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第一艘航母艱難曲折的入役過程,多少人付出的何止是生命那麼簡單

中國第一艘航母艱難曲折的入役過程,多少人付出的何止是生命那麼簡單

一、海軍三代司令員的航母規劃

推動中國航空母艦戰略需求的行程,前後三任海軍司令員肖勁光、劉華清、賀鵬飛功不可沒!

1987年3月下旬,有一天報紙、電視等各大媒體同時報道了一條新聞,總參一位領導與外賓談到中國海軍建設時,坦言:「中國海軍的戰略是近海防禦,中國不需要、也不準備搞航空母艦。」短短几句話,引起了中國海軍首任司令蕭勁光大將的注意和深思。

講起蕭勁光當時的反應,他的秘書傅東啟回憶說:那天,我陪首長看電視新聞。聽主持人播了那條消息後,他輕輕地重複了一句:「中國不需要搞航母?」說著看了我一眼,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語地說:「這個問題要研究,不知劉司令怎麼考慮?我的印象中,他是主張搞航母的。」

時任海軍司令劉華清是軍中首屈一指的航空母艦鐵杆推動者。1970年,劉華清組織航空母艦的專題論證,不久之後即擱淺;1975年,他「憋不住」向毛澤東、鄧小平兩位中央領導人「上書」,力陳上馬航母重要性;1980年5月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耿飆訪美,劉華清陪同其登上了美國海軍CV-61「突擊者」號航母進行考察;1982年之後,他任職海軍司令員,一手推動了航母的前期論證與預研工作;1986年8月,劉華清聽海裝和論證中心兩代彙報工作,交代了開展航母論證的問題。劉華清說,航母怎樣造法,是海軍全面建設的事;是直升機航母、護航航母分步造,還是直接造護航航母,要好好論證。

就在媒體報道總參領導提出中國不搞航母消息的第二天晚上,劉華清來到蕭勁光的住處。在乍暖還寒的仲春夜晚,兩代海軍司令員在蕭勁光海味十足的會客廳里,就中國海軍裝備建設、就中國到底要不要搞航空母艦問題,進行了傾心交談。

劉華清來到蕭勁光的住處

蕭老開門見山地說:「前幾天,你在國防大學講《海軍戰略》的一個材料,傅秘書給我讀了,你說「我國的海軍戰略是近海防禦,屬於區域防禦的戰略」,這符合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一貫主張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毛主席講的積極防禦,就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近海」表示作戰範圍,「防禦」表示戰略性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既不屈從外國侵略,也決不進行對外侵略,永遠不稱霸。需要清楚的是,近海防禦,仗怎麼打?中外戰爭史上,在戰略退卻中組織進攻,在戰略進攻中組織退卻,是常有的事。近海防禦戰略,實際上是以近海作戰為主,絕非不要中遠海作戰。事實上,單純的近海作戰是防禦不了近海的。」

劉華清說,我們這樣一個瀕海大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隨著海洋開發事業和海上鬥爭形式發展,我們面臨的海上威脅與過去大不相同。要對付具有遠戰能力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和艦載航空兵,只有中小型艦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不成。積極防禦,當然包括戰略退卻中的進攻,沒有航母,不能遠距離作戰,仗打起來只能望洋興嘆。

蕭老接過來說,過去幾十年里,我們沒有航母,不是不想搞,而是不能提。開始幾年,為了抗美援朝,集中上空軍,後來經濟困難了。那時,技術達不到,經濟實力也不行。

劉華清說,現在搞,技術提高了,經濟也強多了,但也不是沒有問題,財力、技術仍有困難。但不能等。十年內不搞,十年之後再高,也還會有困難。因此,要早論證,早點把這個問題研究透。那樣才有主動權。

蕭老連連點頭贊成,說,是這個意思。你這些想法,可以向軍委、總部首長作個彙報。劉華清說,有這個考慮,還有您的這些意見,我一併向軍委首長反映。同時,他建議蕭老把如何建設人民海軍的意見寫下來,作為建軍60周年的紀念。

與肖勁光深入溝通後,劉華清依約正式向總參謀部請示,要求就海軍裝備建設問題作一次彙報。1987年3月31日,總參領導派裝備部部長賀鵬飛帶領裝備部、作戰部有關人員到海軍機關,專題聽取劉華清關於海軍裝備發展問題的彙報。

此次彙報,劉華清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是核潛艇建設,另一個就是航母問題。他說,這兩個問題,涉及海軍核心力量建設,是關鍵性問題。這兩項裝備搞出來,從長遠看,對國防建設是有利的;這兩項裝備不僅為了戰時,平時也是威懾力量。接下來,他詳細分析了這兩大問題的需要和可能。

關於航母工程啟動,劉華清設想:「七五」(1986—1990)開始論證,「八五」(1991—1995)搞研究,對平台和飛機的關鍵課題進行預研,2000年視情況上型號。這樣安排,第一,從經費上看,在當前和分攤在今後每年中,並不需要花太多錢;第二,從技術上看,發展它是有各方面好處的,可以帶動國家和國防需要的有關技術的發展;第三,預研過程中,可以對航母的戰備價值及存在的問題摸得更透,有利於作出最後的科學決策。

聽完彙報後,賀鵬飛當即充分肯定了劉華清的建議,支持海軍首先啟動論證工作,並表示一定將劉華清的意見向總部、軍委首長彙報,「相信首長們也一定會支持的」。

1987年8月,《海軍雜誌》在紀念建軍60周年的專號上,全文發表了海軍首任司令肖勁光大將的文章。文中明確指出:「我們實行近海防禦戰略,並不排除到中遠海作戰。而到中遠海作戰,沒有航空母艦是不行的。一個艦隊在遠海活動,沒有航空母艦就沒有制空權,也就沒有作戰勝利的保證。在遠海,沒有一種兵力可以取代航母奪取制空權,掩護我遠海艦船的活動。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我國領土南沙群島距我大陸近1000海里。即使在和平時期,中國海軍也應該到這些海區去活動,以保證、維護我們國家在這些海區的地位和權益。到南沙去,就要有航空母艦對水面艦船進行空中掩護、支援和打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有航母到遠海去活動,也是保衛世界和平、支援進步力量所需要的。」

「當然,目前我們的國家還很窮,不可能馬上就建造航空母艦。但要研究,要做工作。海軍裝備建設要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進行,既要積極又要穩步,逐步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逐步實現海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

肖勁光的這篇文章,突破性地第一次公開講清了中國為何需要航母,由此,中國向國內國際宣告中國對於是否建造航空母艦的重大戰略變化。

1992年,已升任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的劉華清把賀鵬飛從總參調到海軍做副司令員,分管裝備建設工作,專門做航母建設的籌備工作。

二、購買烏克蘭瓦良格號的悲情接力

賀鵬飛到海軍負責航母建設籌備工作後,原本不可能從美國、蘇聯購買到航空母艦這種戰略裝備,此時卻出現了一絲曙光。

1991年蘇聯解體,為蘇聯建造航母的烏克蘭黑海造船廠失去了國家訂貨的對象。完成度95%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被俄海軍匆忙搶走,而還沒有完成舾裝的完成度只有60%的「瓦良格」號則癱瘓在廠區外的南布格河口。

沒有完成建造的瓦良格號

1993年,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海軍總司令格羅莫夫在時任烏克蘭總理庫奇馬的陪同下來到黑海造船廠,探討把「瓦良格」號建造完工並移交給俄海軍的可能性。烏克蘭要求俄方支付全部造價,可是俄方認為只需支付當初蘇聯政府未付的30%貨款,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目睹這一切的黑海造船廠船長馬卡羅夫有失禮貌地插話說:「『瓦良格』號不可能完工了…」大家問道:「為了讓航母完工,工廠需要什麼?」馬卡羅夫回答道:「建造航母涉及9個國防工業部,600個專業,8000個配套工廠…只有偉大的強國(蘇聯)才能建造完成它,但這個強國已經不存在了。」所有在場的人終於明白了:在蘇聯解體工業化體系被肢解的情況下,再要將「瓦良格」號建成已經沒有可能。

瓦良格號在蘇聯時期

1995年,已成為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決定將「瓦良格」號航母的命運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黑海造船廠決定面對國際買家招標賣出瓦良格號航母。賀鵬飛獲知這一消息後欣喜若狂,但是困難隨之而來,烏克蘭方面招標門檻條件很高,而且迫於俄羅斯與美國的壓力禁止他國軍方購買作為軍事用途。

海軍方面只能秘密地在幕後策劃,前台尋找國企資金提供方和港澳愛國企業家出面掩護完成國家購買行為。

華夏證券總經理邵淳後來在演講中披露:「當時烏克蘭的經濟非常的差,非常非常的差。差到我們現在想不出的那個地步。通貨膨脹的非常厲害,原來一個盧布值1.6美元,到蘇聯解體以後,3千個盧布才合1美元。所以當時呢,就說,買一張莫斯科到北京的火車票,1美元就夠了,還是軟卧。那麼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就很慘了。瓦良格號,蘇聯一解體,咱們軍方,就注意到這條船。因為這條船留在烏克蘭,烏克蘭就是黑海沿岸的國家,基本上用不著什麼海軍,更用不著什麼航空母艦。當時咱們的軍方一直想把它弄過來,從91年開始做調研,然後從92年底,開始派人,就是做烏克蘭方方面面的工作,到96年的時候,終於工作做下來了,因為烏克蘭用不著,它可以把這船賣給中國,就同意了。但是要賣,必須要通過招標的手續,這個手續要健全。

在這種情況下,後來中央軍委的軍援軍貿辦公室,就正式向國家打了報告,要求立項。可是他們報告打上去以後,並沒有批下來,就是因為在高層,關於航母的爭論,還沒有取得統一、一致的意見。所以就沒有批下來,然後他們又打報告,最後還是沒批下來。就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軍方,包括海軍,包括軍貿辦,他們就想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拖不起,當時有6個國家都想要買這個船,咱們中國只是其中一家。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等不起這個批示,後來就想先想別的辦法。後來就找了香港的一個公司,想先讓港商先辦了這個事兒。就找愛國港商,最後找了一個,是香港創律公司那個老闆徐增平,他一開始還不敢幹。最後做工作吧,同意了,然後他就代表軍方這個軍貿辦到烏克蘭去投標。投標呢,想了一個理由,就是說我們這個船拉回來以後,要做個賭船,因為你不能說還用于軍事。說做賭船,就以這個名義投標就頭中了。實際上6個國家,中國這一方啊,是金額最小的,2千萬美元買下來了(背後是中國承諾持續給烏克蘭武器訂單和經貿合作)。可是這個徐增平呢,交了一點那個保證金,然後就馬上就香港金融危機,他也破產了,沒錢了。

沒錢了怎麼辦呢?然後就總參出一個人,再加上他,到國內來找錢。最先找的是馬蔚華,馬蔚華當時是海南人民銀行行長。他這個人民銀行其實也沒有錢啊,他就把各個金融機構,召集在一塊兒,就說,能不能湊出2千萬美元來?他還不能說是軍方的事兒,就說有這麼個生意,有個賭船,非常的便宜,2千萬美元。可是海南當時的金融機構都慘的很,而且這個東西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最後就沒弄成。後來又找了幾家,最後也沒弄成,然後才找到我。

一開始我還不相信,我說一個航母2千萬美元,不可能的,你就是沒完工的,也不可能。我說,你們跟那個烏克蘭簽那個協議,因為找到我的時候它已經投了標了,投中了。還差一個多月,付款期,還差一個多月就過期了。然後過了期還得重新招標。我看那個文件,應該是真的,很規範,後來我說光你們說不行,你們還得給我紅頭文件。結果紅頭文件拿不出來,後來他們說,領導面談行不行?我說什麼領導?他說海軍副司令。

就是後來賀鵬飛出來跟我談的,他承認,第一,這個船是可以用的。第二,這個船是海軍要的。為什麼海軍不能直接出面,為什麼國家現在拿不出錢來,他就沒有詳細說,但是我就了解這意思了,我說那行吧,既然是國家的事兒,我就出了。然後我就用我底下一個實業公司。因為當時證券公司底下也有公司,用一個實業公司,讓它去融資。把錢就給了。沒想到這個事情後來惹出麻煩來了,後來不知朱總理怎麼知道了。朱就說,一個證券公司,它買什麼航空母艦,他肯定個人有好處,10%這是國際慣例啊。然後就派了6個部委聯合調查組,就查。查了一陣子,當時還批了16個字的批示,叫膽大妄為,嚴肅查處,以鎮國法,以敬效尤。鎮國法是要掉腦袋的。但是查到底,因為我這個錢數還比較多,但是一共沒幾筆,最後確實,個人沒有什麼問題,一分錢沒有拿,這證實了。朱說你為什麼要辦這個事兒?我說因為這個軍隊的事兒,有那麼個機會讓我幫幫忙,我也可以幫。而且是航空母艦這個東西,就賀鵬飛的話了,「這個是中華民族唯一的機會。因為以前不會有人買給我們,以後也不會有。這是唯一的機會,如果錯過,我就連自己都不會原諒」。

華夏證券總經理邵淳

而作為代價,當年赫赫有名的華夏證券轟然倒下。從1992年創立至2005年摘牌,華夏證券先後經歷五屆班子更替,各有興衰成敗,各有酸甜苦辣,一個知名國企由盛轉衰的歷史發人深省——多任班子的努力作為猶如螳臂擋車,始終難以改變這個未成年國企的悲劇命運,華夏證券最終消失在中國證券市場。但歷史不會忘記華夏證券這個名字,正是因為這個企業的「膽大妄為」,才使得「瓦良格」號最終停靠在中國大連港,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

購買「瓦良格」的故事是一場接力賽。徐增平、邵淳演繹了「瓦良格」的前半部故事,但即使算上華夏證券、創律集團,也無力駕馭處於國際政治、軍事、經濟、外交關係旋渦之中的瓦良格號,這個時候華夏證券的新任掌舵者周濟譜請求政府部門出面幫助,得益於政府對國企資產的積極保護,才使「瓦良格」號終於完成付款,駛離它的誕生地——黑海口岸,徹底擺脫束縛它的厄運韁繩。可以說這才是政府真正接觸「瓦良格」的開始,所以「瓦良格」的後半部故事是在周濟譜的積極推動下由政府各部門聯合演繹的。前半部很精彩,但也很無奈;後半部很低廻,但結果皆大歡喜——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號終於購買成功離開船廠向中國進發了!

不管時代賦予個人的命運如何演繹,我們都不應該忘記華夏證券、創律集團以及後來加入的東方匯中,還有邵淳、徐增平、周濟譜、張勇、戴岳,以及許多在購買、拖運「瓦良格」號過程中提供無私幫助的單位和人們。儘管他們為此付出巨大而一無所獲,甚至因此使自己的命運波折起伏,但他們的所作所為超越了時空,於自己的民族無疑是一種貢獻。歷史是一種客觀記憶,而不是遺忘。

三、瓦良格駛向中國的艱辛航程

瓦良格在世界最大拖船牽引下通過土耳其海峽時卻又生變故。

當時,土國總理府和外交部都傾向放行,但主管海洋事務的國務部長米爾札歐魯(RamazanMirzaoglu)堅決反對。1999年12月19日,美國由幕後轉到台前,駐土耳其大使皮爾森會見了米爾札歐魯,表達了美國政府對「瓦良格」號的關切。2000年3月3日,米爾扎歐魯應美國政府的邀請訪美兩周。臨行前,他向總理艾西費特呈交報告,詳述「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可能發生的技術問題,建議拒絕中國的要求,禁止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與此同時,台灣駐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辦事機構也一直上躥下跳,四處遊說,企圖阻止「瓦良格」號來華。

ITC公司的 Joop Timmermans先生據理力爭,他說將「瓦良格」號拖過海峽其實比駕駛一艘15萬噸油輪穿越海峽更容易也更安全。但米爾扎歐魯則說,要麼你讓這艘船自身擁有動力,要麼你把它拆成碎塊運走,否則別想通過海峽。Timmermans先生還說,2001年3月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架不明國籍的直升機降落在「瓦良格」號的飛行甲板上,三個人跳出來進行了一番測繪後又駕機飛走了,臨走前還用粉筆在甲板上寫下「法國人到此一游」("The French was here." )。

在此前後,中國與土耳其之間一直進行外交接觸。中國承諾,將完全負擔「瓦良格」號通過海峽的安全保險以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且將從中國派遣幾艘大馬力的拖船,協助拖行「瓦良格」號,以保證通過海峽的航行安全。

2001年7月,原本站在米爾扎歐魯一邊的土耳其軍方,態度開始轉變。總參謀長凱維芮柯魯應邀訪問北京,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軍方立場改變(眾所周知的軍火出口),並在8月初照會總理府,「建議放行」。而土政府也提出,要求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爭取每年有200萬人次中國觀光客到土耳其,可為土耳其創造20億美元的外匯。

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議,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其海峽。土耳其國務部長兼政府發言人居瑞勒代表總理艾西費特,當天啟程前往北京,向中國政府告知這項結果。

2001年9月,中國政府派出一個由交通部官員和航運專家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土耳其,就「瓦良格」號通過海峽問題進行具體磋商,並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諾。在極短期間,中國備妥了土耳其當局要求的多項安全措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馬力的希臘籍拖船;同意給予「國家擔保」,負責可能涉及的賠償問題。

中國在「瓦良格」號上裝設了小型雷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VHF無線電通訊設備、電子羅盤及發電機等航行安全設施,土耳其政府對此表示滿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大陸沿海。

瓦良格號航母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早晨5時許,她在6艘拖輪拖行及1艘引水船的帶領下,離開了大連港外錨區,徐徐向內港進發。這6艘拖船前3後3排列,使得「瓦良格」保持平衡。在此期間,海面上的交通受到管制,任何船隻都不能進出。

上午9時許,「瓦良格」抵達內港。中午12時正,「瓦良格」號安全靠泊在大連內港西區4號散貨碼頭,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123天)的艱難遠航。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2002年4月,中國大連造船廠廠長激昂的說:一、這艘航母是一條嶄新的航母;二、這艘航母為我們國家研發航母提前了二十年;三、這條航母為我們國家節約了科研經費200億人民幣。2011年7月27日,國防部舉行記者發布會,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宣布:中國正在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2012年9月25日,被命名為「遼寧」艦的中國第一艘航母完成建造和試驗試航工作,在大連造船廠正式交付海軍。

1987年,劉華清下令開辦中國第一個「飛行艦長班」,並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艦,我死不瞑目,中國海軍—定要建航空母艦!」老將軍,您在天有靈,目睹中國今日已經擁有兩艘航母,而且其中一艘還是自主研製成功的,一定很欣慰吧?

劉華清參觀美軍裝備

中國第一艘航母歷盡艱辛回到中國,並不是哪一個人的獨家功勞,讓我們記住這些幕後英雄們的名字:

肖勁光(開國大將,人民海軍主要創建者)

劉華清(海軍司令、軍委副主席)、

賀鵬飛(海軍副司令,賀龍元帥之子)、

邵淳(華夏證券前董事長)

周濟譜(華夏證券末任董事長)

徐增平(香港創律公司董事長)

戴岳、張勇(香港創律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

以及許多嘔心瀝血卻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無名英雄

遼寧號入役的那天,多少人響起往事,真的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曉峰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向中國推銷戰機說明什麼?美國空中優勢是否從此不再?
三分鐘讀懂,原子彈殺傷範圍如何計算,值得收藏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號」,搭載了哪些黑科技?
為什麼直接出殲20?殲17,殲18,殲19都去哪了?

TAG:劉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