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佑佛學課之遺教總結

天佑佛學課之遺教總結

天佑佛學課·佛教根本·遺教總結

一次,世尊住在那提迦的繁耆迦精舍。當時有許多弟子去世,阿難不斷詢問他們的死後情況。佛陀一一解答後,說:「阿難!人生之死,有何不可思議!然,人之死時,皆來問我,阿難!其令如來疲煩。」

佛陀三十五歲時悟道,說法四十五年,桃李滿天下。弟子眾多,難以一一「受記」。佛陀宣說法鏡:對佛陀具足正信,相信世尊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對於法具足正信:「世尊所善說之法,是現益、應來見、明了、導至解脫,令智者各自體證。」

對於僧伽具足正信:「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善正行、正直行、奉法、具足凈戒。世尊之弟子僧伽,是四雙八輩,值得供養、恭敬、禮拜,為世間之無上福田。」聖聲聞是聖者所喜愛,其戒行不缺、不壞、不瑕穢,令人解脫,為聖者所讚歎,不為其他所污而於三昧增長。

對於佛法僧戒四法,生起不壞凈信,即可預期各自之未來:「於我地獄已滅,畜生道、飽鬼道及其他惡趣滅;我證須陀洹果,住不退轉,必到達正覺。」

世尊在竹林村,過最後一個安居。由於年事已高,「忽患激痛之痢病,幾乎近於絕命。」佛陀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打算與弟子們告別。阿難是佛隨侍,目睹佛陀變老,不免擔憂。但他自我安慰道:「世尊於比丘眾尚無教命,此時世尊當不入滅。」

佛陀說:「我對教法毫無保留,我不是怙主。」「我已老、衰耄矣!我之旅路將盡、年壽將滿,年齡已八十矣。阿難!猶如舊車輛之整修,尚依革紐相助,勉強而行。阿難!如是,想如來之身體亦復如是。阿難!當如來停止一切憶念,而入於滅受想三昧時,阿難!如來之身體,始為健全安穩。」

佛陀說:「阿難!於現在或我滅後,若有人自作洲,自作歸依,不歸依他人;以法為洲,以法為歸依,不歸依他人者,阿難!彼等於我比丘眾中,將在最高境地必定樂於修學。」阿難接受了佛陀「重法輕人」的教導。

一日,佛陀入毗舍離行乞後,在遮波羅廟午休。佛陀說:「阿難!若有人修習、多修習四神足,修到充分,積聚至極頂,則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若欲省得壽量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然,如來修習四神足已達極頂,如車、如家屋之基礎確實可用。阿難!若欲者,如來之壽量可留住一劫或一劫以上。」佛陀連續三次明示阿難,可惜其心被魔覆蔽,沒有請佛住世。

佛陀宣布:「如來之般涅槃應已不遠。此後三月,如來將般涅槃。」此語引起極大的震動。阿難這才恍然大悟,趕緊請佛住世,可惜錯過了時機。佛陀說:我曾明示過幾次,你沒有在那個時候開口,便難挽回。「阿難!此是汝之惡作,汝之罪過。」

如今,「如來已棄、舍離、提舍壽命之因行。」我也已經確實宣告:「不久如來將般涅槃,從此三月後,如來將般涅槃。」這是無法撤銷的。

之後,佛陀來到大林重閣講堂,召集所有在毗舍離附近的比丘。佛陀當眾宣說:「諸比丘!我所知及為汝等宣說之法,汝等應善理解、實踐、修習、宣布、令此梵行,長續久住,此則為眾生之利益、幸福,慈愍此世間及為人天之利益、幸福者何耶?此即:四念處、四精進、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佛陀繼續對比丘們宣佈道:「諸比丘!我告汝等,諸行是因緣和合法,皆歸老朽壞滅,當精進不放逸。不久如來當般涅槃,三個月後,如來則般涅槃。」

佛陀永別毗舍離後,往赴犍荼村。他不斷教導弟子們:「若有覺知、通達聖戒、聖定、聖慧、聖解脫等四法,則斷盡有欲,滅盡導有之渴愛而永不再生。」「修戒成就,定則有大利益、大果報;修定成就,慧則有大利益、大果報;修慧成就,則心完全由欲漏、有漏、見漏、無明漏等諸漏解脫。」

後來世尊住負彌城之阿難廟中,於此宣說著名的「四大教法」。此教法與《嘎拉瑪經》極為類似,表達了「依法不依人」、「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獨立精神。弟子們當以法為依,以戒為師,不能迷信權威,一切都要經過驗證之後才能信受。這是佛陀在為後世教務作鋪陳,希望大眾用「四大教法」武裝頭腦,警惕有可能出現的「變質」。

「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說:『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義,我親從世尊面前聽、受。』諸比丘!對此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亦不應排拒。不讚歎、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而不合經、律時,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非世尊之教言,而是此比丘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與經、律相比較、相對照而彼與經、律相符合一致者,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如來之教言,此比丘是善理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一大教法。」

「複次,諸比丘!若有比丘如是言:『於某處有僧伽長老及多聞和合僧團之耆舊高德。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師之教言,我親從僧伽長老面前聽、受。』諸比丘!汝對彼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亦不應排拒。不讚歎、不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合經、律時,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非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長老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比較、照對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應為:『此確實世尊之教言,是彼僧伽長老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二大教法。」

「複次,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於某處有多聞、知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眾多長老比丘等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教言,我親從其長老比丘等前聽、受。』諸比丘!汝對彼等長老比丘等之所說,不應讚歎、不應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等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彼世尊之教言,彼長老等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持此為第三大教法。」

「複次,諸比丘!若有比丘作如是言:「於某處有多聞通達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之一長老比丘居住。此是法、此是律、此是導師之所說,我親從彼長老面前聽、受。』諸比丘!汝對彼比丘之所說,不應讚歎、不應排拒而善理解其辭句,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而不相合經、律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長老之誤解。』如是,諸比丘!汝等應拒絕之。若此等相比較、相對照經、律,與經、律相合一致者,則其結論為:『此確實世尊之教言,彼長老之正解。』諸比丘!應受此第四大教法。」

其後,佛陀往波婆城,住在波婆城鐵匠子准陀的庵羅林。中午,佛陀赴准陀家中應供。因食物問題,引發嚴重痢疾,甚至便血。佛陀欲趕往拘夷那竭,由於身體虛弱,不斷腹瀉,以至於嚴重脫水,佛陀不得不數次停下來飲水休息。

佛陀度阿羅羅迦羅摩之弟子福貴,福貴遣隨從取來兩件柔絹金色衣欲供養佛陀,佛將其中一件交予阿難。阿難將衣服披在佛陀身上,發現佛陀膚色異常白皙,使金色衣色失去光輝。佛陀說:「如來成無上等正覺之夜,及入無餘涅槃界之夜。於此二時,如來之膚色,極為清麗。」

佛陀將在聖地:拘夷那竭末羅族之恕跋單林沙羅雙樹間涅槃。不斷趕路,經過腳俱多河時,佛陀沐浴飲水。到庵羅林後,佛陀安慰准陀:不要以為供佛最後一餐是不祥的。供養佛陀成道與涅槃之前的一餐,是更為殊勝的,有大利益及大果報。准陀因此善業,將會長壽,將來生為良好種族,將會安樂,將會名聲廣播,將會上生天界,將會得君王位。

佛陀來到沙羅林,在雙樹間敷床座,床頭向北。佛陀極為疲倦,偃卧不起。這時,樹開非時之花,並從虛空降下曼陀羅華,散落供養如來。尊者優波摩那在佛前為佛執扇,佛陀讓他站到一邊,以免擋住前來瞻禮的善眾。

大眾中有離欲愛盡者,他們正念正知,自攝忍受,言:「諸行無常,不如是者,如何可得!」而那些尚未離欲的,嚎啕大哭,肝腸具裂。為了安撫大眾的悲傷情緒,佛陀說:有信仰心的弟子,可以瞻禮尊敬四大聖跡:如來誕生處、成等正覺處、轉無上法輪處、般涅槃處。如能朝禮恭敬此等聖跡,死後當生善處天界。

阿難請問佛陀後事安排。佛陀說:「阿難!汝等對於供養如來之舍利,不必煩慮。然,阿難!當自最善之勞力、善修、當自精勤不放逸,精專而住。阿難!對如來懷有信仰心之剎帝利、婆羅門、居士之智慧者,彼等當供養如來之舍利。」

內護當繼承教法,外護當盡心雜務,佛陀指出一條良性循環之合作共贏的道路。修行者努力修行,護持者提供方便,修福修慧各臻其願。

佛陀說:供養如來舍利的方法,可比照轉輪王之規格。「阿難!彼等以新布包纏轉輪王之遺體。新布包已,再用真新之麻布包;真新麻布包已,再用新布包之。如此一重一重包至五百重為止。然後置於有油之金棺,再蓋外重之金棺,再堆上諸香積,火葬轉輪王之遺體,而於大四衢道,建造轉輪王塔。阿難!如是處理轉輪王遺體之法。……(照此)建造如來之塔。若有人於彼處供養華、香、圖繪及禮拜者,當長久獲得利益、安樂。」

有四種人當為造塔。「如來、阿羅漢、等正覺者應值得造塔;辟支佛應值得造塔;如來之聲聞弟子應值得造塔;轉輪王應值得造塔。」這樣,「可使甚多之大眾,內心清凈。彼等於其處既得內心清凈,於身壞命終之後,能生於善趣、天界。」

阿難知道佛陀時間不多了,他十分悲傷。佛陀安慰道:「阿難!勿悲、勿慟哭。阿難!我往昔豈非如是告汝乎!諸法皆如此,凡一法之生起,則具破壞分離之必然性,要其不壞、不分離則無是處。近親者、可意者之別離亦復如是。阿難!長久以來,汝依慈愛、利行、安樂、無二之無量身業;愛語、利行、安樂、無二、無量之口業;慈善、利益、安樂、無二、無量之意業近侍如來。阿難!汝當善為精勤,可速得漏盡。」說完對大眾高度讚揚阿難的忠誠與人緣。

交代完後事,佛陀讓阿難通知拘夷那竭之末羅族人。人們趕來禮拜。隨後佛陀最後教化須跋:「於任何法、律中,無八支聖道者,其處則無沙門果。……外道沙門之言論皆是空幻。然,須跋!若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間則不空缺阿羅漢。」

佛陀作出最後遺囑:「依我為汝等所說之法與律,於我滅後,當為汝等之大師。」「阿難!年長比丘應呼年少比丘之姓名,或以「友!」稱之。年少比丘,應呼年長比丘為「大德!」或「具壽!」「於我滅度後,僧團若欲者,小小學處可以舍。」「於我滅度後,對闡怒(秘藏)比丘,應施行梵壇罰。」「隨闡怒任意說語,然諸比丘不與之言談,不勸告、亦不教誡彼。」

佛陀再三確認,在場所有比丘均無疑惑,準備涅槃。「諸比丘!今,我告汝等:諸行皆是壞滅之法,應自精進不放逸。」此是如來最後遺教。

然後世尊即入初禪;由初禪起而入第二禪;由第二禪起而入第三禪;由第三禪起而入第四禪;由第四禪起而入空處定;由空處定起而入識處定;由識處定起而入無所有定;由無所有定起而入非非想定;由非非想定起而入滅想定。

再世尊由滅想定起而入非想非非想定;由非想非非想定起而入無所有定;由無所有定起而入識處定;由識處定起而入空處定;由空處定起而入第四禪;由第四禪起而入第三禪;由第三禪起而入第二禪;由第二禪起而入初禪;由初禪起而入第二禪;由第二禪起而入第三禪;由第三禪起而入第四禪;由第四禪起後,直入於涅槃。

大地震動,天鼓響鳴;世人驚恐、身毛豎立。拘夷那竭之末羅族人,以舞蹈、歌唱、奏樂、香、花鬘,恭敬、供養世尊之舍利,並張搭天幕,奉供曼陀羅花鬘,如是七日。在此期間,尊者摩訶迦葉與五百大比丘眾,正由波婆進行至拘夷那竭之大道,見一外道持曼陀羅華,才知佛陀已般涅槃。

大眾中有一位老年出家的須跋比丘,他對傷心的人們說:「止止,友!勿悲、勿慟哭,我等完全從彼大沙門獲得解脫。『汝等可行此,汝等不可行此。』來壓迫、煩苦我等。從今我等,可為所欲為,其不欲者則不為之。」

此時,末羅族人已按阿難吩咐,裝殮佛身。末羅族的四位首長,沐浴更衣,準備舉火。蹊蹺的是,無論怎麼點火,始終無法點燃。直到摩訶迦葉尊者趕到,對舍利作最後禮拜。揭開足蓋,頂禮佛足。禮畢香積不點自燃。遺身荼毗後,不見塵燼,唯存舍利遺骨。

韋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闍世聽聞世尊已於拘夷那竭般涅槃,遣使者向拘夷那竭之末羅族討要一份舍利,欲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同樣,毗舍離之離車族、迦毗羅城之釋迦族、遮羅頗之跋離族、羅摩伽之拘利族、毗留提之婆羅門、波婆之末羅族,全都表達想要供養佛陀舍利的願望。

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想:「世尊是在我等之村地入涅槃,我等不能將世尊之舍利分與他人。」香姓婆羅門說:佛陀倡導忍辱,不要因為舍利引發戰爭。大家應該融洽和好,將舍利分配八份,讓佛塔廣遍四方。

在此之後,畢缽梨瓦那之莫利耶族才得到信息。他們說:「世尊是剎帝利族,我等亦剎帝利族,我等亦應值得受一份世尊之舍利,我等亦為世尊造舍利塔並興供養。」因為舍利已經分完,他們最終只得到了一些散灰。

韋提希子摩竭陀王阿闍世,於王舍城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並興供養。毗舍離之離車族,於毗舍離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迦毗羅城釋迦族,於迦毗羅城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遮羅頗之跋離族,於遮羅頗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羅摩伽拘利族,於羅摩伽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毗留捉婆羅門,於毗留提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波婆之未羅族,于波婆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拘夷那竭之末羅族,於拘夷那竭為世尊之舍利造塔供養。香姓婆羅門,造瓶塔供養。毗缽梨瓦那之莫利耶族,於毗缽造灰塔供養。一共八舍利塔、一瓶塔、一灰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天雲佑 的精彩文章:

天佑佛學課外課之座標
天佑佛學課外課之歸隱
佛爺到底長啥樣
菩薩律儀之三聚凈戒
從三自性說瑜伽中道

TAG:佛天雲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