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牽制歐洲汽車供應商發展 電動車竟成幕後黑手?

中國牽制歐洲汽車供應商發展 電動車竟成幕後黑手?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歐洲當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相繼表示,電動汽車的發展對歐洲供應商造成了不利影響,並且還為中國市場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歐洲汽車供應商向歐洲市場提供約500萬份就業崗位,因此也希望車企和政府官員能夠意識到他們在節能減排上所做出的貢獻,如研發更節能的內燃機和合成燃料等。汽車行業向歐盟地區提供1260萬份工作崗位,佔比達到5.7%。供應商和車企貿易聯盟也對保留當地工作崗位施加壓力。

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主席Roberto Vavassori警告到,輕率的向電動汽車領域進軍將會對推動中國市場的發展,主要因中國、韓國和日本在電動車電池生產上佔據了有利地位。他說到:「我們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轉型期,但不希望對中國市場造成影響。」預計,歐洲車企在歐洲生產每輛電動車都需要向中國支付5,000至8,000美元用於購買電池。

大眾排放門事件之後以及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歐洲車企都開始加大對電動汽車的研發力度。政府對此也表示支持,英國和法國也紛紛宣佈於2040年開始逐步淘汰內燃機汽車,以此來減少環境污染。

戴姆勒和大眾自法蘭克福車展之夜上也宣布將加速向電動汽車轉型。星期三,歐盟汽車產業協會也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對CO2排放的治理。然而,供應商們卻紛紛表示,自身以及產業鏈遭受了巨大創傷。

舉例來說,戴姆勒表示將通過節省成本的方式來支持產業轉型,而大眾也表示將尋求合作夥伴來獲得電池和相關技術,投入超過500億歐元。星期三,大眾品牌CEO Herbert Diess對此也回應到,在電動汽車電池生產方面,德國及歐洲汽車行業應該團結起來向亞洲的零部件發起競爭。

鑒於歐洲對電池技術的投資要遠遠落後於中國,許多歐洲的供應商也都希望汽車行業能夠保證有更多的出路。

博世CEO Volkmar Denner表示:「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爭辯過於膚淺。」Volkmar Denner表示,博世對於內燃機技術依舊很樂觀,但同時也在探索合成燃料技術,而這對於一些加油站和引擎供應商來說則是好消息。除了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以外,我們所做的是以一種更快的方式來治理全球變暖。

Vavassori表示,歐洲在感測器和微型晶元、電池等部件的生產上非常落後,而對於中國供應商過於依賴則具有很高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蓋世汽車新能源 的精彩文章:

TAG:蓋世汽車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