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寬見法師導讀《佛說月明菩薩經》(4)

修行人應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寬見法師導讀《佛說月明菩薩經》(4)

時間:2017-05-03

地點:千聊直播間

時,是比丘髀(bì)上生大惡瘡(chuānɡ),國中醫藥所不能愈,王愁大悲,即為淚出。時,二萬夫人俱亦皆同時悲念是比丘。於時王臥出,夢中有天人來語王言:『若欲愈是至誠意比丘病者,當得生人肉血飲食之,即愈矣。』王寤,驚悸不樂,念:『是比丘病重,乃須彼藥。法所難得。』勅問臣下:『何從得生人血肉?』

有一天至誠意比丘的腿上生了一個大惡瘡,當時悟達國師也是在膝蓋上生了人面瘡。所有的醫師用什麼葯都沒有辦法痊癒,非常的痛苦。因為王很恭敬比丘,也非常的憂愁悲傷。王有兩萬個夫人,也同時為這個比丘擔憂。

有一天,王躺在床上睡覺的時候,夢見有天人來對王說:「如果想要至誠意比丘的病痊癒的話,需要吃活人的肉、喝活人的血。王睡醒以後驚悸,就是因為驚恐心跳得厲害。於是他問臣下:「怎麼樣才能得到活人的血肉呢?」

時,王第一太子,字若羅衛(漢言智止)。智止白王:『王莫悲、莫愁、莫憂,人之血肉,最為賤微,世人所重,道無所違。』王答太子:『善哉,善哉!』太子默然,還入齋(zhāi)室,持刀割髀(bì),取肉及血,持送與比丘。比丘得服之,瘡即除愈,身得安隱。

這個時候,「王第一太子」,就是國王的第一位太子,「字若羅衛」,翻譯成漢語就叫「智止」,以智慧止息妄念。智止太子就對他的父王說:「父王,您莫要悲傷,人的血肉是最低賤、最微不足道的,世人雖然看重它,但是對於佛道來講是微不足道的,需要布施的時候可以毫不猶豫地拿出來布施。」

這就是一種世界觀,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對某些人來說,生命是最重要的,但過去有句話叫「捨生取義」,對於一個君子來說,義比生命還重要,對於我們修行人來說,佛道比我們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人是分段生死,生命是一期一期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已經無數次了,但是無數次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沒有好好利用這個身體來修行,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好好利用這個身體來修行,能超越生死,身體實在是微不足道。人身難得,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身體,把它作為一種工具、作為一條船,幫著我們到達彼岸。如果說捨棄這個身體就能夠解脫生死、成就佛道的話,那麼這個身體實在是無所吝惜呀!就好像《佛陀本生故事》當中有「捨身飼虎」「割肉喂鷹」這樣的典故。當然和我們普通人的想法、看法肯定是差距很大,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但不要盲目地學習這種行為,因為你沒有到那一步,有時候會起嗔恨心。

好像有這樣一個笑話:自己跳到動物園裡去喂老虎,這肯定是不足取的。真的是為了佛道、為了善知識、為了眾生,那麼我們一切都可以捨棄,一切都可以奉獻,在佛經當中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包括舍利弗,也曾經遇到這樣的事情,遇到考驗,後來退心了,要行菩薩道確實甚難,這個考驗是很重的。我們很多經典當中,比如說《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那個時候白兔王捨身供養仙人,這樣一種世界觀真的跟我們不一樣。我們現在也是,我們現代人整天化妝、美容、養顏,為自己的身體花那麼多時間,甚至不惜造下很多惡業,耽誤了很多行善的功夫,實在是不值得。所以我覺得我們讀佛經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確實是改造我們的世界觀,這是讀佛經最重要的一個意義和收穫。

所以我們要想想看,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看待這樣一個身體,我們說「性命雙修」,當佛道和生命只能得其一的時候,當利眾生自己就必須要捨棄和奉獻的時候,我們應當做怎樣的選擇,自己要好好想一想。如果說我們經常讀佛經,世界觀改造了,那麼面對大是大非的時候,面對眾生和自己的利益選擇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毫不猶豫地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真正的菩提心是「縱他抑己」,這個大太子毫不猶豫,他的世界觀非常的正確。

對於真正修行佛道的人,對身體無所吝惜,以法為重。國王讚歎這個太子,國王就回答太子:「非常隨喜讚歎!你這樣做太了不起了!」太子心智很堅定,也沒有多說話,就走進齋室,就拿刀割自己的大腿,取的肉和血送給比丘。比丘吃下去之後,病就好了,惡瘡也就痊癒了。於是身心都得到了安穩快樂,沒有痛苦。這一段還是講布施,就是醫藥。

王聞比丘已得除愈,大歡喜悅懌(yì)不能自勝,意存比丘,不復念太子痛,持是歡喜,各有至心;太子亦自平復,便舉國財寶賜與太子。太子以偈答王曰:

『與血肉安隱施,割血肉施與人,

即得愈無復恐,是供養佛所譽。

德中德最安隱,未來當作佛者,

斷貪婬去瞋恚,一切人皆除愈。』

國王聽聞比丘病好了,非常歡喜,「不能自勝」。「各有至心」,就是各有這種至誠的心,太子的身體也復原了。於是國王便把全國的財寶賜予太子,太子也就以偈頌來回答國王。

「與血肉安穩施」,也就是以血肉來布施,令眾生得到安穩,免除痛苦,這樣的供養是佛所稱揚讚歎的,也就是說,令眾生歡喜即令諸佛歡喜。太子就是在行佛心,是真正的在行持佛陀的教導,不止是聽一聽、說一說而已,這是「德中德」,是「功德中的功德」,是最為安穩、最為第一,那麼未來,必定圓成佛道,必然能夠度化一切的眾生,免除貪、嗔、痴,令一切眾生到達涅槃的境地。

這個太子很堅定,他這麼去做並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為了財寶,不是為了其他,就是因為這是佛所教導的,那麼就應該去做就好了,不像我們患得患失,什麼都想要。真正的修行是要考慮眾生需要什麼,而不是自己需要什麼。所以說,真正的修行人對自己無所顧惜,只要能利益眾生。大是大非,真正考驗我們的時候,當對境嚴厲的時候,看我們是真心還是假心,真舍還是假舍。剛才佛為月明童男講的這個故事,就是叫他對於布施不要懷疑,一定要堅定地去行布施。

錄入 | 仁建 、杜恆、小二、凈玟、法立、 惟爽、德馨、劉倩、葉樊心、向陽、德詩

一校 | 海華

二校 | 向陽

三校 | 德陽

終審 | 惟濤

更多分享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開法語堂 的精彩文章:

由閱藏法會領誦感悟到的一點心得

TAG:天開法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