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溫馨提示:本文約6600字,配圖24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1942年9月15日星期二,日本時間11時40分許,木梨鷹一海軍少佐將眼睛緊貼在潛望鏡的目鏡上,此時他指揮的日本海軍伊-19潛艇正航行在瓜島東南約250海里的南太平洋海面下。透過鏡頭,木梨少佐看到潛望鏡的十字刻度線正壓在一艘航空母艦的側影上,隨著距離的接近,航母艦影幾乎充滿了鏡頭。木梨在心中默默估算著射擊諸元,不時下達指令,終於他認為時機成熟,果斷下令發射魚雷。一陣輕微的震動從艇首傳來,6枚魚雷連續射出。木梨收起潛望鏡,下令深潛。數十秒後,連續三次爆炸的衝擊波震蕩著潛艇,讓全體艇員欣喜莫名!顯而易見,魚雷命中!此時,木梨艇長和他的部下們尚不知道,在這一刻他們不僅創造了日本海軍潛艇部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最佳戰績,同時也在世界潛艇戰史上留下了最難以置信的成功記錄。

群鯊聚瓜島

1942年9月,日美瓜島之戰漸入高潮,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雲集南太平洋,力圖尋找戰機與美軍艦隊決戰,洗刷中途島慘敗的恥辱。日軍潛艇部隊大部也在9月初部署到瓜島前線,其主要任務是在瓜島以南海域捕捉並攻擊美軍艦船,阻止美軍增援。日軍第6艦隊司令官小松輝久海軍中將親赴特魯克,坐鎮訓練巡洋艦「香取」號指揮一線作戰,他將第1、3潛水戰隊的10餘艘潛艇派往聖克里斯托巴爾島東南海域,展開數條巡邏線,搜索並伏擊美軍艦隊。依據日軍一貫的作戰原則,最優先的攻擊目標是美軍大型戰艦,尤其是航空母艦。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日本海軍「香取」號訓練巡洋艦,1940年4月竣工,為同級首艦,標準排水量5800噸,航速18節,裝備雙聯裝140毫米艦炮2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1座。「香取」號在和平時期用於航海訓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轉用為第6艦隊旗艦。

在瓜島戰役之初,日軍潛艇就頻繁出沒於索羅門群島東南的南太平洋上,屢屢襲擊美軍艦船,以至於那片海域被美軍稱為「魚雷交叉點」。在8月底到9月初,美軍航母在上述海域先後兩次遭遇潛艇偷襲。8月31日,「薩拉托加」號被伊-26的一枚魚雷擊傷,被迫撤回後方修理,就此缺席了瓜島戰役的大部分戰事。9月6日,第3潛水戰隊司令河野千萬城海軍少將乘坐的伊-11發現並攻擊了「大黃蜂」號,但未能命中。伊-11在美艦的反擊中遭重創,一度沉入110米深處,雖然最後脫困,但喪失潛航能力。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1942年9月8日,停泊在湯加塔布錨地的「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該艦在8月31日遭日軍伊-26潛艇攻擊,中雷受損,注意艦體呈傾斜狀態。

伊-11在9月7日向特魯克返航途中遭遇1架美軍PBY巡邏機,因無法下潛只能憑藉4門25毫米機關炮展開對空作戰,艇員們甚至操縱140毫米甲板炮向飛機開火,到最後還動用了步槍和從艇載偵察機上拆下的機槍。PBY在投下炸彈後也用機槍還擊,子彈打在潛艇指揮塔上咚咚作響。這場交火持續了半個小時,以平局告終,伊-11在消耗了2000餘發25毫米炮彈後總算死裡逃生,於9月11日回到特魯克。

9月13日上午,1架從肖特蘭起飛,屬於橫濱航空隊的二式大艇在瓜島東南345海里處發現美軍航母編隊。小松司令官聞訊急令第1潛水戰隊的9艘潛艇前出至聖克里斯托巴爾島東南約150海里處,務必在9月14日凌晨2時前展開代號為K的巡邏線,截擊美軍艦隊。至9月15日上午,日軍各艇均抵達戰位,自東向西以伊-33、伊-17、伊-15、伊-19、伊-26、伊-21、伊-24、伊-31、伊-9的順序展開。9月15日9時10分(日方時間),1架日軍偵察機在潛艇設伏海域附近發現一支美軍運輸船隊正駛向瓜島,身處前線的潛艇艇員們都瞪大眼睛、豎起耳朵,竭力捕捉獵物的蹤跡。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1942年9月15日,日軍第1潛水戰隊在聖克里斯托巴爾島東南海域展開的巡邏線及各艇的位置。

雙蜂並肩行

正如日軍航空偵察所顯,美軍正在組織增援行動。9月12日至14日,日軍川口支隊強攻亨德森機場,血戰三天,美軍守住了機場,但損耗較大,急需增援。雖然明知瓜島海域強敵環伺,但危急的戰況迫使凱利·特納海軍少將調集6艘運輸船,準備將當時南太平洋戰區唯一的機動兵力陸戰7團送往瓜島,這支運輸船隊於9月14日從聖埃斯皮里圖島啟航。

為了確保增援部隊順利登島,美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羅伯特·戈姆利海軍中將命令手中僅有的2艘航母「大黃蜂」和「黃蜂」號全部出動,組成2支特混艦隊,為船隊保駕護航。以「大黃蜂」號為核心的TF-17特混艦隊由喬治·默里少將指揮,護航艦艇包括新型戰列艦「北卡羅來納」號、2艘重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以「黃蜂」號為核心的TF-18特混艦隊由利·諾伊斯海軍少將指揮,由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護衛。在航渡途中,2支航母編隊將保持在船隊視距之外提供遠程掩護。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美國海軍「黃蜂」號航空母艦,1940年4月服役,標準排水量15700噸,航速30節,裝備127毫米高射炮8門,載機數量76架,1942年9月戰沉。

參戰的2艘美軍航母都是久經考驗的老兵了:「大黃蜂」號是經歷過杜立特空襲、中途島海戰和所羅門以東海戰的功勛戰艦;「黃蜂」號之前在大西洋艦隊服役,在美國參戰後前往英國,配合英軍艦隊為前往蘇聯和馬爾他的運輸船隊護航,在北冰洋和地中海經受了德軍潛艇和飛機的挑戰,1942年5月被調往太平洋艦隊,以填補在珊瑚海海戰中被擊沉的「列剋星敦」號的空缺。從1942年8月初開始,「黃蜂」號一直在瓜島海域作戰,但因為加油缺席了8月24日的所羅門以東海戰。在執行此次護航任務之前,「黃蜂」號在9月12日完成了向瓜島運送飛機的任務。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停放在「黃蜂」號甲板上的艦載機群,包括F4F戰鬥機和SBD俯衝轟炸機,攝於1942年。該艦於1942年5月調往太平洋戰場,參與了瓜島戰役的前期戰鬥。

根據作戰計劃,2艘航母交替擔負警戒,1艘航母派出飛機進行巡邏和偵察,1艘航母隨時準備派出攻擊機群迎戰可能出現的日軍艦隊。9月15日,輪到「黃蜂」號擔任警戒任務,該艦在日出前一小時就全艦一級戒備,各就各位,起飛艦載機進行巡邏和反潛警戒。當日天氣晴好,海風勁吹,風向東南,風速20節,海面上翻起層層白浪,空中萬里無雲,能見度極佳。2支航母編隊保持5~6海里的間隔,以16節航速向西北方航進,並不時轉向東南以便迎風進行起降作業。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美國海軍「黃蜂」號航空母艦的側視圖及俯視圖。

15日上午非常平靜,唯一的敵情是在中午時分雷達發現1架日軍九七式大艇,「黃蜂」號的巡邏戰鬥機立即實施截擊,於12時15分(美方時間,減3小時即為日方時間,下同)將其擊落。大約14時20分,「黃蜂」號轉向東南方向迎風航行,起飛新一批警戒飛機,同時回收之前執行巡邏任務的飛機。在此後20分鐘內,8架F4F和18架SBD陸續升空,隨後8架F4F和3架SBD依次降落。起降作業順利完成,艦長福雷斯特·謝爾曼海軍上校於14時44分下令右轉,準備恢復西北航向。就在「黃蜂」號的艦首剛剛右偏,右舷瞭望哨突然報警:「右舷正橫方向發現魚雷3枚!」謝爾曼上校急令右滿舵進行規避,然而魚雷距離非常近,航速極快,已經避無可避……

差等生逆襲

射向「黃蜂」號的魚雷來自守候多時的日軍伊-19潛艇,該艇屬於巡潛乙型,1941年4月28日竣工服役,編入第1潛水戰隊第2潛水隊。開戰之後,伊-19先後參加了珍珠港作戰、美國西海岸破交作戰和阿留申作戰,於1942 年7月7日返回橫須賀。7月15日,木梨鷹一少佐被任命為伊-19的第二任艇長。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日本海軍伊-19潛艇,屬於巡潛乙型,1941年4月服役,水上排水量2584噸,水下排水量3654噸,水面航速23.6節,水下航速8節,潛航深度100米,裝備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艇首),備雷17枚,140毫米甲板炮1門,1943年11月戰沉。

剛滿40歲的木梨鷹一出生在九州大分,在日本歷史上九州向來以民風剽悍、猛士輩出而聞名。木梨的軍旅之路走得有點兒坎坷,他是海軍兵學校51期畢業生,入學時在291名新生中排名150名,勉強算是中流,1923年畢業時在255名學員中倒數第一,而且在畢業前夕罹患重病,錯過了當年的遠航訓練,直到第二年才跟著下屆學弟一起完成航海實習,晉陞海軍少尉。在舊日本海軍中,兵學校畢業名次對軍官的前途非常重要,像木梨這樣的差等生自然沒法指望進入戰列艦、巡洋艦等炙手可熱的崗位,最後被分配到潛艇部隊任職。不過,木梨依靠韌勁和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在潛水學校進修時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從1928年起就在潛艇上擔任部門長,1938年首次擔任艇長,指揮呂-59,在戰爭初期作為伊-62艇長參加了馬來作戰和中途島作戰,積累了實戰經驗。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伊-19艇長木梨鷹一中佐(1902-1944),大分縣人,海兵51期畢業,擊沉「黃蜂」號戰績使他成為太平洋戰爭中最知名的日軍潛艇艇長,後任伊-29艇長,1944年7月戰死,特晉兩級為海軍少將。

伊-19在休整完畢後於1942年8月15日從橫須賀啟航,以18節航速南下所羅門,第2潛水隊司令及部分士官候補生也隨艇出征。在抵達戰區後,伊-19在晝間潛航,依靠聲吶搜索目標,夜間上浮通風充電。9月15日上午9時50分(日本時間,下同),伊-19在聖克里斯托巴爾島東南142海里處以150度航向潛航,聲吶捕獲螺旋槳噪音信號,判斷為美軍大型戰艦。木梨命令潛艇上浮,升起潛望鏡觀察海面,但未能發現任何目標。一小時後,伊-19再度上升至潛望鏡深度,這一次木梨終於看到在艇首左前方15000米外的美軍艦隊,初步判斷由1艘航母、1艘重巡洋艦和數艘驅逐艦組成,那是「黃蜂」號領銜的TF-18。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日本海軍伊-19潛艇的彩繪,注意前部甲板上停放著一架小型水上飛機,潛艇搭載偵察機是二戰時期日軍潛艇的一大特色。

木梨隨即下令潛艇向北轉向,展開追蹤。以當時的態勢伊-19很難佔據攻擊陣位,目標距離較遠且航母速度比潛航的潛艇快得多,如果雙方保持航向,伊-19早晚會被甩掉。然而,木梨在這一天彷彿受到神明庇佑,美軍艦隊在11時轉向正西,接著又在11時20分轉向東南方,幾乎迎面向著伊-19駛來。木梨最初判斷美艦轉向是進行Z字反潛航行,實際上那是「黃蜂」號為了起降飛機而改變航向,迎風航行。現在,一個絕佳的攻擊機會出現在木梨艇長面前,十餘年來的刻苦磨練就是等待這一刻,他豈能錯過。木梨果斷下令潛艇右轉,切入航母航線,佔據發射陣位。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1942年9月15日伊-19攻擊「黃蜂」號的過程(圖中時間為日方時間)。

伊-19的運氣可謂好到爆棚,不僅目標主動送到嘴邊,而且在接近過程中美軍護航艦也毫無反應。根據莫里森博士的《二戰美國海軍作戰史》記載,在「黃蜂」號完成起降作業後轉向時,6艘驅逐艦的聲吶均未發現伊-19,這是極不尋常的。伊-19在未被察覺的情況下順利穿過驅逐艦警戒幕,接近到距離「黃蜂」號1000米範圍內,在目標右舷方向佔據發射陣位。在那幾分鐘里,木梨的眼睛透過潛望鏡鏡頭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黃蜂」號的身軀。按照日軍潛艇射擊教程,最理想的射擊距離為1500米,木梨為了確保一擊必殺,努力抑制射擊的衝動,指揮潛艇儘可能靠近目標,並準備把待發魚雷全部打出去。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今日保存在日本吳市海事歷史科學館中的九五式氧氣魚雷,該型魚雷為九三式氧氣魚雷的潛用版,具有射程遠、航速快、威力大、尾跡不明顯等特徵。

根據日方記錄,伊-19於11時45分在900米距離上以3秒間隔齊射6枚九五式氧氣魚雷,即著名的九三式魚雷的潛用版,直徑533毫米,裝藥量400公斤,航速45~49節。900米的距離對於九五式魚雷而言最多也就40秒即可命中目標,更何況由6枚魚雷構成的扇面,「黃蜂」號沒有任何規避的機會。果不其然,就在木梨收起潛望鏡下令深潛規避後沒過多久,連續的爆炸聲就在不遠處響起,強烈的衝擊波讓潛艇劇烈震動,以至於讓人懷疑已經遭到美軍的深彈攻擊,可是木梨心裡明白,那是潛艇魚雷撕裂美軍航母艦殼的聲音,他這個昔日的差等生已經完成了完美的逆襲!

長雷連環擊

根據美方記錄,「黃蜂」號在14時45分被3枚魚雷接連擊中艦體右舷前部,中雷位置靠近航空汽油庫和彈藥庫,與此同時在機庫內正在進行飛機加油和掛彈作業。1噸多高爆炸藥的威力不僅嚴重破壞了艦體結構,還引發了猛烈的火災和連鎖爆炸,頓時將這艘航母置於死亡邊緣。魚雷爆炸破壞了艦體前部的消防系統,以至於損管人員無法控制火勢。火焰引燃了油料,引爆了彈藥,重油和汽油從魚雷造成的破洞中泄露並被點燃,在軍艦右舷外形成一片火海,艦體迅速右傾10到15度。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黃蜂」號被魚雷擊中後的現場照片,從附近的美軍艦艇上拍攝,魚雷爆炸引發了大火,大團的煙霧升騰到空中。

在中雷後,「黃蜂」號的動力系統尚能運轉,艦橋也在短時間內與輪機艙、損管中心和舵機艙保持聯繫。謝爾曼艦長努力操控軍艦,並通過轉移燃油等方法平衡艦體傾斜,然而火災的蔓延使得形勢變得無可挽救,從破裂的油庫中揮發的汽油極大助長了火勢,在中雷後24分鐘內至少發生了三次大爆炸,艦內通訊中斷,越來越多的艙室被火焰吞噬。為了避免更多的傷亡,謝爾曼艦長在15時20分下令棄艦,撤退行動持續了約40分鐘,艦長本人在16時最後離艦。「黃蜂」號的殘軀又繼續漂浮了數小時,從艦體內部傳來斷斷續續的爆炸聲。驅逐艦「蘭斯多恩」號奉命向「黃蜂」號發射了5枚魚雷,直到晚間21時這艘航母才最終沉沒。全艦約2500名艦員中有193人陣亡,366人受傷,該艦當時在空中的26架飛機中除1架外均在「大黃蜂」號上降落,有45架飛機隨艦沉沒。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這幅照片是從遠處「大黃蜂」號編隊的美軍艦艇上拍攝的起火燃燒的「黃蜂」號。

「黃蜂」號並非這次魚雷攻擊的唯一受害者。伊-19發射的6枚魚雷中有3枚擊中「黃蜂」號,另外3枚魚雷則繼續向遠方航行,直撲5海里外的TF-17。九五式魚雷在49節高速時的射程為9000米,在45節低速時則高達12000米,而木梨設定的魚雷航速為低速,因此萬米之外的「大黃蜂」編隊實際上也處於魚雷的射程範圍內!

1枚魚雷從「黃蜂」號後方擦過,險些與在航母左舷後方擔任警戒的「蘭斯多恩」號驅逐艦親密接觸。14時48分,這枚魚雷因為定深較深從「蘭斯多恩」號艦底穿過,但在幾分鐘後就出現在TF-18的視野內。位於「大黃蜂」號左舷艦首方向的「馬斯廷」號驅逐艦在14時50分發現左舷有魚雷航跡,它一面發出警報,一面緊急規避,眼睜睜地看著魚雷從艦底通過而沒有爆炸,但是在該艦後方約500米處的「北卡羅來納」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1942年4月,「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在美國西海岸航行時的航怕照片。該艦為北卡羅來納級首艦,1941年4月服役,標準排水量37200噸,航速28節,裝備406號毫米艦炮9門,127毫米艦炮20門,舷側裝甲帶厚度305毫米。

14時52分,連續錯過2艘美軍驅逐艦的這枚魚雷終於找到了目標,在「北卡羅來納」號艦體前部左舷一號主炮塔下方炸響,激起的水柱幾乎與煙囪齊平,爆炸撕開的大洞長9.6米、高5.4米,美國人後來形容「足以通過一輛大型卡車」!在短時間內有970噸海水湧入艦內,導致艦體左傾5.5度,有5人喪生,20人負傷。為了避免殉爆風險,「北卡羅來納」號艦長下令向前部彈藥庫注水,同時通過反向注水扶正艦體。記錄顯示,該艦向右舷注水480噸,換而言之,艦體的進水量幾乎相當於1艘驅逐艦的噸位了。「北卡羅來納」號畢竟是皮糙肉厚的戰列艦,在被魚雷重創後依然能夠加速到25節,向新喀里多尼亞返航,但在此後兩個月內人們不會在前線看到這艘新銳戰艦的身影。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北卡羅來納」號艦體左舷中雷位置的破損情況,攝於1942年10月11日該艦入塢修理期間,以工人的身材為參照可見破洞之大。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1946年6月在紐約外海航行的「北卡羅來納」號,該艦經歷了太平洋戰爭全程,在戰爭期間遭受的最嚴重的損傷就是1942年9月15日吃了伊-19的一枚魚雷。

就在「北卡羅來納」號中雷的同時,從「黃蜂」號艦首前方通過的2枚魚雷也在奔行萬米後殺到TF-17編隊眼前。擔負反潛警戒的「奧布賴恩」號驅逐艦察覺到從左舷方向襲來的危險,緊急轉向規避,艦員們望著從艦尾航跡穿過的一枚魚雷剛鬆口氣,卻冷不防被來自艦首的一記重擊所震倒:14時54分,「奧布賴恩」號艦首左舷中雷!此時距離伊-19發射魚雷已經過去了9分鐘。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美國海軍「奧布賴恩」號驅逐艦,屬於西姆斯級,1940年3月服役,標準排水量1600噸,航速35節,裝備127毫米艦炮5門,533毫米魚雷發射管8具,1942年10月沉沒。

從表面上看這枚魚雷沒有給「奧布賴恩」號造成明顯損傷,也沒有引起火災。在簡單搶修後該艦於16時脫離編隊,以15節航速向聖埃斯皮里圖島返航,接受修理艦的維修,不過受損的艦首隻有回到本土才能更換。10月中旬,「奧布賴恩」號踏上前往舊金山的航程,但它永遠沒能抵達目的地,於10月19日清晨6時突然艦體斷裂。原來,魚雷爆炸引起了不易察覺的艦體結構損傷,「奧布賴恩」號已經不適合遠洋航行,可是在中雷後一個月內該艦又航行了3000海里,損傷日益加重,最終艦體不堪重負,斷成兩截,沉入海底,所幸營救及時,無人喪生。這艘因內傷發作而亡的驅逐艦也成為伊-19的擊沉戰績。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1942年9月15日,「奧布賴恩」號被魚雷擊中的瞬間,遠處可見正在燃燒的「黃蜂」號。「奧布賴恩」號因中雷造成內在損傷,於一個月後艦體斷裂沉沒。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奧布賴恩」號驅逐艦艦首被魚雷命中的慘狀,被硬生生地啃掉了一大塊,艦體內部結構也受到損害。

身後榮與哀

毋庸置疑,木梨鷹一少佐指揮伊-19創造了世界海戰史上最成功的單次魚雷攻擊,六發五中,擊沉航母、驅逐艦各1艘,重創戰列艦1艘,實屬獨一無二。當然,這項記錄帶有很大的運氣,木梨當時並不知道「大黃蜂」編隊的存在,不過得益於氧氣魚雷的超遠射程和難以描述的機緣巧合,獲得了一箭三雕的神奇效果。由於並不清楚日本魚雷的射程,美軍長期認為當時遭到了2艘日軍潛艇的襲擊,包括莫里森在內的歷史學家認為攻擊「大黃蜂」編隊的是伊-15,而非伊-19,但是日軍記錄顯示伊-15在15日晚間目睹並證實了「黃蜂」號的沉沒,但並未參與攻擊。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黃蜂」號中雷的現場照片,從附近的美軍艦艇上拍攝。在該艦被擊沉後,美國海軍在瓜島戰場上可用的航母僅剩「大黃蜂」號。

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潛艇總共有三次擊沉航母的記錄: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中伊-168擊沉重創的「約克城」號,屬於撿漏補槍;1943年11月塔拉瓦戰役中伊-175擊沉「利姆康斯灣」號,該艦是護航航母,含金量稍低;唯有伊-19擊沉「黃蜂」號是一次十足的勝利,明顯削弱了美軍的作戰力量。在「黃蜂」號沉沒後,美軍在南太平洋前線可以作戰的航母僅剩「大黃蜂」號,「北卡羅來納」號負傷撤離後留在前線的美軍新型戰列艦也只有「華盛頓」號而已,但日本海軍未能利用短暫的戰術優勢展開積極行動,浪費了良機。「黃蜂」號的沉沒固然令美軍悲傷,但陸戰7團順利登島,並在隨後擊退日軍第2師團的猛攻時發揮了中堅作用。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日本海軍伊-19潛艇的高精密模型,該艇創造了日本海軍潛艇部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的最佳戰績。

當然,在9月15日當天木梨鷹一還不知道自己的戰果是多麼超乎想像,但干翻一艘美軍航母的戰績足以讓他心滿意足。在完成攻擊後,伊-19迅速下潛至80米深處保持靜默懸浮。在「黃蜂」號中雷6分鐘後,美軍驅逐艦開始搜尋潛艇並投擲深彈。根據日軍記錄美軍的反潛行動持續到傍晚17時15分,總共投下85枚深彈,但伊-19毫髮未損。謹慎的木梨為了防止在月光下暴露,耐心地等到20時10分才下令浮出水面,艇員們取出紅豆糯米飯罐頭、沙丁魚乾和清酒舉行了樸素的慶功宴。伊-19於9月25日返回特魯克。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伊-19和正在燃燒的「黃蜂」號同時出現在這幅模型封繪中,在背景中還能看到「北卡羅來納」號的身影。

伊-19擊沉「黃蜂」號著實讓日軍興奮,也給木梨本人帶來極大的榮耀。在拉包爾,陸軍第17軍參謀長二見秋三郎少將曾向到訪的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中將抱怨說:「潛艇到底能不能擊沉航母啊?!」在確認擊沉「黃蜂」號次日,這位少將親自登門向海軍道賀。木梨鷹一在一個半月後晉陞海軍中佐,之後回到日本本土並得到單獨覲見天皇的殊榮。1943年10月,木梨被任命為伊-29艇長,擔負前往歐洲與德國聯絡的重任。伊-29於11月5日從吳港啟航,經過數月航行後於1944年3月11日抵達法國洛里昂。4月16日,伊-29運載德國提供的資源和技術資料返航,於7月26日在巴林塘海峽遭美軍潛艇伏擊沉沒,木梨中佐隨艇陣亡,被特晉兩級追授海軍少將軍銜。伊-19於1943年11月25日在吉爾伯特群島被美軍驅逐艦擊沉。

當年經歷「黃蜂」號沉沒一戰的雙方艦艇除了「北卡羅來納」號之外都已不存於世。「北卡羅來納」號經歷了戰爭全程,功勛卓著,在1947年退役後成為博物館艦,停泊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1986年7月,「北卡羅來納」號博物館舉行紀念活動,特地請來伊-19的4名倖存老兵,主辦方還將當年留在「北卡羅來納」號上的一塊九五式魚雷的殘片贈予老兵們作為紀念,這是史上最強潛艇雷擊的珍貴遺痕。

本子潛艇秒殺美帝航母 萬米之外圍觀群眾也躺槍

■ 今日停靠在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的「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該艦在退役後作為博物館艦被保留下來,向公眾參觀。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崎峻軍史 的精彩文章:

崎峻原創:孔雀也是盤中餐:細數英國都鐸時代的奢華宴會的美食
麵條國的傭兵隊長,皮薄炮快飛毛腿!
戰鬥民族豪氣壯,第一次開飛機上天打仗就敢撞!
約翰牛作繭自縛造出末流戰艦,奮起直追怎奈為時已晚
世界最強海軍航空兵居然從湖上的老輪船上起飛!

TAG:崎峻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