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六國的兩大功臣,結局卻不相同
戰國末期,秦國在商鞅等人治理下,日益強大,逐漸變成了諸侯國中的老大,先後吞併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統一了中國,建成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王朝。在秦朝統一中國的軍事進程中,有兩個人可以說是居功至偉、功不可沒:他們是白起、王翦。雖說是功臣,但二人的結局卻大不同,白起最後被逼自殺;王翦得以安度晚年,原因何在呢?
讓我們先說說白起。白起是秦昭襄王時期的著名將領,善於用兵,最大的愛好就是打仗,曾經領兵進攻韓、魏聯軍,在洛陽一帶殺敵二十四萬,奪城五座的驕人戰績。
但真正使白起名揚天下的是長平之戰。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國派白起領兵進攻趙國,趙國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了老將廉頗。結果趙軍大敗,四十萬趙軍成為俘虜。之後,白起用欺騙的手段,將四十萬降卒全部活埋,趙國上下為之震驚。
長平之戰後,白起準備一鼓作氣攻下趙國。趙國眼看國家危亡,馬上派人攜帶重金去秦國,賄賂相國范雎。范雎擔心白起的功勞超過自己,就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名,向秦昭王進言,請求允許趙國割讓六座城池求和,秦昭襄王應允。白起眼看到手的功勞飛了,氣得大罵范雎。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後來,秦國再次起兵攻打趙國,白起認為已經錯過時機,堅決反對,並拒絕領兵。昭襄王無奈,派王陵為大將,攻打趙國邯鄲。結果是秦軍大敗,傷亡慘重。白起聽到消息後,幸災樂禍地說,如果大王聽從我的勸告,怎麼會有今日的慘敗呢。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領兵。白起稱自己病重起不來,再次拒絕了秦昭王的命令。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剝奪白起一切職務,貶為普通士兵,將他趕出咸陽,遷居陰密(今甘肅靈台)。
白起離開咸陽不久,秦昭襄王與范雎等人認為白起心中定然不服,不如將其處死。於是,昭襄王派使者賜劍逼白起自殺。白起在世上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坑殺了趙軍四十萬降卒,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就伏劍自殺了。
再看看王翦,也是秦國著名將領,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并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領兵二十萬,斬將奪隘,所向無敵。他獲韓王假於陽翟;亡趙王遷於邯鄲;殺燕太子丹於易水;逐燕王喜於關外。秦始皇對他加官進爵,賞賜不斷。但王翦深以為憂。他曾對其子王賁說:秦王這種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所以,每當一個戰役結束,王翦就主動交出兵權,以消秦始皇猜疑。可見,王翦確實比白起聰明多了。
在秦國準備攻打楚國之前,秦始皇詢問需用多少兵力。將軍李信認為二十萬足矣,王翦表示非六十萬不可。秦始皇當即表揚李信勇氣足,反認為王翦老了,沒有銳氣了。於是秦始皇決定派李信為將,帶領二十萬人伐楚。王翦見秦始皇不採納自己的意見,就自稱有病,隱居不出了。
果然不出所料,李信帶領二十萬人伐楚,中了楚國將領項燕的誘敵深入之計,大敗秦軍。秦始皇得到消息後極為震驚,想到了王翦確有遠見,於是登門拜見王翦,請他出山。王翦以自己年老體弱,不堪大用為名拒絕。秦始皇堅持要王翦領兵。王翦說:要老臣領兵,六十萬人,一個也不能少。秦始皇答應了他。
當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伐楚時,秦始皇親自送到灞上。這時,王翦又向秦始皇提出條件:請求賜給我良田美宅。秦始皇不解地問:你領兵出去打仗,還擔憂會貧困嗎。王翦說:趁我現在還能給大王出力,我為子孫置辦點產業。秦始皇大笑著答應了他。
行軍途中,王翦又五次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請求賞賜田地宅院。王翦的許多部下大為不解,都認為王翦做得太過分了。王翦告訴他們:大王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良田美宅,作為子孫日後生活保障的為借口,來替自己找活路,大王才會把六十萬大軍放心地交給我,不會對我有懷疑了。
王翦在滅掉楚國後,馬上交出兵權,不問世事,無論秦始皇怎麼勸,都要隱退。作為一代名將的王翦,功高不震主,主動隱退,避免了受饞被殺的悲劇,從而得以善終。
兩位名將的不同結局,令人感慨不已!
奇趣歷史秘聞原創投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陳凱
※秦朝兩任太后,都給秦王生下同母異父的兄弟,這些兄弟結局如何?
※秦朝的漢字能統一都是他的功勞
※再讀歷史,秦朝的政治和社會背景
※秦朝當年到底有多強大?看這些世界級偉大工程就知道了原因
※秦朝為什麼要苦苦修建萬里長城,到底有多少作用呢?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