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中國最「不要臉」的畫家!悲慘離世,至今卻被無數人敬仰
- 玖願 -
365天,我們每天都在禮讚生命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 豐子愷
噫,這人沒有臉。
哇,這群人都木有臉!
這人只有一個嘴巴,沒有眼睛鼻子!
噫,這人的四根手指粘成一塊的!
1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
豐子愷翻開上海的「新聞報」,
一篇題為《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文章
赫然入目。
他不禁大吃一驚,
心想:自己素來與人無冤無仇,
何以對他這樣破口大罵?因而怒不可遏。
待他看完全文,卻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有人在針對豐先生的《鄉村學校的音樂課》一畫進行評論。
《鄉村學校的音樂課》「豐子愷畫畫不要臉」
畫中的孩子們一個個張大了嘴巴,
跟著拉二胡的先生唱歌。
雖然畫面上的人物沒有眼睛和鼻子,
但讀者從他們揚著頭,張著嘴的神態中,
仍能體會到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
正沉浸於全身心地投入唱歌而帶來的歡樂之中。
這篇題為《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文章
說出了豐子愷畫畫的特點:
人物臉部雖然沒有眼睛鼻子,
卻惟妙惟肖。
豐老很賞識這篇品評他畫作的文章,
事過三十多年,
他還清楚記得文章發表的年月和作者的名字。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
曾這樣稱讚過豐子愷的這種畫法:
「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
臉上沒有眼睛,
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
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
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豐子愷
本名豐潤,字子愷,浙江省嘉興人、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著有《子愷漫畫》、《護生畫集》等傳世佳作。
2
和今天很多家長一樣,豐子愷的母親希望兒子將來能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有份穩定工作,於是再三叮囑他去考浙江第一師範,以後可以回鄉當小學教師,安安穩穩的。
在浙江第一師範的前兩年,他成績很好,經常得第一名。誰知後來上到了李叔同先生的繪畫課,激發了他繪畫的潛能,埋頭研究西洋畫,經常逃課去西湖寫生,文化課成績一落千丈。
「我的心猶似暮春的柳絮,隨了機緣與風向而亂走,全部抱定自己的主見。」
——豐子愷
出於對繪畫的熱愛,豐子愷無暇修習教育學方面的課程。
畢業後,他沒有回鄉做老師。美術水平很業餘的他,也跨不進西洋畫的門檻。
「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但是,這種困窘其實並不是一個人的遭遇。
危機中蘊含著轉機,與其說這是一種阻力,不如說它是命運的饋贈。
弄清楚自己想做的事,然後就勇敢地去嘗試。走下去,堅持走下去,路才會越來越寬。
後來,豐子愷去了上海,在友人創辦的專科師範學校當西洋畫老師。
3
有一次學校會議結束後,他回到家,仍然忘不了參加校務會議的諸人模樣。
便隨手拿起一卷長紙畫了出來,這次偶然間的嘗試,卻讓他產生了極大的興味。於是,他便將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瑣碎小事都畫在紙上。
1924年,朱自清將豐子愷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拿去發表在文藝期刊上,這也是他簡筆畫首次公開發表。
這幅畫一經發表,就立即引起了著名學者鄭振鐸的注意,鄭振鐸看後忍不住感慨:
「雖然是疏朗的幾道筆痕,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
不久後,《文學周報》開始發表豐子愷的簡筆畫,並在目錄中冠以「漫畫」二字,「子愷漫畫」就此在中國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美術世界,在多數人心目中,他無疑就是中國漫畫的創始人。
他的畫全是身邊熟得不能再熟的平凡事:
姐姐縫衣,弟弟上學,娃娃捉迷藏……
寥寥簡筆,點點顏色,卻勾勒出人間的百般形態,用最獨樹一幟的畫筆,暈染開人生的苦難,描繪出了最熱情洋溢的生命。
他的畫里,還有「童趣」,從始至終都保持著一顆童心。
他欣賞兒童,珍視子女純凈天然的心眼,希望他們能一直過,無憂無慮,自然美好的生活。他對孩子的寵,帶有對生命本真狀態的敬畏和熱愛。他希望最好全世界的人都有一顆童心,那麼世界就再無戰爭了。
他還用獨特的角度,寥寥數語完成的漫畫,重重地點出了他眼中的教育怪相,直至今日,這些話語也直戳,中國教育痛點,發人深省!
一塊模子印泥巴,以為自己是女媧?
千個人兒一個樣,這種教育太可怕!
一塊模子量大小?
生搬硬套用力塞,哪管孩子哭哇哇!
程度不一樣,都在一條線。
他不僅寵孩子,對小動物,也是出了名的嬌寵,他極愛貓,創作時,小貓會趴在他肩上。
看報紙時,貓咪會坐在他腳上玩耍。
他的漫畫雅俗共賞,從文人雅士到市井平民無不喜愛,可謂「名滿天下,婦孺皆知」。所創作的內容積極溫暖,直到今天,都仍不過時。
4
在他的畫里,有愛,一種對祖國的大愛之情。
抗日戰爭期間,因為戰亂,他一路疲於奔命,卻堅持一路,用畫筆勾勒戰時百態,有憤懣諷刺之作,有悲憫激勵,也有苦中溫情。
《慈母己無頭》
抗戰勝利的那一晚,他思如潮湧,不能成眠,想起了八年前生死離別的親友,想起了勝利、想起了中國的前途……
《狂歡之夜》
5
可悲的是,愛國,童心未泯的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自己卻會因為一隻貓,最後成了人人喊打的反革命。
1966年6月,文 革剛剛開始,上海中國畫院,出現了第一張針對豐子愷的大字報。
大字報批評的是豐子愷發表在1962年《上海文學》8月號上的隨筆《阿咪》的。阿咪是一隻貓,豐子愷是愛貓的,他筆下的貓,有一種力透紙背的可愛,彷彿就在眼前似的:
這貓名叫「貓伯伯」。在我們故鄉,伯伯不一定是尊稱。我們稱鬼為「鬼伯伯」,稱賊為「賊伯伯」。故貓也不妨稱為「貓伯伯」。大約對於特殊而引人注目的人物,都可譏諷的稱之為伯伯。
問題出在「貓伯伯」上。大字報說,「貓伯伯」影射的乃是最高領袖。
信手拈來的一個詞,讓老畫家立刻成為了「反革命黑畫家」「反共老手」——最後,一躍成為十大重點批鬥對象之一。
《昨日豆花棚下過,忽然迎面好風吹》被批鬥都認為,此畫歡迎蔣匪反攻大陸。因為「好風」者,乃是好消息也。
《炮彈作花瓶,人世無戰爭》批鬥者認為,這幅畫迎合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需要,是為國民黨反動派的投降叛國行為製造輿論。
他被揪去交代問題,家經過了幾次被抄,毛筆書籍字畫都被運走了。
豐子愷先生(中)和家庭成員合影
1970年,因為得了中毒性肺炎,
他終於從噩夢中暫時掙脫,「退休」了。
他以為自己的生活會慢慢好起來,
一個已經得了重病的畫家,
難道還能對人民有什麼妨礙嗎?
沒想到不久後,
他就再次被卷進了致命的漩渦中。
1974年2月,江青等指示中國美術館舉辦所謂「黑畫展」,其中一張是豐子愷畫蘇曼殊詩意中的「滿山紅葉女郎樵」。
批鬥者認為,這張畫紅是紅中國,樵取紅葉,即反對紅中國。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月份上海又開批判會,76歲的豐子愷被拉去批鬥……
他一生一直對自己的健康很樂觀,自信能活過八十八,從沒有任何放棄生命的希望,一個滿腹才華,擁有一顆佛心的老人,終沒能挺過那段最掙扎的歲月……
1975年9月15日,一代大師豐子愷因癌症醫治無效,在冤屈中,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享年77歲。
斯人已逝,音容長存,
在璀璨輝煌的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
他以其偉大的人格魅力,慈悲之心,
卓越的藝術成就,
樹立起了一座巍巍豐碑,
而它必將永存人心,屹立不倒。
點擊觀看視頻:大師豐子愷
9月15日,豐子愷逝世42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