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帶大家認識一位「雪域戰狼」,帥爆你的眼球!
新媒體管家
「雪域戰狼」戰猶酣
——記西藏林芝軍分區某營中士郭德清
人物小傳:郭德清,雲南文山人,中共黨員,1989年6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現為西藏林芝軍分區某營中士班長。2016年參加「厄爾布魯士之環」山地步兵競賽,榮獲團體亞軍、速度攀岩單項第3名。2017年以教員兼隊員身份繼續參賽。
電影里,「戰狼」冷鋒揚威非洲,孤膽勇闖淪陷區拯救落難同胞,引爆了一場愛國觀影熱潮。
在雪域高原,也有一匹「戰狼」遠征東歐,將五星紅旗插在歐洲第一高峰之巔。
「雪域戰狼」就是郭德清,這名精幹矮瘦的28歲老兵,連續兩屆參加「厄爾布魯士之環」山地步兵競賽,與來自5個國家、80名精兵同場競技,打出中國軍人愛軍精武好樣子。
西藏軍區「優秀共產黨員」、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4次「優秀士兵」……眾多榮譽背後,是「雪域戰狼」郭德清頑強拼搏、奮進不止,用滿腔血性戰鬥出來的軍人豪情。
數萬人中選拔16名參賽隊員,郭德清是唯一來自屯墾部隊的戰士——
特「種」兵打出中國軍人好樣子
個頭不高,一米七,樣子不帥,黑瘦矮。在一群虎背熊腰的參賽隊員中,郭德清卻常常引人注意。
「這就是那個來自中國的『種菜的』。」隨著比賽持續,郭德清給自己起的外號,流傳到外軍同行耳中。
原來,在籌建參賽隊時,西藏軍區計劃從全區數萬部隊中精選16人,郭德清一路過關斬將、脫穎而出。值得一提的是,郭德清是這16人中唯一來自屯墾部隊的戰士。屯墾部隊,就是主要從事生產建設的分隊。
「種菜的竟比特種兵還牛?」一幫隊友直呼「不敢信」。郭德清撓頭一笑,就給自己起個了外號,特「種」兵,種菜的種。
這個種菜的可不一般,下得大溫棚,更上得比武場。13個晝夜,巍峨的大高加索山脈日月變換,厄爾布魯士峰見證了郭德清的拼搏激情。
速度攀岩,裁判方不允許中國代表隊借用標準比賽場地,只提供一個普通賽道供我方訓練,限時2小時。郭德清他們爭分奪秒練習抓點、踩點攀岩技巧,珍惜短短的訓練時機。
比賽時,只見郭德清兩眼觀察點位,手腳嫻熟配合,肌肉發勁,騰空上躍,飛速騰挪……96名參賽選手,郭德清奪得單項第3名。
「郭,你是好樣的!」一些外軍給郭德清豎起大拇指。
「厄爾布魯士之環-2016」是中國山地步兵第一次走上國際比武擂台,因為缺乏經驗、過程曲折,比分始終落後一步。看著離結束日子越來越近,大家越來越著急。郭德清講:「咱們體能最好,押寶急行軍,跟他們拼了。」
80多公里急行軍,郭德清他們的考場是冰川。
冰川景色壯美,卻暗藏殺機。深不見底的裂縫、難以察覺的暗流,誰也不知道哪一片素白之下是奪命陷阱。一名隊員在跨越一道裂縫時,落腳的冰面突然塌裂,前腿迅速陷進裂縫中,幸好被另一條腿和行軍背囊掛住裂縫兩邊,才保住一命。
「這裡不能走了,繞過去,哪怕多跑兩三公里!」郭德清看著前方裂縫密布的冰川,翻出地圖重新判定方位、劃定線路。背著均重70多斤的背囊,郭德清和隊員們在北緯43度、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奔襲20多公里,與天博斗、和死神跳舞。
齊心協力扛紅旗,中國隊以絕對優勢奪得急行軍第1名,並最終榮獲比賽亞軍。
一場艱苦比拼下來,郭德清掉了3枚腳趾甲,其餘趾甲全是淤血,腳後跟也瘦成了皮包骨頭,又被磨得皮肉外翻、泡得泛白髮脹,他卻沒有一絲埋怨。他在朋友圈裡寫道:「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受別人受不了的罪,完成別人完成不了的任務。」
從去年的「主打星」變成今年的「預備員」,郭德清卻在演練第一天就幹掉「正式工」——
「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不比能知誰厲害?」
2017年,西藏軍區一紙命令,郭德清前往集訓隊報到,懷著滿腔豪情再戰征程。
但現實卻狠狠潑他一盆冷水。
100多名集訓隊員中,郭德清年齡最大,28歲,唯一一個「80後」;第二大的也不過25歲,整整小他3歲。集訓花名冊上,郭德清的名字後面「教員」兩個字格外刺眼。
「我人都沒到訓練場,怎麼就認定我不行?」郭德清給原單位教導員平措旺加打電話訴說內心想法:申請正常參加選拔,哪怕被淘汰也心甘情願。
教導員勸說他以大局為重:「你畢竟年齡偏大,若把你選為正式隊員,你或許就成了全隊的體能短板。你既有比賽經驗,何不教出一幫精兵?」
「好,只要戰友為國爭光,我當個教員也光榮。」郭德清說自己早有預兆,他夢到自己因為體能不足,在比賽最後關頭倒在路上,退出比賽。
嘴上說著「好」,郭德清心裡卻不服氣。
集訓最後階段是24人淘汰8人的殘酷選拔,分成一、二兩隊,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上進行為期5天的綜合對抗演練。二隊為最終選拔出國參賽的隊伍,郭德清卻是一隊隊長。
集訓隊領導告訴郭德清:「一隊就是塊磨刀石,要把二隊磨得更鋒利。」結果,經過一番磨合,在演練第一天,郭德清一馬當先,帶著一隊在平衡繩索、吊渡過河、定向越野全部3項科目中取勝。
郭德清帶著一幫不服氣的「預備隊」,跟二隊卯勁廝殺、你追我趕、共同提高。5天里,他們總行軍107公里,爬高量7000米,翻越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7座,無一人輕言放棄。
最終,一隊有4人晉級為正式隊員,郭德清本人也以教員兼第一預備隊員的身份,再次踏上異國賽場。
「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不比能知誰厲害?」郭德清最喜歡的就是《亮劍》中李雲龍那股不信邪、不服輸的勁兒,他把這股勁兒還帶到了國際賽場。
在最終項目「登頂厄爾布魯士西峰」開始前,裁判方以我軍防寒靴「不防寒」、輕機槍「太輕便」為由,強行要求我方換上俄軍的大頭靴和機槍。
「臨陣換『槍』,磨了也白上!」參賽隊員心中不服,退賽抗議的情緒高漲。
這不是隊員們第一次抗議。此前,我方接連奪得山地應用射擊、機降急行軍、高原長途急行軍3個科目單項第一,隊員們就屢屢遭到「刁難」,吃了不少虧。
這時候,郭德清站了出來,扛著一面五星紅旗遙指西峰:「把國旗插上峰頂,才是最有力的抗議。」「老大哥」短短几句話,激起了隊員們的鬥志。
穿著不合腳的大頭靴,隊員們人均負重70餘斤,總里程11公里,爬高量約1900米,朝山頂出發。
郭德清和中方人員們乘坐觀賽纜車,每到一個站點就停下來等待。遙望參賽隊員們扛著五星紅旗沉默前行,中國駐俄大使館隗延偉武官對郭德清說:「小郭,你來當拉拉隊長,你喊『中國』,我們其他人喊『加油』。」
「中國!」「加油!」
「中國!」「加油!」
陣陣氣勢澎湃的呼喊聲響徹白雪皚皚的厄爾布魯士峰,參賽隊員們抬頭一望,都熱淚盈眶。
最終,中國隊以絕對優勢率先登頂,五星紅旗在歐洲之巔迎風獵獵。
將國際舞台的軍事經驗帶回西藏的小山溝,郭德清把建功立業的根子緊緊扎在雪域高原——
「戰狼」騰躍謀打贏
秋風清寒,荒草彌野,陣陣槍聲在山間回蕩。
這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實彈射擊。野外陣地駐訓期間,西藏林芝軍分區某營改變以往平地射擊方式,依託防禦陣地,組織100米、150米仰角、俯角實彈射擊訓練。
「郭德清帶回了國外軍事經驗,為我部加強訓練備戰提供了借鑒。」該營營長張太宏介紹說,郭德清歸建以來,結合單位訓練條件與環境狀況,認真總結比武經驗、探索練兵方法,形成約3萬字的建議報告,提出俯仰角實彈射擊、山地定向越野、製作簡易擔架運送傷員等6種實用訓練方法。
看著郭德清白天忙訓練、晚上編教案,戰友勸他:「辛苦了兩年,還不歇口氣?」郭德清卻談及了比武時的經歷。
2016年,參賽隊員們走出國門才知道比賽標準是仰角射擊。緊急訓練時,郭德清仰著脖子端著槍,一扳機扣下去,靶子前方數米處冒起一縷煙塵,脫靶!
不會山地作戰的本領,就打不贏山地條件下的仗。郭德清與參賽隊員們刻苦鑽研射擊原理,反覆琢磨俯仰角、海拔高度對彈道的影響,最終在山地編組射擊科目奪得第一。
在與外國軍人交流時,郭德清還發現,吊渡過河、平衡繩索、山地應用射擊、冰雪路段行軍等比賽科目,實際上也是該國軍隊規定的山地步兵日常訓練內容。郭德清他們在國外集訓時借住的登山攀崖訓練中心,就有80多年歷史。一根50米長的10mm動力繩,造價就在3000到5000元。
「儘管比賽失利,但我不能只想著拿獎牌、奪名次。」郭德清告訴筆者,他希望能將實在管用的經驗帶回來,為實戰化摸爬滾打、衝鋒在前。
沒有裝備,找現成;沒有場地,拿鍬挖;沒有教案,自己編。在郭德清建議下,該營開啟了一場火熱的實戰練兵活動。製作簡易擔架,沒有專業長繩,郭德清就用背包繩打繩結,連接固定樹棍、被褥,可由4人或2人完成傷員運送。山地定向越野,沒有專業場地,郭德清就依託駐訓點地廣人稀、地形複雜的條件,帶著地圖翻山越嶺、找點定位,研究制定了一道訓練實施方案。高原急行軍,該營改變以往戰備拉動模式,把行軍路線從公路變成山路,把摩托化行軍和慢速徒步行軍變成一路奔襲,一路摔打一路磨鍊。
「竟然還有這種操作。」一番訓練下來,戰友們被折騰得不輕,又不得不嘆服:訓練就該這麼搞!營領導的支持也讓郭德清放開手腳,他還準備把往年參加偵察兵集訓的訓練方法歸類總結,讓隱蔽偽裝、拔點奪要、捕俘、潛伏等特戰技能成為官兵的拿手絕活。
作者:宋虹岐
本期編審:楊彪
責任編輯:李勝子
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微信號:jbcdfs)
本平台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
點擊展開全文
※穿著一天軍裝就當好一天兵
※尋找無人區173號界碑……
※阿拉山口邊防連退伍老兵向連隊告別
TAG:西部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