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追求快樂卻得到痛苦朗讀篇

為什麼追求快樂卻得到痛苦朗讀篇

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 正能量

摘自《妙語微言》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煩惱猶如盜賊,遲早偷走心中的善財。貪慾會偷走知足之財,讓你飽受貪婪之苦;嗔恚偷走愛心之財,讓你飽受怨恨之苦;愚痴會偷走才智之財,讓你飽受無明之苦;妒忌會偷走隨喜之財,讓你飽受嫉妒之苦;我慢會偷走恭敬之財,讓你飽受消福之苦。學佛,就是認識煩惱;修行,就是解決煩惱;成就,就是戰勝煩惱。

現在的不愉快,是過去的執著所致。今日的執著,又會造成明日的麻煩。世間上的任何東西,得到是偶然,最終消失是必然。當我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對它的執著越大,它給我們帶來的煩惱越多,痛苦也越大。

看到物質文明的發達,並沒有令我感到驚奇,但發現人們與日俱增的精神壓力,卻令我深深的感傷。

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並不一定源於物質文明,而是源於健康、充實的精神世界。

什麼樣的人會痛苦?忽略擁有,而追逐慾望的人,會常常痛苦。什麼樣的人會快樂?珍惜擁有,而少欲知足的人,會常常快樂。

如今的時代,人們所遇到的問題,並非是飢餓寒冷、居無定所,而是精神崩潰、心靈空虛。我們缺乏的不是物質文明,而是精神良藥。

一般說來,一切眾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和快樂,諸佛菩薩們也希望眾生獲得幸福和快樂。雖然是同一個目標,然而標準卻有所不同。凡夫眾生想得到的幸福和快樂,是眼前的、暫時的、物質上的和虛幻的幸福快樂,而佛菩薩們希望眾生得到的幸福和快樂,是長遠的、永恆的、精神上的和真實的幸福快樂。

當我們遇到外境時,如果能做到不分別和不執著,那麼外境就會成為我們獲得幸福和快樂的助緣;如果我們總是對外境進行分別和執著,那麼外境就會成為我們遭受痛苦和煩惱的因素了。

當我們遇到外境時,它給我們帶來的是快樂還是痛苦,愉快還是煩惱,都取決於自己內在的心態。分別念少,執著輕的人,即使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會很從容、善巧地化解,並從中體現出他的寬容和智慧;分別念大,執著強的人,哪怕是遇到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使他煩悶憂鬱,並導致害人害己的事發生。

當我們愉快時,愉快的原因,並不意味著放棄了世間的瑣事,而是對它的看破和放下;

當我們煩惱時,煩惱的原因,並不意味著外境對我們的干擾,而是我們對它的分別和執著。

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麼,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和執著;

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麼,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慾望。

佛陀曾經說:

「諸佛無法用水洗掉眾生的罪業,無法用手取掉眾生的痛苦,也無法把自己的覺悟移植給別人,只有指明真理,才能令人獲得解脫。」

如果我們想要清凈罪業﹑遠離痛苦﹑證得覺悟以及獲得解脫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佛教的真理。

若有人問:佛教的真理如此殊勝、有價值,且珍貴,那為何多數人卻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由於我們慾望之故,抵擋不住世間的誘惑;由於無明之故,體認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求世間的快樂,而不追求真理。我們的思想迷惑顛倒,行為捨本逐末啊!這與買櫝還珠的故事沒有什麼兩樣。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橋旦曾堪布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愛情的真相

TAG:太橋旦曾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