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雲無門·樂泉談書道》之二十四《練與修的關係》

《白雲無門·樂泉談書道》之二十四《練與修的關係》

當書法重新走入校園,當書法作品漸漸進入普通人的家庭,當越來越多的人對書法開始產生興趣,我們也逐漸面臨著一個問題:如何對書法正確地認知?如何欣賞書法作品的好壞?《藝+周刊》特別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首批研究員、中國書協會員樂泉先生,請他與大家共同聊一聊對書道的理解。

練的是技術,修的是品境。有一位青年朋友寫小楷,從獻之《十三行》入手,花了近年把時間,已經臨得蠻像了。有一天來拓園小坐,說:老師,我下一步換什麼帖?我說:繼續寫下去。問:為什麼?答:外形的像只是第一步,叫臨帖無我;逐步到以形達意,帖我合一,相契於心。果能修一家而通達百家,心意相融,妙趣橫生,尚需多方修養。而當今所謂的「大成」者,亦非真的成功,僅此乃步入書道的初始而已。其間造化,或需要用一生的時間慢慢去悟,又因各人先天稟賦差異,緣也命也,各見殊同。

善知識認為,和尚撞鐘時,是不能持有雜念的。鐘聲響起,尤如佛音,是為度眾生而來。此時撞鐘的和尚就是鍾,人鍾合一。吾輩手持毛筆入紙的一剎,也應心無旁鶩,否則俗念雜起,俗氣便會反映到筆下。古人謂:為書一道,唯俗病難醫也。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是可以養氣的。魯迅的毛筆字頗耐人尋味,弘一法師的字是修來的,徐生翁的魏體行書妙於拙樸,林散之晚年的字漸入化境,劉鏞的字雍容渾穆而無絲毫霸氣……這些人文化修養之高,自不待說,故其書則能達到「無意於佳乃佳」的境地。今人作書,或用意過摯,往往適得其反。

這世上,大凡以技術取勝的,都是捨得花工夫的。然而技術僅僅是手段,卻非目的。作為文化人,文化修養便被提到前面來。藝術的本質,無疑反映著一個人的氣質品位,如果一個為藝者,不從這方面著手,陶冶情操,提升精神,變化氣質,其作品當然是浮淺甚至平庸。技術可以練就,越熟練越好。然而,真正令人回味、動人心魄的作品,靠的是長期地靜心養怡,是修出來的,與匠技之為不可同日而語。

人的性情或因境遇而變,而人的修養氣質,靠的是平日的讀書養氣得以升華。吾輩若想在此方面取得成就,人的「品境」,即人的品位、境界,便顯得十分重要。這可是需要時時處處、長此以往去實踐的人生功課喲!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資訊 的精彩文章:

首屆版博會開幕,好東西真多
瑞典舉行20年來最大軍演 美國戰機扮演敵軍角色
金秋庫倫蕎麥花開惹人醉
國內外博士後熱議 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
墨西哥地震遇難人數升至65人

TAG:每日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