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做人王陽明、做事曾國藩:一心不動,大巧不工

做人王陽明、做事曾國藩:一心不動,大巧不工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中國歷史上做得到的只有兩個半人,可見難度之大。而明代心學宗師王陽明正是其中一個,清代名臣曾國藩正是那半個。

如果要從這兩個偉大人物身上獲得人生的最好啟迪,王陽明心學處處圍繞心、良知、知行展開,最值得我們關注的便是做人;曾國藩在功業上的成就尤其讓人膜拜,最值得我們借鑒的便是做事。

而如果將王陽明的學問和做人之道歸結為一點,便是「一心不動」;將曾國藩的學問和功業之道歸結為一點,便是「大巧不工」。

做人王陽明,一心不動

為什麼說陽明心學的根本是「一心不動」?王陽明心學最高概括之「四句教」展現得最是明白——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更詩意的表達,便是王陽明那個有名的公案——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千古心學,正是以「無善無惡」為心之體,心之體則原本「同歸於寂」。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如如不動,心學所說的「不動心」。

能夠不動心,則是對心靈最終的安頓,對人生最終的救贖。

一心不動,才能不忙

現代人為什麼這麼忙,人忙心更忙?王陽明早已告訴了我們——

天地氣機,元無一息之停。然有個主宰,故不先不後,不急不緩,雖千變萬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無主宰,便只是這氣奔放,如何不忙?

人忙源於心忙,心忙源於沒有落到那個如如不動的本體之心上,失去了那個主宰,心於是就亂了。說白了,忙的本質,是心亂;心亂的緣由,則是心浮。這就是所謂浮躁。

怎麼辦?王陽明同樣也說了——

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明明在吃飯,腦子裡卻在思考焦慮著別的事,根本無心吃飯、影響胃口。長此以往,身體慢慢垮掉,精神也在慢慢消磨,事情在這種心浮氣躁之下更是難以做好。

這背後是心忙慣了,那麼就要慢慢止住這種慣性。如何止住?做任何事,就努力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好眼下的事,不胡思亂想,不焦慮糾結。如此則不僅精神能得安寧,事情也更容易做好。這就是「收攝」,需要練習和慢慢來,日久自見功夫。

一心不動,才能剋制情緒

情緒是每個人的大敵,壞了心情,也壞了事。每個人都知道要剋制情緒,可總是做不到,也不知道從何下手。而辦法,王陽明也告訴了我們——

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收斂得,憤怒嗜欲正沸騰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這句話提出克制情緒的三種情境和三個對治之法:放縱時忍默,任性時收斂,憤怒時消停。聽起來似乎誰都知道,其實王陽明實實在在告訴了我們兩件事。

這三種情境,正是情緒最容易失控而造成不良後果的三種典型時刻。而我們之所以容易被這三種情緒牽著鼻子走,是因為不自知。假如我們身處其中時能夠意識到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時刻,那正是懸崖勒馬的轉機所在。

之後,你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氣。這並不簡單,因為人最容易在做不到時放棄,聽之任之。王陽明之所以說「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既是在說一個事實也是在提醒我們這點,你不去做,就是無能和懦弱。

然後他還告訴了我們真正的辦法——

如今於凡忿懥等件,只是個物來順應,不要著一分心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

情緒來了,你只需要知道情緒來了,覺知著它,然後就隨它去,不必有壓制之類的心思,然後情緒自己就會慢慢平復。這跟佛家修行的觀照法一脈相承,原理則是情緒只能在人不自覺時才能綁架人,一旦自覺主導人的便不再是情緒,而是這自覺的意識了。

這也需要練習,功夫越深效果才能越大,最後就是不受情緒左右。而且要有一種意識:越是艱難困苦的時候,越是修心的好時機。正如王陽明所說——

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憂惶失措者到此能不憂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

「從百死千難中得來,非是容易」,王陽明如是說。他自己就是。

一心不動,才能踏實做事

俗話說人要磨鍊自己的性子,一心不動的境界也是磨鍊出來的。磨鍊的方法,王陽明認為是「做事」——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

這就是心學最偉大的地方——將出世和入世打通為一體。所以不必再糾結是入世還是出世,是要精神還是現實;王陽明的「事上磨」告訴我們,入世就是修行,不動心便是出世。

一言以蔽之:以入世事,煉出世心;以出世心,做入世事。

做事曾國藩,大巧不工

曾國藩真的是笨,他自己說自己「余性魯鈍」「秉質愚柔」,梁啟超則說他「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左宗棠也說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

而他最大的聰明和一切的成就,正是來自於他的笨。曾國藩愛讀《老子》,他是得了老子「大巧若拙」之真諦的。若比作武功,曾國藩正對應「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境界。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就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很多人把曾國藩的成功歸結為勤、慎、恆等方面,他自己也如此說。其實「拙」才是這一切的底子,這也其實是一個心理學問題。

守拙,才能勤

為什麼守拙才能勤?因為笨人知道自己在才智上不佔優勢,所以他若是想拉近自己跟別人的差距甚至超過別人,就只能在勤快上下功夫;因為拙,就能自覺地去勤。

正是因為勤,在修身上曾國藩才做得到每天做完早起、讀書等12條日課,而一點一點磨掉自己的習氣;在做事上曾國藩才做得到帶兵時那樣的「結硬寨,打呆仗」,天天挖壕溝防死敵人或者圍城困死敵人,而一點一點蹭到自己的目標。

這就是曾國藩成功的秘密,也是我們為什麼做不到的秘密——曾國藩的守拙而勤,實質並不是笨,而是放低姿態,採取老老實實的態度,打好自己的根基。如此才能保證穩當,不出紕漏、不走歧路。穩,就是快。所以他才說——

平穩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故君子居易。

而世人最易犯的毛病,是耍小聰明、愛玩機巧、好走捷徑;於是容易因為根基不穩、把控力弱,流於輕浮極端,跑偏走歪而誤了時光和自己,這就是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守拙如同走地上大路,就算需要翻山越嶺,貴在踏實可靠;機巧則如同走平衡木,遇到懸崖可能更快跨過,也可能萬劫不復。

曾國藩的守拙而勤誠然是因為笨,而他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便是他給予我們的最大啟示——世間最可怕的事情,是一個人聰明,還勤奮。

守拙,才能慎

曾國藩曾作過一副對聯——

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前半句,可謂說盡了他的謹慎。他能夠在晚清官場惡劣的環境下平步青雲並全身而退,與他的謹慎有著極大關係。這謹慎,則還是源於他的守拙。

為什麼守拙才能慎?因為他知道自己笨,所以才尤其害怕出漏子、捅婁子,而小心加小心。人最容易在自己擅長和有把握的事情上栽跟頭,所以才會有那句俗話——小心駛得萬年船。

曾國藩的做法,也尤其值得我們在處世和做事上借鑒——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餘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常常記此二字,則長履大任,福祚無量矣。

古來才人,有成有不成,所爭每在「疏密」二字。……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的巨大成功,不就是那長履大任、福祚無量的最好證明嗎?但凡照著這個路子走,儘力去做到,人這輩子就算是有譜了。而世人尤其是那些聰明人,卻往往是胸有傲人之志、手無縛雞之力,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驕傲輕浮、疏忽怠慢。曾國藩十分重視人在小事和細節上的態度,因為這背後反映的,是人的心性。

智者千慮,何況不免必有一失。曾國藩守拙而慎,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根本不是笨還是聰明、謹慎還是疏忽,而是對自己心性與心志的要求,這是修養、處世和立業的根基所在。只有守拙而慎,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最堅實依靠。

守拙,才能韌

曾國藩讀書笨,用他自己的話說:「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余或沉吟數時不能了」。但因為有一顆守拙之心,他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法子——

一書未讀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

這背後正是一股韌勁兒,讀書就需要如此。何為韌?是忍,是耐,最後則落到恆。對於這三點,曾國藩曾用一句話說透——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

尤其對這個恆字,曾國藩強調更多,他自己就是對此做得最徹底的;最精到的談論,也同樣出自於他——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西方學者有個「一萬小時定律」——要想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需要持續付出一萬小時的學習和積累。這和曾國藩的恆可謂異曲同工,用他自己的話說則是——

步步前行,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計算遠近而徒長吁短嘆也。

曾國藩正是憑藉著這份忍力、耐性、韌勁、恆心,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登上了他讓人只能仰望的人生巔峰。

這背後,同樣是守拙的作用。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笨拙的人從小歷盡挫折,因此抗打擊能力特彆強;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不留死角。「拙」看起來慢,其實卻是最快,因為這是扎紮實實的成功,不留遺弊。

相反,那些聰明的人不願意下「困免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世間聰明亦成功的人也不少,根基穩固、不留遺弊的卻不多,常常是風光一時,最終凄涼。只有既聰明又守拙而慎,才能既達得到那種境界,又能達到得更快。

所以曾國藩說——

君子赴勢甚鈍,取道甚迂,得不苟成,業不苟名,艱難錯迕,遲久而後進,銖而積,寸而累,及其成熟,則聖人之徒也。

這句話最為完美地詮釋了老子的「大巧若拙」與「大智若愚」。

綜上,王陽明的一心不動,說到底是因為心中老實;曾國藩的大巧不工,說白了就是做事踏實。結合起來,其實就是人人知道、簡單平實的那兩句話——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 國學著作在線選購——

張其成教授新書出版

歡迎廣大國學愛好者在線購買

——熱文推——

張其成官方微信

傳承國學 弘揚國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道教神霄派 的精彩文章:

人活著,不能說的六句話!
神仙是有的,只是凡人看不到
道家、仙學與道教之關係
陳摶老祖四季十二月導引坐功
正一派的養生智慧

TAG:中華道教神霄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