

現代公務員考試,按規定考生一般可提前15分鐘到達考場。古代的科考則可以提前幾個小時進場。「一般鄉試在開考前一天的子時開始開『龍門』,允許考生進場,隨身帶一隻裝有考試必備用品的考籃。此時正值半夜時分,進場考生可以領到3支蠟燭。」

據倪方六介紹,鄉試考場一般設在省府所在的省城,具體地點是貢院內。「貢院看起來就是一個超級大院子,裡面又分割出許多有序排列的小院子,小院子里每排再隔出進深4尺、寬3尺的考室,稱為『號舍』,每舍一名考生。」號舍既是考試答題的地方,也是考生夜裡住宿的地方。每舍有長4尺的兩塊木板,號舍兩邊牆體有磚托槽,上下兩道。白天考試時,兩塊木板分置上下托槽上,搭出一副簡易桌、凳;晚上則將上層的板拆下,與下層平拼成一張簡易床鋪。由於空間太小,考生晚上須曲膝而卧,民間戲稱之為「鴿籠子」。

清朝懲罰作弊考生的方法:

為殺一儆百,清政府還在考場實施嚴打。一旦發現作弊,按照《大清律例》戴枷三個月示眾,杖一百,最後還要發往邊疆充軍。儘管如此,一旦高中,光宗耀祖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作弊之風屢禁不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奇聞控 的精彩文章:

牛魔王的來歷 牛魔王的真身是什麼神?
紋身的由來及發展歷史 紋身是如何流行起來的?紋身痛嗎?
螞蟻絆倒大象的故事 最後螞蟻被法官判予什麼罪名?
金蘭之交是一種怎麼樣的交情?結拜禮儀程序有哪些?

TAG:娛樂奇聞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