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歷史漫步|宋金「隆興和議」前後的淮南
紹興十一年(1141年)的宋金議和,劃定了雙方的邊界,邊關戰事稍息。淮南地區有了相對安穩的局面,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紹興十二年(1142年),為了鞏固淮河一線的防禦,南宋在淮南地區設置安豐軍,以加強邊境防禦。軍,這是宋代在邊關或交通要地設置的行政與軍事職能兼備的建置,軍轄縣,為駐軍籌措糧餉,提供人力支持。安豐軍轄壽春縣、六安縣、霍丘縣(今霍邱縣),事實上是在壽春府的基礎上改置,以適應邊境兵備的需要。
由於近二十年的戰爭,淮南地區遭到反覆爭奪,廬舍毀壞,田疇荒蕪,人民流離。「緣兵火以來,諸州例皆殘破,戶口耗減」。(趙鼎《忠正德文集·使指筆錄》)趙鼎是南宋主戰名相,與秦檜同時代,屢受迫害,所以能夠冷靜地看待時局。他在筆記里所記錄的是實情。翰林學士汪藻奏稱:「近經兵禍,民去本業,十室而九。其不耕之地,千里相望,流移人非朝夕可還。國家欲保淮南,勢須屯田。」汪藻曾在朝任屯田員外郎、太常少卿,所以關注屯田一事,主張在淮南屯田。在此之前的紹興六年(1136年),劉光世收復壽春府,奉命強行徵召流徙民眾屯田,仿效曹魏以來的前朝做法,有組織地從事農業生產。隨後又組織營田,並且把部分屯田改為營田。所謂營田,具有準軍事組織性質,以此來供給軍需。紹興議和以後,邊境相對安定,屯田規模更大,對於修復戰爭創傷起到了重要作用。
邊境穩定以後,軍屯得以繼續,軍屯的體製得到固定,不少流民陸續歸來,南宋稱這些人為「歸正人」,即回歸本業的人。這些歸正人家園已破,走投無路,朝廷把他們編製起來組織民屯。因此,屯田基本上分為「軍屯」與「民屯」兩種形式。淮南地區土地肥沃,水系發達,灌溉條件優越。因為地處南北爭奪的前沿,每遇戰爭,百姓為避戰禍紛紛逃離家園,拋荒土地很多,屯田的歷史悠久。此時的營田制形式為:軍屯,「五十頃為一屯,作一庄,差主管將領一員,監轄使臣五員,軍士二百五十人」(《續資治通鑒》)。民屯,五頃為一庄,五家為一保,每保墾種一莊田地,設保長一名,官方提供耕牛以及墾種農具,並給予貸款七千,分五年償還(《宋史·食貨志》)。宋金紹興和議後,出現了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局面,其間雖偶有戰爭,但規模不大,淮南地區經濟得到恢複發展,再現殷實景象。
紹興十九年(1149年),金國的海陵王完顏亮奪取政權,有志統一天下,對南宋虎視眈眈。他一方面大修武備,增築城池,另一方面鼓勵金人南下從事農耕,發展經濟,積聚國力。由於邊境休戰,邊民往來貿易不斷,淮南西路幾乎所有的關口都成為貿易集市。好景不長,完顏亮完成戰爭準備之後,於正隆四年(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下令停開大部分邊境貿易,僅保留泗州一處開放市場,邊關形勢驟然緊張起來。至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初,戰爭的烏雲已經籠罩在淮南地區。正隆六年(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金海陵王完顏亮發兵60萬人,兵分四路大舉攻宋,命西蜀道兵馬都統徒單合喜率西路軍進攻川陝;漢南道兵馬都統劉萼率中路軍進攻荊襄;浙東道水軍都統蘇保衡率水軍由海路迂迴臨安;自率主力東路軍三十六總管由壽春進攻淮南。躊躇滿志的完顏亮打算一鼓作氣直下臨安,消滅南宋王朝。
完顏亮的這次入侵,還有一則故事,說是緣自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一首詞《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比柳永稍晚的南宋文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卷十三中稱:「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一首詞引得完顏亮引兵入侵,自然是難以成立的。由於羅大經是南宋人,表明這一故事在當時就有一定影響。從文學的側面可以看出,經過二十年的休兵,南宋經濟得到恢複發展,奢華漸成時尚的現實。
面對金國的凌厲攻勢,南宋朝廷還在為戰與和爭論不休,舉棋難定。十月,完顏亮大軍前鋒完顏(耶律)元宜渡過淮河,攻下壽春(今安徽壽縣)。壽春是南宋與金對峙的前沿,又是江淮屏障,壽春一失,江淮門戶洞開,金國軍隊長驅直入,相繼攻克廬州(今合肥)、和州(安徽和縣)等地,直撲長江。完顏亮的企圖是從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渡江,直下建康,兵發臨安。生死存亡之際,身為文官的虞允文奮不顧身,率部拚死阻擊,利用水軍優勢大敗金軍。完顏亮渡江失敗,鋒銳受挫,只得轉赴揚州,準備從瓜洲渡江。初戰告捷的虞允文見狀也率部移守鎮江,嚴陣以待。
就在完顏亮興兵南向大舉進攻的時候,他的後院卻失火了。此時,金國東京留守完顏雍——完顏亮的族弟發動政變,在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自立為帝,此為金世宗。消息傳至前線,人心惶惑。或許是沒有把篡位的完顏雍放在眼裡,或許是一向驕橫的完顏亮不願就此鎩羽而歸,震怒之餘的完顏亮並不回師平叛,而是鼓足餘勇繼續與南宋惡戰。完顏亮為人剛暴,待部下比較苛刻,平時軍中多有積怨,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完顏雍稱帝的消息給不滿完顏亮統治的勢力以極大鼓舞,加上北方兵士習慣於馬上縱橫馳騁,並不習慣在水網密布的江淮征戰,因而屢遭敗績,人心厭戰。正當完顏亮率部移駐瓜洲,準備南渡長江最後一搏時,其部下完顏(耶律)元宜父子為首率部包圍完顏亮大帳,完顏亮聞警起身,還沒清楚是怎麼回事即被亂箭射殺。驍勇一世的完顏亮以篡位登基,以被篡而遭弒殺的方式走完39歲的人生之路。
完顏(耶律)元宜得手後,對完顏亮勢力進行了無情的清洗。《金史·逆臣傳》載:「(元宜)軍士攘取行營服用皆盡,乃取大盤(人名,完顏亮的驍騎指揮使)衣巾裹海陵屍,焚之。遂收尚書右丞李通、浙西道副統制郭安國、監軍徒單永年、近侍局使梁珫、副使大慶山,皆殺之。元宜行左領軍副大都督事,使使者殺皇太子光英於南京(汴京,今開封)。大軍北還。」完顏(耶律)元宜幫助金世宗翦除了完顏亮的勢力,為新登位的國君立下大功,受到金世宗的賞賜與重用,官拜御使大夫、平章政事,封冀國公。對於南宋朝廷而言,完顏(耶律)元宜也算是幫了大忙,不僅解除了兵燹之災,而且還趁機收復兩淮地區喪失的國土。
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退位,孝宗即位。同年,升壽春為府,安豐軍為其下屬。隆興元年(1163),孝宗有心乘勝擴大戰果,以陳康伯為左相,以史浩為右相,以張浚為樞密使,都督建康、鎮江、江州、池州和江陰的兵馬,開始北伐。張浚集結8萬精兵,遣李顯忠、邵宏淵兩路出師北伐,李顯忠自濠州出發,直驅靈璧,邵宏淵自泗州進發,進擊虹縣。南宋軍雖然攻下靈璧、宿州等地,但李顯忠與邵宏淵不和,張浚又統帥無方,當金兵攻打宿州時,邵宏淵並不出兵相救,使李顯忠遭到大敗,宿州失守,北伐也宣告失敗。金兵挾勢南下,攻破兩淮,逼近長江防線。南宋朝廷大為驚駭。經過朝中大臣激烈爭論後,孝宗最後選擇和議。經過多年戰爭,金國已經疲憊不堪,加上金世宗初立,也無意繼續南侵。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簽訂隆興和議,恢復以淮河、大散關為界,此後四十年,宋金之間基本沒有發生戰事。
※「宋朝的GDP真的佔到了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
※商丘的名字是怎麼得來的,為什麼有人稱它為商,也有人稱為宋?
※宋朝軍事實力那麼弱,為什麼還能存在三百年,百姓也都不造反?
※宋史懸疑:兩位宋初名將的後代因果報應探究
※如果能穿越,我一定要去宋朝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