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價 iPhone X 一機難求,背後可能是OLED產業鏈十年恩怨情仇

高價 iPhone X 一機難求,背後可能是OLED產業鏈十年恩怨情仇

過去這十年,是智能手機飛速普及的十年,也是屏幕面板廠商幕后角力的十年。十年之後,OLED屏頻頻刷屏發布會,也開啟了一場全球智能手機廠商間的明爭與暗戰。

文 | 石亞瓊

新款iPhone如期發布,但iPhone X 售價高達萬元,又很可能一機難求。OLED屏幕供不應求,再加上OLED屏幕兩次貼合工藝複雜,正是主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這早在意料之內。從去年開始,供應鏈上就頻頻傳來相關消息。圍繞OLED屏幕,供應鏈、科技公司動作連連。蘋果提前鎖定7000萬OLED 訂單,Google 8.8億投資LG OLED產線。OLED屏,這個大眾並不一定熟悉的名詞,頻頻被推到聚光燈前。

而在聚光燈後,則是整個產業鏈近十年的商業競合博弈與暗戰。過去這十年,是智能手機飛速普及的十年,也是屏幕面板廠商幕后角力的十年。十年之後,OLED屏頻頻刷屏發布會,不僅開啟了一場全球智能手機廠商間的明爭與暗戰,解鎖了中日韓之間的產業較量與博弈,還左右著資本市場的走向。或許不久之後,它在洗牌屏幕面板產業鏈的同時,還將帶來一場下游的應用之戰。

在新款iPhone可能要刷爆朋友圈的這一天,我們也試圖將這一段有關OLED產業鏈的恩怨情仇梳理清楚,呈現給大家。

(註:圖為iPhoneX OLED顯示模組加工產業鏈,來自廣發電子與機械團隊《 蘋果手機的新技術將如何驅動產業鏈?》一文。本次的iPhone X使用附帶3D Touch功能的OLED屏幕,其貼合綁定工序達到了15次以上,其中OLED面板和3Dforce touch中的sensor各自包含了3-4次綁貼。本次顯示模組產品+貼合都是三星完成,3D touch模組是TPK和GIS完成。本次3D touch貼合工藝是史上最難的一次,從工藝複雜度來看,其貼合次數是高於OLED顯示模組的。)

面板廠商十年角力

蘋果下單7000萬三星OLED屏,Google 8.8億投資LG OLED產線。OLED屏幕一時風光無限。

但聚光燈的背後,卻是OLED屏幕在手機行業艱難上位的十年。左右OLED屏幕近十年來命運的,與其說是競品,倒不如說是量產它、提升它的三星。OLED屏幕的十年背後更是一部三星智能手機行業發展史。

2007年,三星量產第一塊AMOLED屏,恰逢智能手機行業起航之時。當年1月,喬布斯在MacWorld大會上正式發布第一代iPhone,揭開了蘋果十年高歌猛進的大幕,也成為改變OLED屏幕與LCD屏幕角力的重要力量。

那時候,不少手機廠商也考慮過三星AMOLED屏,只是在智能手機時代剛剛起步沒多久的三星,諸如安卓手機Galaxy i7500 (2009年10月),也因為通話質量不佳、實體按鍵操作不佳等原因不溫不火,品牌遠不像今天這麼有影響力。AMOLED屏幕作為可圈可點的亮點,早期三星自然不願意放貨給手機大廠。

2010年,當時風光無限的HTC發布安卓旗艦手機HTC Desire (G7) ,本來就採用了三星 AMOLED屏。但眼見對方銷量威脅到了自家旗艦機型 Galaxy S, 三星不惜直接中止合約。臨時換屏的HTC Desire ,也因此遭受了不少麻煩和難題。此後,HTC就很少再用三星的屏幕。

手機廠商們對AMOLED屏幕又愛又恨。愛的自然是AMOLED出色的表現,恨的則是三星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HTC的教訓在前,可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產品,用和不用是個艱難的選擇。

同樣是在2010年,蘋果iPhone4問世、熱銷,搭載了IPS屏,後者可視角度寬、色彩還原真實、動態圖像表現出色、觸摸無拖影,IPS屏脫穎而出。少了三星的鉗制,公平競爭市場里的IPS屏成了不少手機廠商的首選,而三星AMOLED屏幾乎全部的客戶就是三星電子。

2011 年,三星憑藉 Galaxy S2 一躍成為2011年最佳Android設備製造商。2012年的Galaxy S3兩周訂單就超900萬,是史上銷售最快的手機之一,也基本奠定了三星智能手機市場的王者地位。有底氣的三星,也開始策略性的向小廠商供屏。

2013年,老搭檔諾基亞、Moto成了策略的受益者,也成為AMOLED屏幕的強力助攻者。已經轉向WP陣營的諾基亞,這一年推出了Lumia 925、Lumia 1020,兩款拍照神器搭載WP系統,內有大量黑色色塊,恰恰發揮了AMOLED屏幕的優勢。同年,另一款關注度極高的手機MotoX ,主打可定製後蓋,也搭載了AMOLED屏幕,推廣作用不容小覷。

憑藉大屏攻勢,三星繼續高歌猛進。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0.04億部,三星就佔到了三分之一。三星也開始向大一些的手機廠商供應兩代前的OLED屏。

2014年開始,智能手機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在中國,小米壓制下的國產手機廠商開始狂刷機身厚度,手機厚度也從5.55mm(金立S5.5)一路降至5.15mm(金立S5.1)、4.85mm(OPPO R5)、4.7mm(vivo X5 Max)。這背後,可以自發光、減少了背光材料的OLED屏幕,功不可沒。

現在,不把手機機身厚度做到5mm以內,似乎都不好意思跟人說在做手機。OLED屏隨之走紅。2015年,酷派、努比亞、華為紛紛推出搭載AMOLED屏幕的手機新品,充分發揮OLED屏色彩艷麗的特性之外,還科普了其省電的優勢。

OLED屏幕的好運氣似乎才剛剛開始。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Oculus,VR炙手可熱。國內又遇上了資本熱捧,幾乎手機廠商都以「安迪-比爾定律」之名,推出或者計劃推出VR硬體產品。要解決VR眩暈的問題,就必須提高屏幕的刷新率,三星手機配Gear VR的優秀體驗,又讓行業關注到了OLED屏響應速度快的優點。早期的Google Daydream也因此將OLED屏作為了硬性標準之一。

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LCD屏高歌猛進,蘋果功不可沒。現在似乎連蘋果也開始倒戈。去年開始,供應鏈就傳聞,蘋果已向三星下了大筆OLED屏幕訂單。如今基本已經得到實錘,只待新款iPhone發貨。

果粉們可能要捏把汗,擔心新款iPhone會步HTC Desire 後塵。其實,蘋果一直是三星的大客戶,近年來三星手機的進步,與知道蘋果的方向和進展不無關係。而嚴苛的蘋果,對於三星提升工藝,也不無幫助。當然,這或許還是建立在三星的優勢地位之上,過去兩年,三星依然是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最大的廠商,銷量領先蘋果。而在供應鏈頗有心得的蘋果,也已經開始尋找第二、第三供應商。

這場因為蘋果逆轉的屏幕之爭,似乎並不會結束,還會繼續下去,只是主要參戰者換成了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

手機廠商奪屏大戰

蘋果入局,過去兩年三受益於OLED的智能手機廠商們,卻不得不開啟一場三星AMOLED奪屏大戰。

手機大屏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市場調研顯示,2015年開始,5.0英寸以上的新款手機同比、環比都呈現增速。4.7、5.0、5.2和5.5英寸幾乎成為行業主流屏幕尺寸。即使iPhone SE發布,也沒有帶動小屏手機回暖。

但大尺寸的OLED屏幕卻只有三星一家,供不應求。2016年,三星AMOLED面板產能約3.7億片,其中柔性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0.6億片。2017年,全球AMOLED屏幕產能約5.7億片,其中三星產能有望達到5.5億片,仍然是壟斷級表現。

OLED屏粥少,但手機廠商僧多。中國手機廠商在這場屏幕爭奪中最「受傷」。

若以目前的訂單估算,2017年蘋果和三星將消耗近68%的AMOLED屏幕產能,只餘下約32%的產能,留給中國手機廠商競奪。

三星電子一直是AMOLED屏幕面板的最大客戶,2016年吃掉了68%的AMOLED產能,2017年即使佔比降至50%,也有約2.2億片訂單。蘋果向三星顯示拋出每年1億片的大單,根據外媒的各種傳言,很可能在6000-1.6億片訂單。若以1.6億片訂單計算,AMOLED面板資源在2017年的存量或僅有不足2億片。

這就不難解釋,去年開始,華為、OPPO、vivo等手機廠商主流旗艦機型紛紛缺貨。以華為為例,因為OLED屏缺貨,不僅去年推遲了Mate9系列上市時間,今年曲面屏Mate 9 Pro和保時捷版Mate 9也一直供應不足。

在智能手機的賽場上,手握OLED屏幕,三星既是運動員,還是裁判員,像華為一樣遭遇的手機廠商不在少數。比如,HTC 手機最輝煌的時代,恰逢三星推出Galaxy系列,此後三星就「戰略性地減少」對HTC 的屏幕的供應。

風頭正勁的國產手機也未能逃過此劫。在解釋華為Mate 9 Pro 缺貨原因時,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手機和電子行業分析師潘九堂就一針見血指出,「 這幾年兩家互視為對手,華為能不用三星盡量不用(CMOS sensor/屏/內存),三星當然能坑就坑,據說去年華為從三星買一些內存價格比其他廠商還高,害得華為在現貨市場買",而「Mate9 Pro 缺貨的真正原因是三星不給華為太多OLED屏」。

手機廠商們,往往不得不臨時轉向其他屏幕。比如,2016年8月,OPPO臨時引進新的屏幕供應商JDI,以解決R9因為OLED屏幕缺貨的問題。

蘋果入局,國產手機廠商的危機感隨之加重。OLED屏幕消耗大戶——華為、OPPO、vivo不得不組建了OLED產業聯盟,以求解屏幕之困。

國產屏幕面板廠商京東方高級副總裁張宇也表示,「京東方成都第6代AMOLED生產線主廠房已封頂,目前來談合作的手機廠商非常多」,「大家都期盼著生產線能夠早日投產。」

但事實是,2017年,這可能還是一個無解題。

目前大尺寸AMOLED屏幕只能在5.5代線、6代線、8代線產線上生產,但擁有產線且已投產的供應商卻只有三星一家。目前除16條 5.5代線外,三星6代線也有部分投產,未來8代線有可能在研發的基礎上轉成量產線。

早年與三星一起做OLED屏的,其實還有不少公司,但碰上08、09年全球經濟危機,不少廠商紛紛退出,到現在基本只剩下LG。不過,LG採用的是與三星不同的白光路線,主打極大和極小尺寸,主攻電視、穿戴市場。雖然有計劃再建一條與三星相同技術路線的6代線,但短時間內還很難量產。

國內的屏幕廠商,此前也主要以LCD屏幕面板為主。OLED屏幕面板廠商主要有國顯光電、天馬、和輝光電幾家,但都不在投產狀態。

國顯光電(維信諾)總裁助理盧峰分析,到2016年6月時,到2016年6月時,「 國顯光電目前已投產一條5.5代線,目前正在規劃6代;上海和輝擁有一條4.5代線,在規劃6代;台灣友達有一條3.5代線,在新加坡將收購一條5.5代線;Japan Display有一條6代線", 但短期內都很難推出量產的OLED屏幕。

如要具體到柔性AMOLED屏幕,情況或許還要更嚴峻。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柔性AMOLED屏幕進展方面,京東方進展較快。2015年第四季度,這家公司的首條量產AMOLED 5.5代線即已進入量產階段,首期產能約為4千片。隨著京東方綿陽第6代AMOLED生產線封頂,每月產能可達4.8萬片,但預計也要到2019年實現量產。

中日韓OLED產業大戰

AMOLED屏幕爭奪戰,三星一枝獨秀。但下游需求預期樂觀,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繁榮。

與很多行業不同, 屏幕面板行業產業鏈長、前期投入高、周期長、風險大,也往往呈現出地域集群性。20世紀80年代初,東亞就成為了產業推動的重要力量,日本、韓國、台灣先後成為屏幕面板強勢地區。

而現在,中日韓OLED產業暗戰也已如火如荼展開。緊隨韓企路線,投入巨資的中國大陸玩家,被認為是產業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在OLED屏幕面板技術路線上,先行者日本、韓國早已分道揚鑣。中信證券研究發展部分析,當時日本主張研發柔性LCD技術,同時布局OLED產業,希望實現柔性LCD和OLED雙重布局;而韓國則堅持柔性OLED技術路線。

雖然LCD理論上可以實現柔性,但工藝繁瑣複雜,並不比OLED簡單。即使量產,同自發光的OLED相比,LED背光還會導致LCD顯示視角偏小,對比度較差等等問題。

左右日韓戰局的,除了技術,還有資本。回顧LCD歷史,LG在1995年破局前,持續8年虧損,每年虧損約5000萬美元;三星在1997年盈利前曾連續虧損7年,每年約1億美元。到了OLED時代,成本還在不斷飆升。有業內人士預計,為了建OLED產業,京東方投資總額很可能達到400多億,天馬在武漢的產線花費也可能在120億左右。為了守住優勢地位,三星計劃投入90億美元擴大產能。而為了扶植三星之外的玩家,Google也向LG注資8.8億美元。

對比之下,資金匱乏的日本,無力在OLED產線大量投入,這場OLED面板的戰役,幾乎已沒有任何優勢。緊隨韓企技術方向,有巨資投入的中國大陸,則被外界認為是強有力的替代者。

大陸主要屏幕廠商紛紛跟進,摩拳擦掌。主要的屏幕廠商基本都已經規劃、籌備5.5代線、6代線。京東方、國顯光電、天馬、和輝光電、惠州信利等廠商均已布局。

面對韓企競爭,中國廠商們押注6代線,試圖彎道超車。行業預計,三星將會在2018年投產6代線,主要的廠商也紛紛推出6代線產線。業內分析預測,如果在6代線上生產4.7寸面板,成本可降低60%左右。除京東方、天馬、華星、國顯光電外,台灣友達也很可能將6代線選址在蘇州。

不過,階段性的問題顯而易見。但即使從技術上解決了柔性AMOLED屏幕的問題,實現高良品率量產並不容易。行業數據顯示,目前三星的良率已經在90%以上,但國內良品率普遍只有60%左右。這也使得目前國產廠商的競爭力並不強。以三星為例,2016年,屏幕價格降至與液晶屏相當,國內廠商目前還很難做到。

面板行業的樂觀預期,也盤活了上游產業鏈。2016年開始,主流券商聚焦產業鏈的更上游,相繼推出OLED行業研報,舉辦電話溝通會議。2016年,華泰證券推薦的強力新材、萬潤股份、中穎電子、東山精密、 興業證券推薦了萬潤股份(旗下子公司三月光電),華創證券推薦的西安瑞聯,都是上游產業鏈中的標的。

拆分AMOLED成本結構,有機材料成本佔比最高可以達到10%,晶元、FPC、玻璃基板、有機膠緊隨其後。有機材料頗受資本青睞。被券商推薦的西安瑞聯、萬潤股份(旗下子公司三月光電),主營業務都是OLED材料中間體。

但這場中日韓產業大戰中,不被看好的日本依然掌握有上游重要利器。

盧峰分析,AMOLED上游設備包括TFT(陣列)設備、封裝、模組設備。因為OLED產線是定製的、非標準化的,封裝等設備定製化程度高,雖然國內高端設備正在追趕,主要玩家仍是日韓廠商,其中則以日本廠商技術最為先進。

制約OLED屏幕量產良品率的最大問題就是蒸鍍技術——將OLED材料需要蒸鍍到面板上,且不能有超過3個點不亮。目前,全球蒸鍍設備幾乎全部來自於日本Tokki公司,後者2018年銷售額可達1000億日元。

戰場之外的戰事

這場悄然進行的產業鏈暗戰,還牽動著不少場外的觀戰者,他們深受戰局影響,或投入重金贏取空間,或投入技術與智慧尋求時間。

VR是這場OLED產業紅利的幕後推手之一,現在整個行業卻焦急等待著這場戰役的結局。他們中,有人和手機廠商一樣,覬覦著大尺寸AMOLED屏,這是做VR頭顯的必選項;他們中,有人和面板廠商一樣,期待廠商訂購、拿到更多AMOLED屏,這決定著未來他們的內容是否能有更有的體驗;他們中,有人和上游產業鏈一樣,期待著蘋果訂單拉動整個行業的繁榮……

這些觀戰者中,也有些不甘心只做一個看客,比如科技巨頭Google。就在本周,韓媒稱,Google打算向韓國LG Display公司投資至少1萬億韓元(約合8.8億美元),用於提OLED屏幕的產能,以提供穩定的柔性OLED屏供應。

對Google來說,8.8億美元要買的或許不僅僅是自家手機屏幕,還有時間與未來移動VR的大願景。2016年推出Google Daydream, 已是晚於三星Gear VR兩年。本被寄予厚望,但卻因大尺寸AMOLED屏幕缺貨推進緩慢,最後甚至不得不將OLED屏幕的硬性要求從Daydream標準中去掉,最後的體驗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

而如果未來Google想要切入VR一體機領域,AMOLED屏幕或許會成為三星牽制Google強有力的武器。恐怕只有扶植起一家足以抗衡三星的公司,Google這樣體量的大廠才能稍稍安心。

相比於能夠依靠豐厚資本掌控自己命運的,還有不少廠商焦急關注著整個產業的走勢。當大尺寸屏幕成為整個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當手機可能向著更大屏幕或者全屏幕發展,屏幕面板廠商或許還會縱向延伸,整合手機周邊其它光學器件,甚至涉足 ODM 業務。

光學指紋公司Oxi 創始人、原天馬CTO顧鐵預測,「將來顯示、觸控、生物識別(指紋、掌紋及靜脈)以及光學掃描將四合一,全集成在一個顯示屏上,也就是說這些功能將來會全部被一張屏所取代,顯示屏廠才是未來高科技的主宰者」。

而這些,或都將在無形中洗牌產業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Phone 的精彩文章:

iPhone無線充電盒AirPods年底開賣 69美元
iPhone X物料成本居然只有2700元!這麼貴你依然搶不到
全宇宙都是你的!iPhoneX供應商剖析,韓國這下激動了!
蘋果最強iPhone X致命缺陷,還在預售期,看完再買也不遲!
警惕!警察研究了一夜iPhone8/X,發現一個驚人秘密!

TAG: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