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者事竟成 唐代高道五次出山官至宰相
?道家提倡內聖外王之道,居山則修真養性,外出則入世濟民。唐朝的道士李泌就是「道士出山」的代表,他曾任唐朝宰相,成就非凡。
圖/文 吳丹豐
道家提倡內聖外王之道,居山則修真養性,外出則入世濟民。所以道士在山中修鍊有成後,都會下山去度世。一方面也考驗自己山中所修所學之真偽,以「功成身退」為有成。其中唐朝的道士李泌就是「道士出山」的代表。
李泌(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長源,京兆(今陝西西安)人。為南北朝西魏時「八柱國」李弼之六世孫。
李泌幼年便有神童的稱譽,在唐玄宗開元時期,他只有七歲,已經受到玄宗與名相張說、張九齡的欣賞和獎愛。有一次,張九齡準備拔用一位才能不高,個性比較軟弱肯聽話的臣僚,李泌便很率直地對張九齡說:「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張九齡聽了他的話,馬上很慎重地認錯,改口叫他小友。
李泌到了成年的時期,非常博學,而且對《易經》的學問,更有心得。他經常尋訪嵩山、華山、終南等名山之間,希望求得道家神仙之道。
到了天寶時期,玄宗記起他的幼年早慧,特別召他來講《老子》,任命他待詔翰林,供奉東宮。在這個時候,他已經鑽研於道家方術的修鍊,很少吃煙火食物了。
綜合新、舊《唐書》及《資治通鑒》,李泌至少有五次出山和歸隱。
第一次出山在在玄宗天寶年間,當時隱居嵩山的李泌上書玄宗,議論時政,受到玄宗的重視,「令待詔翰林,仍東宮供奉」。然而卻遭到楊國忠的嫉恨,說李泌曾寫《感遇詩》諷刺朝政,結果李泌被送往蘄春郡(今湖北省蘄春縣)安置,而李泌乾脆脫離了官府,「乃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
第二次出山大約發生於從肅宗靈武即位時起,李泌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舊唐書·李泌傳》說他當時雖然沒有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收復京師後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動要求離開權力的中心,進衡山修道,「有詔給三品祿,賜隱士服,為治室廬」(《新唐書·李泌傳》)。
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並勉強他吃肉,還為他娶朔方故留後李的甥女為妻。當時的權相元載認為李泌留在朝廷對自己是一個潛在的威脅,此時剛好江西觀察使魏少游請朝廷為他派去一些僚佐,於是元載就盛稱李泌有才,可擔任此任,於是就在重用人才的名義下把李泌趕出了朝廷。
第四次則大約發生於代宗大曆末、建中初。大曆十二年(777年),元載被誅,李泌又被召回,卻再一次受到常袞的排斥,先讓李泌到澧朗峽(在今湖南省澧縣)當團練使,不久,又調任杭州刺史。
李泌還有第五次出山的經歷。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德宗逃往奉天,身處危難的德宗又把李泌召到身邊。這一次,李泌在朝廷也僅呆了兩年,至貞元元年(785年),又被任命為陝虢觀察使。到了貞元三年(787年),李泌才回到朝廷,當上了宰相。
五次被排擠出朝廷,又五次回到朝廷,且一次比一次更受重視,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屢蹶屢起的原因,主要得力於李泌有道家無為之心性和處世之智慧。李泌先後五次入京為官,除前兩次為主動入京外(,後三次都是被召,這說明李泌已經達到了順應外物、無我無己的境界。做到了道家所提倡的「清靜無為」,「功成身退」。隨地牢記並顯示自己的布衣、道士的身份,以此來避害全身。
李泌處在多事的戰亂時代,和矛盾極為尖銳的朝廷。曾排擠過李泌的楊國忠、李輔國、元載都曾權傾一時,後又都在政治鬥爭中被殺。李泌以道家無為之道做有為事,即為國出力的同時,又淡泊名利,和權力保持距離。《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九記載,李泌早就與肅宗有約:「俟平京師,則去還山。」收復京師之後,李泌不顧肅宗的真誠挽留,堅決到南嶽當道士去了,真正實現了「道家功成身退天之道」。
李泌下山後入世弘道成就非凡,所謂「有道者事競成」。
一 「以正治國」
肅宗即位後,打算任英武多才的建寧王李倓為天下兵馬元帥,而李泌力爭,認為應該由其兄太子李豫(即代宗)擔任此職。太子是虛名,元帥有實權,二者的分離勢必會造成政權的分裂。肅宗聽取了李泌的建議。李倓遭讒被殺後,李泌又勸代宗追封他為帝(見《新唐書·十一宗諸子列傳》)。這些做法,既協調了兄弟之間的關係,又保證了政權的統一。在克複二京後,李泌再一次協調了玄宗與肅宗的父子關係。
南嶽李泌隱居讀書處
二 「內平叛逆」
建中四年,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反,緊接著,身為太尉、朔方節度使的李懷光亦反,德宗可以說是內外交困,於是就有大臣提出與李懷光妥協。這時,「李泌破一桐葉附使以進,曰:『陛下與懷光,君臣之分不可複合,如此葉矣。』由是不赦」(《新唐書·李泌傳》)。李泌用帶有文學浪漫色彩的方法說服了皇上,李懷光叛亂最終被平息。
南嶽李泌隱居處,現為煙霞茶院
三 「外御強敵」
朱泚叛亂時,德宗曾向吐蕃人求援,並答應事成後把安西、北庭兩塊地方割讓給吐蕃。後來,還是依靠唐軍的力量擊敗了叛軍,而吐蕃不僅不積極進兵,還趁機把武功地區搶劫一空。平叛後,吐蕃派使者來要土地,李泌堅決反對,朝廷最終拒絕割讓土地。
南嶽童子泉,李泌茗茶飲水於此
四 「寵辱不驚」
德宗立李誦(即順宗)為太子,太子妃的母親是郜國公主,郜國公主犯蠱媚罪被幽禁,此事自牽連到了太子,於是德宗便有意廢除太子。對此,李泌反對的態度相當堅決,以至於德宗說:「卿違朕意,不顧家族邪?」竟拿滅族來威脅李泌,而李泌執意更堅:「世衰老,位宰相,以諫而誅,分也。……」《新唐書·李泌傳》接著記載說:李泌「執爭數十,意益堅,帝寤,太子乃得安」。
傳杭州虎跑為李泌仙人點化,當是李泌為杭州知府時功績。
五 「以奇用兵」
在安史之亂、肅宗靈武即位之時,李泌就對國家命運作出了正確的預測:叛軍猖獗不會持久,其原因有二,一是參與叛亂的多是異族人,而華人寥寥,這說明安史叛亂沒有得到中原人的支持;二是叛軍把掠奪到的財物全部送回自己巢范陽,可見叛軍根本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
南嶽鄴候書院
李泌為肅宗制定了平叛的方略:「先不收復長安,用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陘,郭子儀取馮翊,入河東,牽制史思明、張忠志不敢離范陽、常山,安守忠、田干真不敢離長安,以這三地禁困敵四將。讓敵軍則北守范陽,西救長安,疲於奔命。我以逸待勞,來避其鋒芒。然後聲東擊西取范陽敵軍巢窟」。李泌此謀略可以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相媲美。
李泌還寫了一篇《議復府兵制》,希望能夠恢復原有的府兵制,以便從根本上遏止軍閥割據。
六 「理財有道」
在經濟方面,在古代,漕運是國家大事,也是難事。在任陝虢觀察使期間,李泌挖山開路,以便餉漕。由於此事極大地改善了京師的糧食供應。李泌任相後,大力改革一些經濟管理方面的弊端,這些改革措施,既增加了國家的收入,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七 「文學奇才」
據史載,李泌「尤工於詩」,他7歲能文,為張九齡所知。有文集二十卷,己佚。《全唐詩》存詩四首,又斷句6句,《全唐詩續拾》補斷句3句。除文學創作外,李泌在學術上也很有造詣。他對《周易》、《老子》頗有研究,玄宗曾召他進宮進授《老子》,晚年又參修國史。
李泌書「極高明台」
李泌藏書
李泌刻中國最早的齋館印———「端居室」
李泌家中藏書充棟,人送外號「書城」。其父李承休就十分仰慕南朝沈約、任昉等藏書家,遇到圖書必購藏於家。李泌除了繼承遺書外,又有收藏並系統地整理了藏書,經部書用紅色牙籤,史部用綠色牙籤,子部用青色牙籤,集部用白色牙籤。所有藏書均加蓋了「鄴候圖書刻章」藏書印章。(編輯:斯清如水)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作者吳丹豐,《道庫》雜誌主編,浙江省道教學院教師。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常生活與媒介化的「他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做個真心朋友
※靈狐修仙,難逃天雷之劫;至心修善,過愆亦享香火
※笑林易經預測 牛得坤卦
※從老子到老君 走向最高神殿的道德天尊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