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文學及武統

台灣文學及武統

前天晚上跟老師吃飯的時候,聊起了台灣文學。以前對於台灣與內地的差異有所了解,也關注了一些台灣學者。聽老師說起他的赴台經歷,愈發了解到彼此之間的隔閡。

在台灣很少有人學習和研究魯迅,從小學到大學的教科書裡面也沒有,魯迅是被台灣文學繞過去的一個文學家。

聽到此言,頗感意外。

魯迅無論是在文學還是文學理論上的造詣,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高峰。

為什麼不講魯迅呢。老師說當時他也沒有多問。

竊以為,魯迅先生與胡適先生,都是大家,然而兩個人的文學理念、學術理念與政治理念,都不相同,彼此之間在30年代還有過一些比較激烈的論爭,大概是因為胡適到了台灣,所以魯迅被台灣繞過去了。

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向來曖昧,至今仍是牽扯不清,在古代有學而優則仕,八股文寫的好便可以入朝伴君側,在現代有以筆當刺刀以文當機槍,給革命事業填瓦加磚,在當代在文學與政治之外,還有資本力量的介入,三者之間的博弈更加複雜。文學在自律性與他律性之間,矛盾重重。

根據有限的了解,台灣文學的政治色彩比起香港文學更加濃郁,香港文學更像是都市精英階層的精神展示,而台灣文學則是不斷的追問不斷的尋根,字裡行間有驕傲亦有不安。

六年前,閱讀內地三聯版的《巨流河》,隨著文字的跌宕起伏內心也起起落落,這是台灣文學學者對於半個世紀以來的炮火經歷重建經歷的追憶,看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

內地三聯版刪去了不少與政治相關的內容,但依然未能影響小說本身的魅力。句子不必流浪,於是拜託了香港的廖妹妹幫忙從香港誠品書店代買台灣版的《巨流河》,想讀一讀完整版本。

台灣文學中對於時局的認知與觀念,也代表著一類台灣人的想法。

這些尚在內地生活過的人,對於內地還有一些或憂或喜的牽絆。而台灣的新生代沒有地理上與心理上的親近感,成了所謂的「自然獨」。

意見上的分歧,是很難通過溝通來解決的。正如中國台灣歷史上,武統始終是主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靜海 的精彩文章:

TAG:寧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