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治區網信辦攜手中國網推出系列短片,看了一定會轉

自治區網信辦攜手中國網推出系列短片,看了一定會轉

「從日出方向過來的

以草為食的你

血肉之軀的我

我撇開你怎能行動

你離開我如何生存。」

在蒙古族文化中,馬與人是親密的夥伴、家人、戰友。蒙古族人把馬頭刻在他們最心愛的樂器上,稱之為「馬頭琴」。

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曾登台國家大劇院,舞台上的馬頭琴交響氣勢磅礴,而在人煙稀少的草原上,馬頭琴曲就是一個牧民與整個世界的對話。它的音色深厚、遙遠,那麼地能說故事。

馬頭琴古老而神聖,但與此同時,它從沒有停止過創新。烏審旗民間文藝家協會會長哈斯朝格圖介紹說:「從羊肚蒙制,到羊皮蒙制,再到蟒皮蒙制,馬頭琴的製作已經有了三個質的飛躍。後來齊·寶力高老師和達日瑪老師又把這個改造成木板馬頭琴。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主席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指示和號召,三弦馬頭琴就是當時的產物,使用的鋼絲弦也比較接近提琴。」

如今的馬頭琴製作已經大量地使用機械,但是最為精美的部分依然要靠手工打造。機器與工匠結合出新的美。現代化的手段增加了馬頭琴的產量,也拓寬了銷路。沙漠腹地的工坊里生產的馬頭琴,可以通過互聯網,遠銷到北京、上海,甚至海外。

如今,演奏馬頭琴的技藝已經不再只靠家族裡的代代相授,學校里也開設了相關的課程。學習馬頭琴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蒙古族,也有漢族;有老人,也有孩童;有人來自草原,也有人生活在城鎮。

從古至今,馬頭琴的變遷同步著內蒙古的變遷。馬頭琴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的涵義在變,但琴聲里藏著的民族精魂不變;同飛馳的駿馬一樣,馬頭琴和草原人民向前的腳步也將永不止歇。

延伸閱讀

2014年5月28日,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它是中國唯一一支以蒙古族傳統樂器馬頭琴為主弦樂的多聲部民族交響樂團。演出獲得圓滿成功,讓觀眾領略了馬頭琴的魅力。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演出片段吧:

華美樂章《送親歌》

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成立於2010年3月,原來叫烏審馬頭琴樂團,2013年5月改稱為「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演奏人員大部分是烏審旗牧民的孩子。

中國?烏審馬頭琴交響樂團的夢想之路,揭開了內蒙古民族特色交響樂新的一幕,點燃了蒙古族多聲部音樂的希望聖火。能夠站在世界級的藝術殿堂上,讓全世界都聽到來自烏審的馬頭琴聲,就是他們的願望。

來源:活力內蒙古 、中國網官方微信

GIF/296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MTV經濟生活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NMTV經濟生活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