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日記:千陽行(上)-尋找陝西的第三種鉤粉蝶

豆瓣日記:千陽行(上)-尋找陝西的第三種鉤粉蝶

本文作者「sunwenhao90」,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九月初,我前往寶雞千陽尋找大鉤粉蝶。這次旅行,讓我對觀蝶有了全新的體會。

鉤粉蝶屬(Gonepteryx)種類廣布亞歐大陸(甚至可分布至北非),在很多地區並不難見到。早在1758年,分類學始祖林奈對該屬的模式種進行了命名(Gonepteryx rhamni)。鉤粉蝶前翅頂角有著鉤角狀的外形,翅面呈均一的黃色、黃白色或黃綠色色調,恰似一片會飛的樹葉。如此獨特的特徵使其在野外有著極高的辨識度,英文「蝴蝶」(butterfly)這個詞就被認為來源於其獨特的翅色[1]。不過,這個種類在國內並非人人都見過,一來因為其飛行時與其他粉蝶無太大區別,並不引人注目;二來因為由於其寄主鼠李多生於山地,城市周邊平坦的郊野地區往往並不適合其生存,只有進入山區才能有機會一睹它們的芳容。

英國畫家Gordon Beningfield筆下的鉤粉蝶

國內鉤粉蝶至少有7種,在陝西,你可以見到其中的三種,分別是:淡色鉤粉蝶(Gonepteryxaspasia )、圓翅鉤粉蝶(Gonepteryxamintha) 、大鉤粉蝶(Gonepteryxmaxima,存疑)。從全國分布來看,淡色鉤粉蝶分布最廣,幾乎覆蓋我國大部分地區,從我國東北向南穿過秦嶺可分布到雲南西藏一帶;圓翅鉤粉蝶主要分布偏南,從秦嶺向南一直分布至我國西南地區;而大鉤粉蝶,則主要分布偏北,從東北向南分布至北京、山西一帶,陝西秦嶺北坡及其以北地區的種群是否是這個種,還有待研究。從數量上來看,前兩種在野外數量非常大,常見其在山谷中飄飛訪花,或在溪澗邊的蝶群里吸水;而大鉤粉蝶則神秘的多,就我這幾年在野外的觀察,並未在漫天飛舞的鉤粉蝶群中見到他們。東北、北京的朋友也反映其數量不多,這幾年幾乎見不到了。許家珠老師《秦嶺巴山蝴蝶圖記》中將大鉤粉蝶記載為「鉤粉蝶」,描述其分布時提到「常在秦嶺、巴山海拔700-2000米的林緣、山地活動」,可見其在陝西的分布區域可能很廣。陝西蝶友曾於西安翠華山石砭峪採到大鉤粉蝶雄性個體,並與淡色鉤粉蝶混飛。由於其特徵很容易與淡色鉤粉蝶混淆,大多被蝶友直接忽視,因而無論是從拍攝到的照片,還是採集到的標本,國內大鉤粉蝶的記錄屈指可數。鑒於其分布和習性依然不甚明了,加之野外觀蝶充滿變數,這個不怎麼起眼的種類對我來說反而成了陝西最難尋找的蝶種之一了。

陝西常見的兩種鉤粉蝶。上:淡色鉤粉蝶(寶雞) 下:圓翅鉤粉蝶(鎮安)

網圖:集群吸水的淡色鉤粉蝶[2]

然而,事情很快出現了轉機。幾日前,寶雞千陽的蝶友採到了幾隻粉蝶,並把照片發到了群里,恰恰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大鉤粉蝶。楊凌到寶雞隻有一個小時車程,並有大巴往返千陽縣,交通還算便利。於是,我利用周末前往寶雞,希望能有機會拍攝到大鉤粉蝶的照片。

目的地:千陽縣,已經不算秦嶺的範疇了

長途車離開寶雞後一路向北,沿著乾燥的河谷溯流而上,路邊是黃土形成的山嶽和台地,生長著茂密的次生林。此地深厚的黃土堆積使得地貌與陝北黃土高原有幾分相似,雖然比陝北更靠近內陸,但受秦嶺潤澤,植被要好很多,也不會出現過於嚴重的水土流失。然而,隨著車子持續北上,植被越來越差,待到快到千陽縣時,窗外的主色調已經由綠色轉變為黃土的顏色了。

寇家河村。可以看出,農田已經幾乎吞沒了一切自然植被

等到達目的地千陽縣寇家河村時,四周的景緻讓我頗感失望。平曠的土地上,農田、村社已經幾乎吞沒了一切自然植被。若是往日尋蝶,我是斷然不會來這種地方的,因為作為蝶類寄主的植物,其種類的豐富程度決定了該地蝴蝶的多寡,而自然植被的消失,基本等同於大量原生蝶種的消失。同時,蜜源植物的消失、生境及小氣候變化均會對蝴蝶生存產生劇烈的影響。即使通過人為干預並再造的一些速生林——如側柏林、刺槐林、殼斗林、針葉林、桉樹林、橡膠林等,雖然在外觀上鬱鬱蔥蔥,且尚能發揮部分生態功能,但單一植被條件下,生物多樣性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因此,人為擾動過為嚴重的地區,往往並不是理想的觀蝶地點。

你會選擇哪裡去觀蝶?上:寇家河村 下:秦嶺寶雞段,其中後者是陝西淡色鉤粉蝶和圓翅鉤粉蝶的產

穿過村莊,從小路開始向上爬,路邊的坡地上生長著一些人工種植的側柏,還處於幼年期,其間頑強生長著北方半乾旱或半濕潤區常見的灌木,如胡枝子、酸棗、荊條等。在這片坡地上,我見到了幾隻柑橘鳳蝶、菜粉蝶、東亞豆粉蝶、紅珠灰蝶、紅灰蝶,均是北方荒地常見的種類。由於他們的寄主分別是房前屋後的花椒樹、農家小院里的小白菜、草地里的野豌豆、米口袋、酸模,而上文中提到的三種灌木恰恰是他們經常光顧的蜜源,因而他們的出現並不讓人意外。很快小路就登頂,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塊廣袤非凡的台地,在高處守望著下方寬闊而平坦的河谷。台地上也已沒有自然植被,被開墾為塊塊農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我與朋友匯合,他帶我沿鄉間公路向前進發。突然公路一個轉彎,一片美麗的花田突然出現了,與之前平淡無奇的風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朋友轉過頭對我說:到了,鉤粉蝶就是在這裡發現的。

此行目的地:一片廣袤的花田。此行尋找的主角——鉤粉蝶們就在其中訪花

這片花田面積不小,從路邊一直延伸到台地的邊緣,其下便是深深的河谷。花田中種植的基本都是一些菊科植物,波斯菊植株較高,低處則是叢生的矢車菊、兩色金雞菊、翠菊、百日菊、硫華菊,在秋日正午澄澈的陽光中爭奇鬥豔。不知是誰在此撒下花種,生出了如此一片絢爛的秋色。

花田中的各種菊科花卉。

在花田中,我終於找到了此行的目標:大鉤粉蝶。他們穿行於花叢間,飛翔輕盈,主要在百日菊上吸食其花蜜。

大鉤粉蝶 雌

大鉤粉蝶 雄

大鉤粉蝶的雌蝶和雄蝶非常容易區分。雄蝶正面有著鮮艷的黃色色調,雌蝶則偏淡雅。

網圖:產自韓國的大鉤粉蝶標本[3],雄蝶正面有鮮艷的黃色色調

另外,同地分布的大鉤粉蝶與淡色鉤粉蝶也不難區分。最為明顯的特徵是大鉤粉蝶雄性個體前後翅黃色色澤統一,而淡色鉤粉蝶後翅黃色明顯較前翅褪色。另外,大鉤粉蝶前翅外緣一般顯著發育有銹色的緣線,後翅反面翅脈更粗,外緣更為光滑,與淡色鉤粉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網圖:韓國雄性大鉤粉蝶(左)與淡色鉤粉蝶(右)的正面(上)反面(下)對比[3,4]

根據這些特徵,眼前花田裡這些鉤粉蝶應該都是大鉤粉蝶,而且數量不少。相反,在秦嶺地區滿山皆是的淡色鉤粉蝶,在這裡卻一隻都沒有見到。兩種鉤粉蝶習性相似,均喜歡訪花,且寄主同為鼠李,應該具有相似的生態位。而在我發現大鉤粉蝶的同時,朋友在秦嶺也發現了正在發生期的淡色鉤粉蝶,兩者的發生期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因而,很可能大鉤粉蝶在秦嶺式微,而在千陽,由於迥異的氣候和生境,反而在該地取得了優勢。事實究竟如何,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探索,但無論如何,大鉤粉蝶對於環境顯示出了更強的耐受力,頑強的在千陽這個植被並不太好的地區繁衍了下來。

花田中翩然飛舞的大鉤粉蝶

然而,一個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這些大鉤粉蝶來自哪裡呢?大鉤粉蝶集中出現在這片花田,而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我一天中只見到了一兩隻匆匆飄過的個體,應該是在尋找蜜源或者寄主的途中。在台地邊緣的山坡和河谷中我也並未發現其寄主植物鼠李,也未見到成蟲,但不排除山谷的更深處我未到的區域存在一個隱秘的棲息地。但更有可能性的是,他們來自於距離花田最少4公里外的山區。考慮到山區外圍的植被破壞,這個距離的估計可能依然偏低。

左:花田邊的河谷,右:花田與最近山區的距離,圖中圓圈直徑為8公里

在植被較好的地區,寄主、覓食場所、社交場所往往重合或距離較近,蝴蝶的活動範圍往往較小,觀蝶者非常容易找到合適的生境,即可觀察到可觀的蝴蝶種類。而在植被衰退的區域,鑒於寄主與蜜源植物、斑塊狀的棲息地與棲息地之間的巨大距離,蝴蝶往往有著極大的活動範圍,這意味著一片廣大的區域+極低的蟲口密度+少量且面積極小的蝴蝶集中分布區,野外的觀蝶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試想,這次如果沒有朋友的指引,我如何才能找到這一片花田,並拍到這些大鉤粉蝶呢?這也許也是大鉤粉蝶較少被人見到的一個原因吧。

寇家河三種迥異的植被類型,從上到下佔地面積依次遞減,要想找到一片花田,談何容易

當然,棲息地碎片化對蝴蝶來說並不是好事。長途跋涉尋找蜜源和寄主的旅途充滿未知的兇險與變數,但對他們來說,付出往往是值得的。鉤粉蝶類一年發生兩代,且為成蟲越冬,現在正是越冬代,他們需要在秋季儲存足夠多的營養,以度過即將到來的漫漫寒冬。因此,鉤粉蝶類是蝴蝶中少有的長壽種類。這片花田同樣吸引來了一些其他種類的蝴蝶,比如柑橘鳳蝶(1)、金鳳蝶(2)、寬邊黃粉蝶(3)、橙黃豆粉蝶(4)、東亞豆粉蝶(5)、小紅蛺蝶(9)、老豹蛺蝶(6)、燦福豹蛺蝶(7)、貓蛺蝶、多眼灰蝶(8),除了小紅蛺蝶外,他們都不是以成蟲的形式越冬,因此他們的生命終將止於這個秋季。但這一刻,他們一起大快朵頤,共享這秋日的繁華。

花田吸引來的其他蝴蝶,編號與正文中對應

花田裡飛來了若干孔雀蛺蝶。作為古北區蝶類的顏值擔當,能拍到他著實開心。

孔雀蛺蝶開翅,可以看到艷麗的紅斑區與熠熠生輝的大眼斑

孔雀蛺蝶合翅,暗色斑紋利於其隱藏。

到此,千陽之行接近尾聲。這片迷人的花田不僅漂亮,也為周邊地區生活的各種蝴蝶提供了食物的來源,在這樣高度農墾的地區難能可貴。不過朋友說,路另一側的花田前幾日已經被鏟車推平,開墾做了農田。這一片花田能維持多久,也是一個未知數。如果明年有機會再來探訪大鉤粉蝶的蹤跡,要去何處找尋呢?

【如果還有時間和力氣的話,就寫下一篇:千陽行 (下)- 陝西規模最大的蝴蝶養殖基地】

後記:

本文中提到的「大鉤粉蝶」,其真實身份仍待檢驗。大鉤粉蝶的指名亞種、amurensis亞種前翅角鉤尖出程度都較小,且一般以此與其他種類區分,但這與這次陝西發現的個體有明顯差別。另一個可能的種類是模式種,但據Bozano (2014),其分布國內可能僅局限於新疆[5]。

參考資料及部分圖片來源: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Gonepteryx_rhamni

[2]http://macroid.ru/showphoto.php?photo=70577

[3]http://genebank.rda.go.kr/genebk/PB/st/cyberView.bo?species_id=ZR1ED0015

[4]http://genebank.rda.go.kr/genebk/PB/st/cyberView.bo?species_id=ZR1ED0014

(全文完)

本文作者「sunwenhao90」,現居西安,目前已發表了181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sunwenhao90」關注Ta。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住廁所管理間的夫妻
豆瓣日記:我、《奠基者》、電影夢及其他
我國網劇終於有了美劇水準高製作
豆瓣日記:東野圭吾五次落選直木獎,竟然是因為這個人
豆瓣日記:吃菜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