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回顧中國自行車的發展史

回顧中國自行車的發展史




百多年前從歐洲引進的自行車,起步、發展、興盛、消亡再到復甦,歷經了幾個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中國家庭生活的變化,它比我們更了解我們的生活。








現在讓時光倒轉一下,回去看看吧?




清朝同治七年(1868),上海從歐洲運來了幾輛自行車,成為富人家和洋人的奢侈玩意。








後來在《申江勝景圖》一書中,首次記載了國內出現自行車的場景,用「人如踏動天平,亦系前後輪,轉動如飛,人可省里走路」來形容。







1885年,有多家洋行引進自行車、零件到商戶等,屬於洋人經營的生意。






▲圖為鴻順洋行廣告



直到1897年,國人第一家自行車商行——同昌車行誕生

(也就是鳳凰牌自行車前身)

,專賣自行車和零配件。19世紀末,已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








到了20世紀30年代,有日本商人在國內開設自行車廠,不過產量極少。1940年,國產的上海自行車廠成立,也就是永久牌自行車的前身。







抗戰時期,汽車、電車都因供油不足一度停滯,而不依賴汽油的自行車和人力車需求一度激增,成為運輸物資的重要代步工具。





那時候雖然窮人買不起自行車,但可以租賃來用,有句老話:「一隻角子一個鐘點(相當於一毛錢)」。




解放後,自行車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50年代初,純國產化的自行車品牌「飛鴿」在天津誕生了,我爺爺家至今都還留有一輛,非常珍貴。








60、70年代,自行車在國人家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女孩子要嫁人,就看男方家裡有沒有三轉一響,沒有那就可能要重新考慮了。







80年代,永久、飛鴿、鳳凰、金獅牌、紅旗,成為國人家喻戶曉的大牌子,買車就應買這些牌子,倍有面子。







一度興盛的時候,北京街頭是這樣的,國人出行必備。








我的童年,小小的身軀騎著大大的自行車,還風雨無阻。








後來到了20世紀末,國人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進口自行車、電動車和汽車需求激增,國人對自行車的需求開始減少。








2000年後自行車在國內市場慢慢消亡,那時候和現在國內城市的街頭,變成了這樣,自行車又回到了過去,變成了一款娛樂工具。








這幾年共享單車的概念興起,讓很多人環保出行。只是那個自行車盛行的年代,算是徹底回不去了。














如果最東西的文章,你讀完後有所收穫,記得右下角

點個贊

喲。







最話題討論




小時候學自行車,摔得有多傷?




歡迎在文末評論區留言








?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數百件全球極致單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東西 的精彩文章:

萬無一失,保價2000美刀的自行車鎖【最東西6018】
3小時乾衣干鞋,國慶出遊必備好物
中秋聚餐,怎能無酒?
護膚彩妝丨你種草很久的明星單品降至4折!

TAG:最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