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十款養胃的粥,讓你的胃無比強大!

十款養胃的粥,讓你的胃無比強大!

相信很多人都很想知道,吃什麼健脾養胃?答案當然是多喝粥。粥的養生功效,很多人都知道,但你知道健養胃的粥都有哪些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幾款養胃的粥,讓你的胃被好好的養著!

一、扁豆山藥蓮子粥

材料:白扁豆15g、山藥15g、蓮子15g、粳米50g

做法:

1、將所有材料清洗乾淨

2、取一口鍋,加水,然後就所有材料放進去

3、直至成粥,調味即可。

功效:適用脾虛人群。山藥補肺脾腎,益氣生津,蓮子健脾補氣補心安神,兩者同用加強補脾胃,且對心腎有益。扁豆健脾化濕,防止滋補太過,滋生內濕。

二、蓮子芡實粥

材料:蓮子、芡實、大米

做法:

1、把蓮子、芡實、大米過水洗凈。

2、把原料同時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一起溫火熬制。

3、待開鍋後變小火,再熬一會兒即可。

功效:主要治療白帶病腎虛型:白帶清冷、量多、質稀、終日淋漓不斷,腰酸如折、小腹冷痛,苔薄白,脈沉遲。

三、南瓜胡蘿蔔小米粥

材料:小米、南瓜、胡蘿蔔

做法:

1、將南瓜去皮切小塊,胡蘿蔔洗凈切小塊,小米洗凈。

2、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後轉小火。

3、將南瓜塊和胡蘿蔔塊放入鍋中和小米小火一起熬煮即可。

功效:預防高血壓以及肝臟和腎臟的一些病變。

四、紅薯粳米粥

材料:紅薯90g、粳米90g大紅棗3個

做法:

1、準備好食材,紅棗去核,地瓜切小塊。

2、將地瓜倒入豆漿機,加入紅棗,再加入洗凈的紅粳米。

3、加入水到1100ML期待熬粥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益氣通乳,適用於維生素A 缺乏症,夜盲症,大便帶血,便秘,濕熱黃疸。

五、板栗核桃粥

材料:板栗50g、核桃仁50g、大米100g、鹽3g、雞精1g

做法:

1、將板栗剝殼後切粒,核桃仁切粒,大米淘洗乾淨,備用。

2、鍋置火上,注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開,下入淘凈的大米,改用中火燒約10分鐘。

3、取紫沙鍋,將湯鍋里的大米倒入,用小火煲至米花開。

4、然後加入板栗、核桃仁,再煲20分鐘,調入鹽、雞精推勻即可。

功效: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

六、山藥紅棗糯米粥

材料:山藥100g、紅棗10枚、糯米100g、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

1、山藥洗凈削皮切塊,將糯米、紅棗洗凈後與山藥一起放入鍋中。

2、加水共煮,先武火煮開再轉文火慢煮。

3、至粥成時加入適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功效:健脾補氣、養胃和中,常服可健脾、養胃、養肝。

七、金橘山藥小米粥

材料:金橘20g、鮮山藥100g、小米50g、白糖15g

做法:

1、將金橘洗凈,切片備用。

2、山藥去皮,切片,與金橘片及淘洗乾淨的小米一同入鍋。

3、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本品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八、胡桃粥

材料:粳米30g、核桃30g、蓮子15g、山藥15g、巴戟天10g、鎖陽10g

做法:

1、將核桃仁搗碎備用;粳米淘凈備用;蓮子去心。

2、山藥洗凈去皮,切小塊備用;巴戟天和鎖陽用紗布包好備用。

3、在大砂鍋中加適量清水,放入全部主料煮粥,加紅糖適量調味即可。

功效:補腎、益肺、潤腸,可供晚餐或點心服食,適用於腎虧腰痛、腿腳軟弱無力、肺虛久咳、病後衰弱者食用。

九、薏苡仁党參粥

材料:薏仁30g、党參15g、粳米200g、冰糖適量

做法:

1、將薏苡仁洗凈,放涼水中浸泡2小時。党參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乾淨。

2、三者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後撇去浮沫。

3、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鐘,放冰糖調味。

十、大麥牛肉粥

材料:大麥仁150g、熟牛肉100g、麵粉100g、胡椒粉、辣椒絲、蔥花、生薑絲、麻油、牛肉湯、精鹽、味精、醋

做法:

1、把牛肉切成小塊,在麥仁去雜,洗凈。

2、麵粉加水調成稀稠。鍋中下牛肉湯和水,放大麥仁煮開花。

3、把麵粉糊入鍋,燒沸成麥仁麵糊。

4、另一鍋中放熟牛肉、精鹽、醋,放入麥仁麵糊。

5、加入味精、胡椒粉、辣椒絲、蔥花、生薑絲、麻油,燒沸即可。

功效:對慢性胃炎、慢性前列腺炎、更年期綜合症、胃下垂、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均有療效。

不多不少今天就介紹十種養胃的粥吧!這十種粥可是經過很多人實驗公認十分養胃的粥喲,所以有胃病或者是想好好調理自己的胃的寶寶們,一定不要錯過哦!每天一款養胃的粥,讓你的胃無比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周刊 的精彩文章:

兩六旬老人10分鐘喝完2瓶白酒上車,大爺們666
低血壓吃什麼水果?
老年人要合理選擇粗糧
潤肺止咳的食物,放心度過漫長秋冬
秋季養生怎麼做?當然是用食療法啦!

TAG:健康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