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民族的歷史深痕
匈奴,曾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個影響廣泛而深遠的民族。匈奴興起於商周之際,鼎盛於秦漢之時。而這個初成於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民族,在後來的演變歷程中,一度以一個蠻橫悍勇的「武夫」形象屹立於世。它對中原地區歷朝歷代及其他少數民族的影響幾乎全部源自武力的爭衡。
我熱衷歷史,這卻是第一次了解一個民族的演變全貌。在水木森的《匈奴簡史》一書中,作者以時間發展為主要線索,一頁頁鋪開匈奴民族的戰爭史。
在這本書中,我感興趣的內容從戰國時期開始。此時匈奴已經發展壯大,因其好戰的民族性格,加之貪婪,不時派出軍隊搶掠中原王朝統轄下的北方地區。當時,地處中原北方的秦國、趙國、燕國與匈奴接壤,匈奴的屢次侵奪對三國造成了威脅。在戰國末期,趙國遣名將李牧北擊匈奴,獲取了空前的大勝,這是中原國家予以匈奴第一次的痛擊。
中原經歷了長久的分裂,終於被七國中最為強盛的秦國一統四方。強盛、統一的秦國面對北方最大的威脅匈奴,做出了一件中國歷史引以為豪的大事——即將原來秦、趙、燕三國分別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形成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成為中原王朝抵禦匈奴侵略最重要的屏障。
因為秦朝的重賦苛政等諸多因素,大秦帝國在浩瀚的歷史中轉瞬即逝。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楚漢之爭在中原大地上燃起了熊熊烈火。此時的匈奴也進入了整個匈奴歷史中最為強盛的時期,匈奴民族的崛起,全因為匈奴誕生了「千古一帝」——冒頓單于。在這位英明、雄烈的偉大單于時期,他率領匈奴鐵騎東征西討,滅除東胡、威服丁零、迫降烏孫等周邊的強盛部落,因此,匈奴領土不斷延伸,盛極一時。
中原進入漢朝統治之後,與匈奴長久對峙。漢朝初期國力積弱、國庫空虛,常常對強大的匈奴採取懷柔手段,通過與匈奴和親等措施,爭取恢復國力的時間。漢朝經歷了文景之治,經濟復甦、國家穩定,實力大增。匈奴本是游牧民族、資源匱乏,文化落後,全憑武力四處征伐、劫掠其他民族的財物。兩國實力的此消彼長為中原征服匈奴提供了可能性。
書中講到,漢朝一代雄主——漢武帝劉徹執政後,對匈奴發動了多次大規模的討伐,這是全書最為精彩的部分。值此之時,英才輩出、上下齊心。這個時期,武有名將飛將軍李廣、衛青、霍去病、趙破奴等,文有張騫、蘇武、司馬遷、霍光。此時,漢朝國力強盛,雄主側有眾多王佐之才。而且,對匈奴人來說,最大的剋星漢武帝竟然活了七十歲,而匈奴在這個階段,前後經歷了七位單于。
在漢武帝對匈奴的強力征伐中,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兩部。南匈奴對漢稱臣,北匈奴居於漠北,向西遷徙。此後,迫於中原的威迫,南匈奴逐漸與中原民族融合,生活方式也漸漸脫離了游牧,走向穩定的農耕方式。從漢朝至三國時期,匈奴已基本失去了復興的希望。進入西晉後,因為地方諸侯而爆發的八王之亂,給了北方民族機會,如鮮卑、烏桓、羯、氐等民族趁機逐鹿中原,終於導致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慘、紛亂而漫長的五胡亂華時期。
匈奴自冒頓單于之後,可以說基本逐漸走向衰落,雖然歷時長久,期間也不乏雄烈的英主。但基本沒有再現冒頓單于時期的輝煌。分裂的匈奴,南匈奴經歷中原漢民生活文化的漫長同化,通過通婚、混居等方式逐步融入到了漢民族中。因此,即使中間也不乏匈奴貴族復興的夢想,但終究都化成了泡影。而北匈奴,遭受了中原王朝的驅逐與其他西域民族的分化,不斷向西遷徙,進入到了中亞與歐洲定居。
除了冒頓單于時期的全盛繁榮,北匈奴西遷至歐洲生活的這一支力量雖然像一顆流星一般隕落,但卻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歐洲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歷程。這支匈奴力量在匈奴英雄阿提拉的領導下,橫行歐洲南北,多次使昔日強大的羅馬帝國屈服,哥特人、日耳曼人等都曾被匈奴統治。阿提拉意外死亡後,匈奴遭到歐洲各種勢力的聯合壓制,迅速走向了毀滅。不過,這支匈奴人直接摧毀了強大的羅馬帝國,通過武力的方式使中西文化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也加速了歐洲各民族的迅速發展與崛起。
今天,「匈奴」這個名詞已然成為歷史記憶中的一個符號,彷彿聳立在高山之上的一塊巨石,靜默著。陽光能夠照耀它,人類歷史也為它打上了深刻的印記。匈奴,儘管已經消逝,卻在很長一段時間極大影響了歷史的走向,它成為歷史永遠不可抹平的一道深痕。
點擊展開全文
TAG:曾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