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是乾脆面!你全家全宿舍全小區都是乾脆面!
GIF/26K
翼狼Elang:#TIL(Today I Learned)
小熊貓之所以叫小熊貓
是因為大熊貓叫熊貓。
有沒有覺得上面這句話非常繞口?這是一個非常有(bēi)趣(shāng)的故事。小熊貓早在1825年的時候已經被發現且命名,那時候,它的名字還叫熊貓(Panda)……
(一個關於名字被搶的悲傷故事)圖片:Cloudtail the Snow Leopard / flickr
直至44年之後,更大、更萌、更像熊貓(欸?)的大滾滾被發現了,於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小可愛就被重新命名為「小熊貓(Red Panda)」了。時至今日,這一段有趣的歷史還被寫在了成都大熊貓基地的小熊貓區最當眼的一塊展板上。
展板本體,拍攝於2014年。圖片:翼狼Elang
再補充一個冷知識:Firefox瀏覽器的「Fire Fox」實際上並不應該被翻譯為「火狐狸」,而更應該翻譯為「小熊貓」,畢竟,這是小熊貓的另一個英文諢名呢……關於小熊貓的誤會可多了去了。
小熊貓才不是乾脆面
今天的主角就是引發動物臉盲症爭端的始祖——小熊貓!作為一種萌點滿滿的動物,小熊貓對於自己被叫作「小浣熊」或者「乾脆面」可是深惡痛絕的!所以(雖然知道就算再講一遍你們也不一定記得住)我們還是再來區分一下這兩種動物吧
(此處靈魂畫作出沒……)繪圖:翼狼Elang
所以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懶得記那麼多知識點的同學請認真把這個重點划下來:小熊貓是紅色的,灰色的一定不是小熊貓。什麼?你問問什麼某個乾脆面上面的浣熊是紅色的?請看下圖:
嗯,想說的都在圖裡了。圖片:《涼宮春日的憂鬱》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好記的特徵——小熊貓的面紋(眼圈)相比起體色而言是淺白色的,而且多數眼圈和面紋並不連續。與之相對,浣熊則像是帶了個白色面具再帶上一副眼罩的樣子,黑色的眼圈一直延伸到臉頰。
很清楚分開著的白色眼圈和面紋。圖片:Baloozer / flickr
最後,小熊貓還有一個非常顯著也非常有趣的特徵——小熊貓它腹黑啊!
天然呆都是腹黑的
在我們的「常識」之中,很多動物(包括人類)的外觀都是背側的毛髮(皮膚)顏色較深、腹面的毛髮顏色鉸淺,然而小熊貓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個另類。它們背側的毛髮是非常顯眼的火紅色,綴以少量白毛,腹面的毛髮反而是非常深的、近似於黑色的深棕色。
腹黑的一面!圖片:reddit.com
那麼為什麼小熊貓會是腹黑的呢?演化上的「形態與功能的相適應」再次立下功勞!生活在四川盆地的小熊貓在食性上與大熊貓十分接近,都以竹子為主食,以各種水果和小型昆蟲、鳥類或哺乳動物作為配餐。體型更大、力量更強壯、有能力立足於盆地食物鏈頂端的大熊貓已經把地棲的位置佔據了,所以小熊貓便改變了策略,演化出了一系列適合樹棲生活的特徵。
這系列特徵包括:幾乎和身體等長,用於保持平衡的長尾巴;方便把握樹枝的、前肢小指腕骨側的「第六指」(與大熊貓的「第六指」是分別獨立演化出來的趨同性狀,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它們生態位的相似);細長、彎曲的爪子;以及黑色的腹部。
技能滿點的它們還可以頭朝下爬樹,與我們之前介紹的樹棲有著同樣的技能。圖片:Greg5030 / wikipedia
當小熊貓在樹上活動的時候,如果有捕食者站在地面上抬頭往上望,黑色的腹部可以使它們與周圍濃密的樹葉陰影融為一體,難以被察覺。
與陰影融為一體。圖片:翼狼Elang
當然,如果非常不幸還是被捕食者發現了,小熊貓還會採用一種非常有趣的防禦方式——突然站立起來,張開雙臂盡量露出自己腹黑的一面,並且儘可能地發出尖叫聲。
絕大多數的捕食者都會被這種「突然眼前一黑」的情況嚇一跳,而小熊貓則可以利用這短暫的一瞬間竄到樹上再次隱蔽起來。不過這種比較被動的防禦方式也不是每次都能奏效,所以小熊貓在大多數的時間都會盡量待在樹上,極少會到地面上活動,畢竟它們在樹上的動作可比在地面上靈活多了。
在樹上睡著的小熊貓。圖片:Aconcagua / wikipedia
我有小拇指我可以握
前文提及到小熊貓的前肢有一個被稱作「偽拇指」或者「第六指」的結構,實際上是在其前肢小指靠近腕骨處的一個硬質增生。雖然不像我們的大拇指那樣能屈能伸,但是這個小小的結構卻幫助小熊貓獲得了很多動物都不具有的、真正意義上的「抓握」功能。
說到這裡大家肯定會有點疑惑:明明很多動物都可以用「手」來「拿」東西呀?為什麼會說小熊貓的前肢才算是真正擁有「抓握」功能呢?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把最常被拿來和小熊貓放在一起的、同樣很喜歡用前肢拿東西的浣熊請出來一下。下面請看!
需要「雙手」才能握住一個花生的浣熊。圖片:Procyon lotor/ youtube
GIF/1264K
「單手」就能拿住蘋果片的小熊貓。圖片:Mmovies21 / youtube
GIF/582K
不知道有沒有眼尖的同學看出區別來了?沒錯,浣熊使用前肢取物的時候必須同時使用雙手將物體夾住,而小熊貓則可以用單手就將想要拿取的物體牢牢握在手中!
請不要小看了這一點點細微的差異,這就決定了小熊貓可以邊拿著吃的邊走路甚至是爬樹,而浣熊則無法做到這一點(所以當浣熊拿了食物要跑時還必須將食物叼在嘴上,或者採用效率不那麼高的直立行走方式)。而且採取單手把握的方式,對於需要長時間「持有」某種物品(比如說需要花費時間去啃的嫩竹枝)來說,是一種更加節省體力的手段呢。
成都大熊貓基地的小熊貓(咦)餵食時間,來更直觀地感受一下偽拇指對於小熊貓取食和爬樹有多大的幫助。視頻:翼狼Elang
所以說,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結構,可是為小熊貓的吃貨生涯帶來了不少方便的呀!
劃重點!它可不是吃素的
由於前兩天看到某地想要建一個「小熊貓樂園」,主打的賣點是「遊客可以和小熊貓零距離接觸」的消息,所以在這裡我特意加上了這一段話,希望大家認真看到最後。請記住,無論小熊貓長得多可愛,它們可是實打實的食肉目動物。
萌萌的外表下腹黑著呢。圖片:Ann Aldridge / pinterest
由於它們在野外的天敵不少,演化使它們變成了一種非常纖細、敏感、容易激動的動物,任何近距離的接觸都很有可能導致小熊貓或者遊客受到傷害。如果你覺得它們可愛,請給予它們應有的尊重和空間吧!
尊重它們,首先記住它們並不是乾脆面啦……繪圖:翼狼Elang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3年的第259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翼狼Elang。
臉盲看這裡
小熊貓和大熊貓,你分清了嗎
那麼,小熊貓和浣熊呢?
量子積木,幫你鞏固知識點!
(順便虐個狗)
除了這對CP,還有量子積木全家
積木世界的更多小可愛,等你來撩!
※替罌粟背鍋?關於虞美人的誤會太多太多
※今天講一隻苗條的橘貓!聽說法老也吸它?
※提起東非動物,除了大遷徙,你還必須知道……
※銀時的木刀,海格的魔杖,橡樹有的是你不知道的用途
※一提牡蠣就想到吃?它辛辛苦苦長成這樣,就是不想被吃掉啊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