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大學選專業的4大迷思
無論你是高中生,大學生,留學生,當你準備進入大學這座象牙塔時迎面而來的首要問題就是選專業。面對幾百個林林總總的專業,想要挑選出那個Mr.Right著實不易。信息龐雜已經讓人頭懵,再加上「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心理讓我們對選專業又愛又恨。那麼選專業有哪些誤區?中招的話如何拆招?讓我們撥絲抽繭最常見的4大迷思,心理上輕裝上陣。
1
迷思1:專業=職業,選專業,so easy
很多人都理所應當地認為專業和職業存在著線性關係。
人力資源專業=人力資源經理;
新聞專業=記者/編導;
商科=商業大佬/創業老闆……
如果專業和職業一一對應,那生涯諮詢師豈不是要失業了?每個人發一本專業=職業對應手冊一切問題不就解決了?
破除第一個迷思的關鍵點就在於理解專業和職業的非線性關係。學心理學可以做老師、諮詢師、培訓師、市場營銷……,可以進教育、商業、互聯網等多個行業。反過來,一個職業可以由多個不同專業背景的人來組成。學管理、心理、市場營銷,當然人力資源,都可以勝任人力資源初級崗。
專業和職業關係的重點不在於你學什麼,而在於你會什麼,有什麼本事。說到底,能力才是關聯兩者的核心。所以面臨專業選擇,與其考慮專業本身,不如多看看課程設置、學校資源和城市信息,想一下自己這四年想鍛煉哪方面的能力,成長為一個能夠快速適應職場的職業人。
2
迷思2:XX(專業),此生我只愛你,矢志不渝
選專業另一個誤區也是壓力來源在於,「我一定要好好選,這可是影響我一輩子的大事兒。」但事實是,你把它看的太重了。
世界在變,你也在變,你怎麼能輕易許下承諾說我選了你就一定堅持到底,矢志不渝。
美國大學有50%以上的學生大學期間至少換過一次專業。國內大學的專業機制和國外不太一樣,很多時候換專業會受到很多限制。但是這並不影響你在大學期間去思考更多未來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嘗試去轉專業,或者通過輔修,考證,兼職、實習或考研等其他途徑去追你所愛。重點在於沒必要為了最開始的選擇而束縛了自己。
3
迷思3: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我的完美專業?
選專業的另一個誤區是學生拋開自我,企圖求助於外在工具來告訴自己什麼才是那個Mr.Right。拋開現在市面上職業測評參差不齊的信度效度不說,就算是被專業認證和口碑極好的測評也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不要神化這些被人發明的工具,妄想著它可以仙人指路。測評最大的用處是為了給我們提供科學客觀的信息去更好的了解我們自己,給出我們一些優化的建議。
比如說平時你口味重愛吃辣,朋友問你聚餐想吃什麼,你可能腦子閃過一系列諸如麻辣香鍋、重慶火鍋、湖南小炒之類的選擇。那麼測評就像是菜系範圍,大概率你會從這裡選自己愛吃的,但至於你究竟選什麼,隨你心情。重點是你才是最終做決定的那個人,因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4
迷思4:熱門專業的愛恨情仇
最後一個恐怕也是最常見的誤區就是哪個熱門選哪個。但是問題是,首先,你能確保這個專業會一直火下去?熱門的行業帶火了一些專業,但同時也存在著滯後性。市場上出現新的技術需求,到企業應對需求,到學校學生四年去學某一個專業,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等你畢業這個技術早已經被研究透了。所以熱門專業並不一定等於熱門工作。
另外,公司企業招聘的不是「專業」而是「員工」,又回到職業的本質,除了XX專業這一紙文憑,你能做什麼?為公司帶來什麼?跟其他人相比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如果你沒有一技之長對該行業抱有熱情而只是盲目跟風,熱門通常意味著高競爭,你畢業時拿什麼可以脫穎而出?
所以,熱門專業並不是開啟高薪職業的金鑰匙,有了它就可以高枕無憂,磨練自己過硬的職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才是王道。
討論了以上4個誤區,希望大家能見招拆招,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無論是選專業還是選職業,說到底,YOU—你自己才是這一切的出發點。你究竟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想從未來的工作獲得什麼,你目前擁什麼資源,當把這些問題認真考慮過,相信你會目標清晰些,心理上也可以舒口氣。
願還在專業和職業而困惑的你們能夠遇到那個Mr. Right!
※權利的遊戲-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們 2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學習能力
※網路選秀的新時代到來了?
※亞冠門票戰,誰輸誰出局
※歐美手機壁紙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