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日本版《那年花開月正圓》,她用個黑本本「黑」了所有男人

日本版《那年花開月正圓》,她用個黑本本「黑」了所有男人

晚上的燈紅酒綠處,她是世人眼中的「×工作者」,但始終拒絕成為「金絲雀」。

客人高興了,要給她買衣服,她就只要一件和服——那是一件在東京銀座的媽媽桑才能穿的。

她既能這一刻成為「小白」,也能下一刻和客人大談家國天下理想抱負成功之道,還能給予點評建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收放自如。

她吃過苦頭,但她不想被男人操控,就用一個黑本本「反操控」、「黑」了那些黑她的男人。

處處留心皆套路,人情練達即力量。

她,就是日本版「肖申克救贖」、電視劇《黑色皮革手冊》的女主元子。看了幾集後,我想起了丘特切夫的名詩《沉默吧!》:「沉默吧,隱匿並深藏/自己的情感和夢想——/一任它們在靈魂的深空/仿若夜空中的星星,/默默升起,又悄悄降落,——/欣賞它們吧,——只是請沉默!//你如何表述自己的心聲?/別人又怎能理解你的心靈?/他怎能知道你深心的企盼?/說出來的思想已經是謊言。/掘開泉水,它已經變渾濁,——/盡情地喝吧,——只是請沉默!//要學會只生活在自己的內心裡——/那裡隱秘又魔幻的思緒/組成一個完整的大千世界,/外界的喧囂只會把它震裂,/白晝的光只會使它散若飛沫,/細聽它的歌吧,——只是請沉默!」

莎士比亞感嘆:「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但這話並不適合在銀行上班的元子,雖然她只是一個連編製都沒有的「派遣工」。《黑色皮革手冊》的劇情很簡單,一明一暗兩條線:明的是元子等人,暗的則是元子手中那本猶如「黑匣子」的黑色皮面手冊。

從現代人力資源的角度看,元子這樣的員工將從此失業:哪有吃了前東家的虧,就「懷恨在心」、利用職務之便「暗中調查」公司的「貓膩」兒呢!這樣的員工誰人敢用!但從人性的角度一分析,我就覺得這個「元子復仇記」的故事不簡單,她就像《肖申克救贖》里的男主那樣,幹得漂亮!

在挪用了僱傭自己的銀行的1.2億日元後,元子拿出了一本黑色皮革封套的筆記本。筆記本里,密密麻麻,凈是多年來銀行內部所有利用空頭賬戶偷稅漏稅的「黑名單」。

於是,行長目瞪口呆,元子理直氣壯,並「明碼標價」:以等同於自己挪用金額的價格來購買這個殺傷力巨大的「黑匣子」。「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昔日作威作福、現在授人以柄的行長儘管恨得牙痒痒,但也只得答應,成了元子「黑色皮革手冊」的第一塊「魚肉」。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元子很聰明,離開銀行後,並沒有再度選擇金融界,而是在銀座開了家酒店。在經營過程中,她更是利用自己媽媽桑的特殊身份,四處搜集「魚肉」的種種劣跡,並將之全部記錄於「黑色皮革手冊」里……

錢鍾書曾說:「如果雞蛋好吃,何必在意是什麼母雞下的呢!」列位看官讀到這裡,是否很想知道下《黑色皮革手冊》這枚蛋的是什麼「母雞」呢?這隻母雞就是酷似高曉松的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松本清張。

1949年,松本已到不惑之年。他40歲之前混得咋樣?我們就不用了解了,反正一個字:慘。因為立志成為作家的他,40歲了還未發過一篇作品,真的,一篇像模像樣的都沒有。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如果拿他跟咱們的郭小四等鮮肉級作家一比,松本大叔都半截兒入土了,「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還有機會嗎?

事實勝於雄辯。40歲後的松本異軍突起,跟打了雞血似的,很快成為一匹脫韁狂奔的黑馬、白馬、駿馬、領頭馬……別的不多說,光這個《黑色皮革手冊》,前前後後就被改編了6次之多!

厚積薄發,看來松本大叔的前四十年,沒有白過,也不是白費,真的是在進行人生和素材的經歷、積累與提煉。

毛姆曾說,「年輕人擁有的全部,不過是在年輕時代特有的精力旺盛和青春創造力,寫寫散文寫寫詩歌,不過是他們的本能。」一旦這些發泄完畢,消耗殆盡,又不能像韓車手那樣,及時找到新賽道,那麼,「江郎才盡」就是他們最終的結局和不可避免的宿命。

有人稱,松本是日本影視界的「金庸」,此言不謬。松本的作品和金氏作品有三個明顯的「交集」:一是純文學特徵突出,崇尚寫實,不魔幻不玄幻不穿越,既有小清新,又有大厚重;其二,不炫技,輕詭計,重動機,看重犯罪心理學、社會誘因,敢於自曝「家醜」,特別是在人性陰暗的描寫方面,濃墨重彩,極盡渲染之能事。當然,如此分量的主觀寫作組成,也影響了電視劇的創作。

三是松本作品的特點是「挖根刨底的深度採訪和直達人心的洞察力」,作品開頭就開門見山,沒有廢話,當然也鮮有金句。這種單刀直入式的爽利,直接影響了劇情發展,如《黑色皮革手冊》一集就演了半澤直樹五集的劇情。至於羅里吧嗦、磨磨唧唧的韓劇與之相比,更是不知被甩了幾條街。

當然,經典之作從來都不是只靠一個好本子就通吃一切的。《黑色皮革手冊》的改編之處,令人嘆為觀止。比如,原口元子在「米倉版」時,她是銀行正式員工,之所以貪慾橫生,劇情背景是日本經濟的不景氣和對生活的絕望。

到了2017版,元子則搖身一變,成了時下日本社會隨處可見的「派遣員工」(臨時工)。作為職場底層,「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晚,吃得比狗差」,啥保障一概沒有,還動不動被大人物拎出來背鍋。

因此,行長大人才會在開除元子時冷笑道:「你要什麼理由?你是派遣工,派遣工懂嗎?就是這樣!」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於是元子「出離憤怒」了,「拋棄我們,就是為了保住那個靠關係進入公司的大客戶的女兒,我們這樣的代替品多得很呢」,不但說出了很多與其同時代的職場人的心聲,也為劇情的猛烈衝突埋下了很好的伏筆。

「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如果僅因遭受不公、蒙受冤屈,元子還未必會以身犯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一如《肖申克救贖》、逼上梁山的眾好漢一樣,元子還有說不出口的沉重壓力:她背負了雙親的巨債。這樣一來,女主導演的一系列「黑吃黑」驚悚劇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有些關於美女的人像攝影背景不是大海、草地、花叢,而是沙漠、野地甚至粗獷的機器廠房,為的是什麼?要的就是反差越大,衝突效果就越強,給人的印象就愈加深刻。影視劇同樣如此。

在《黑色皮革手冊》里,導演就充分釋放了這種攝影學上的「反差美」,讓觀眾除了看到黑,還看到了美,儘管是一種虛偽的病態美——叢林社會,弱肉強食,弱者若不善於偽裝,則必不能自保。

於是乎,元子在陪客人吃飯、打高爾夫時,那情景,那演技,杠杠的,讓我不由得想起一首詩:「呢喃的細語,羞怯的呼吸,/夜鶯的鳴唱,/朦朧如夢的小溪,/輕漾的銀光。//夜的柔光,綿綿無盡的/夜的幽暗,/魔法般變幻不定的/可愛的容顏……」柔能克剛,所以,她一連搞定了三個大BOSS。

英國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生性羞怯怕生,她為此寫了一篇散文《貓》:「和其他物種相比,貓差不多是最富於人類情感的一種動物。貓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時會隱藏它厭憎人類的傾向,假裝和善可親。

它不會從主人手中一把搶走想要的東西,而是溫情脈脈地踱近,將可愛的小腦袋靠過來東蹭蹭西蹭蹭,最後伸出一隻小爪,觸碰輕柔得像羽毛從掌中拂過。等目的達到,它立刻恢復原貌……

我們把貓的這種狡詐稱作虛偽,在我們自己身上,則叫作禮貌,凡是不肯動用這一技能掩蓋自己真情實感的人,都會迅速被逐出社會。」這話來形容元子,是最恰當不過了。只不過,人類寧願詆毀貓的品質,指責它虛偽、無情和忘恩負義,也不願正視人性中的陰暗。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我的世界裡從此沒有了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黑暗,因為有什麼東西……替代了太陽。

雖然並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憑藉著這白蒙蒙的光,我就能在白夜行走……你明白么?我不曾擁有太陽,所以也不害怕失去。」稍顯遺憾的是,《黑色皮革手冊》的劇情里,計中計、碟中諜、黑吃黑太多,太黑暗太壓抑了,如果能來點「漫才」(日本的一種由兩人表演的站台喜劇)式調料,鬆弛下受眾緊繃的神經,效果也許更好。

總之,複雜多變的大自然,漫長寒冷的冬季,狹小貧乏的空間資源,苦難深重的歷史,勾心鬥角的社會,種種因素造就了日本人既開放又保守,既熱情又冷漠,既理性又感性,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同時也頗為憂鬱的民族心態。

貌似巴爾扎克說過,「小說是民族的秘史」,這也在包括《黑色皮革手冊》在內的日本文藝中鮮明地體現出來,使得日本藝術自始至終,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陰鬱氣。偶爾有一種「明亮的憂鬱」,也如櫻花般一閃而過,轉瞬即逝。因此,思考大自然、心靈的奧秘,思考人性,多角度展示人生的種種悲劇,在《黑色皮革手冊》里,就顯得格外凝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40國 的精彩文章:

從泰國飛到北京長城腳下來直播
讓資本關注!40國在上海做「打造個人自媒體品牌」創業演講
準備賣掉中國的房子

TAG:行走40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