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遁者:漸進自由是量子場論中珠峰,還需要人攀爬!
第三十七章:漸進自由是量子場論中珠峰,還需要人攀爬!
有時候你永遠不知道,看完一個知識點會對你產生什麼影響。總之你會知道一些在這個宇宙中很神奇的東西。就像我第一次知道物質都有引力,引力可以計算的時候,感嘆太奇妙。
這一章的標題是「漸進自由」,有多人聽過這個詞呢。很多的我們都沒有聽過這個詞,怎麼會了解呢。
很多人說愛氏所處的時代英雄輩出,是科學發展最為快速的時候。其實我們不在物理,化學等圈子裡,就不知道這個圈子裡的英雄。其實即使在愛氏之後的100年里,物理學依然是突飛猛進發展的,英雄才俊也是很多的。只是大家不太了解而已。
比如我說幾個,你聽過嗎? 楊振寧,丁肇中,米爾斯,益川敏英,小林誠,湯川秀樹,南部朝一郎,阿卜杜勒·薩拉姆,希格斯,加來道雄,肯尼斯·威爾遜,史蒂文·溫伯格,羅伯特·布繞特等等,有好多是諾獎的獲得者。
還有在三個人的名字,估計一百人人裡面只有一個人知道,他們是弗朗克·韋爾切克、戴維·格羅斯和休·波利策,他們在200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們的理論貢獻,就是漸進自由!
在物理學中,漸近自由是某些規範場論的性質,在能量尺度變得任意大的時候,或等效地,距離尺度變得任意小(即最近距離)的時候,漸近自由會使得粒子間的相互作用變得任意地弱。
漸近自由是量子色動力學的一項特性,量子色動力學描述夸克和膠子間的核相互作用,而這兩種粒子是組成核物質的基本構成部分。在高能量時,夸克與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因此可以通過粒子物理學中的,深度非線性散射的截面DGLAP方程(描述QCD的演化方程),來進行攝動計算;低能量時會進行強相互作用,來防止重子(由三個夸克組成,如質子及中子)或介子(由兩個夸克組成,如π介子)分體,這些都是核物質內的複合粒子。
在1973年,弗朗克·韋爾切克和戴維·格婁斯,與休·波利策兩組人發現了漸近自由。雖然這些科學家是最早明白漸近自由,與強相互作用的物理關聯。
早在1969年,俄國物理學家約西夫·赫里普洛維奇(Iosif Khriplovich)就發現了SU(2)規範場論的漸近自由,但當時只被當成數學趣事;而傑拉德·特·胡夫特在1972年也注意到這個效應,但並沒有發表這個發現。因為這項發現,韋爾切克、格婁斯和波利策獲頒200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項發現對復興量子場論很有幫助。在1973年前,不少理論學者懷疑量子場論在基礎上矛盾,這是因為相互作用在短距離下的強度為無限大。這個現象一般叫蘭道奇點,它為理論所能描述的最小距離下了定義。
這個問題是在研究標量與旋量間相互作用的場論時發現,因此量子電動力學也有這個問題,所以雷曼正性就使不少物理學者都懷疑蘭道奇點可能是無可避免的。漸近自由理論在近距離時會變弱,所以沒有蘭道奇點,因此普遍認為這種量子場論,在任何距離尺度下都一致。
儘管標準模型並非完全漸近自由,但實際上蘭道奇點只在強相互作用中構成問題。因為其他相互作用太弱了,所以任何矛盾都只能在普朗克長度以內的距離中出現,而無論如何,對於描述這個距離內的現象,量子場論並不勝任。
在尺度改變的情況下,在理解一物理耦合常數的變化性質時,可由帶有相關電荷的虛粒子所感受到的場下手。在量子電動力學(QED)下,蘭道奇點的狀態,成因是真空中虛正反帶電粒子對的屏蔽作用,這種粒子對的例子為電子-正電子對
在電荷的周圍,真空被「極化」:相反電性的虛粒子被電荷吸引,而相同電性的虛粒子則排斥。在任何有限距離下,真空極化的凈效果會抵消掉場的一部分。當愈來愈接近中央的電荷時,能看到的真空效應會愈來愈少,而有效電荷則會增加。
在QCD中,同樣的現象會發生在虛夸克-反夸克對身上;它們會有屏蔽色荷的傾向。然而,QCD還有一道難題:它的載力子膠子本身就帶有色荷,而且方式不一樣。每一膠子都帶有一色荷及一反色荷磁矩。真空中,虛膠子的凈效應並不會屏蔽場,反而會加強它,並改變其色。這個現象有時會被稱為「反屏蔽」。當愈來愈接近夸克時,周圍虛膠子的凈反屏蔽效果會愈來愈弱,因此這個效應在距離減少的情況下,會使有效電荷變弱。
由於虛夸克與虛膠子引起的效應相反,所以哪種效應會勝出,就取決於夸克種類(又稱味)的數量。在標準三色的QCD中,只要夸克種類不超過16種(反夸克不分開計算),那麼反屏蔽就會取得勝利,故此時理論有漸近自由。實際上,已知的夸克味只有6種。
漸近自由可經由計算β函數來推導出來,函數描述的是在重整群下,理論中耦合常數的變化。在距離足夠短的情況下,或動量交換大的情況下(會觀測到短距離效應,大體是因為量子動量與德布羅意波長間的逆關係),漸近自由理論可以通過費曼圖的攝動理論計算得出。因此在理論上,這樣的情況較易追蹤,比距離長且耦合常數強的情況好得多,而後者則常出現在這類理論中,被認為是夸克禁閉的成因。
計算β函數,就是求出夸克發射(或吸收)時相互作用相關的費曼圖值。在非交換規範場論中,如QCD,漸近自由的存在取決於相互作用粒子的規範群及味的數量。在含類夸克粒子nf}nf種的SU(N)規範場論中,至最低非普通數量級的β函數為
關於屏蔽和反屏蔽現象,諾獎獲得者戴維·格羅斯曾這樣說過:
我當時就在研究夸克的量子場論。因為力是可以變化的,我們猜想夸克之間的力也許因為距離變小而發生變化 。但是在場論裡面,因為真空極化的原因,距離變短的時候,力似乎應變得越來越大 。【真空極化:由於量子漲落效應,宇宙會隨機產生虛弦對,而當周圍有一巨大的力場時(比如黑洞),會拆散虛弦對,產生真實粒子。這便是真空極化效應。】
從量子場論的觀點看,物理真空並不是完全一無所有,它其實有很多的正負電子對,會發生極化的現象 。這是因為量子力學裡面的不確定關係,每當你想觀察某個粒子的時候,總會干擾它 。
真空實際上是一種媒介,就像水、空氣,它會影響電荷。在量子電動力學裡面,媒介是一種電介質,會使得電荷看起來變大 。
如果把電荷放在介質裡面,周圍會有很多虛的粒子對產生,對於原來的正電荷會產生屏蔽的效應 。
在遠處測量,電荷值會變得小一點 。如果是從電荷中心算起,越往外有效電荷越小。反之,越往中心有效電荷就越大。所以這種機制不能解釋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 。因為我們要求隨粒子距離變小,它的有效荷變得更小 。所以,在1972年的時候,人們認為量子場論並不能解釋強相互作用。
道理很簡單,因為場論在量子電動力學裡的結論,在距離變小的時候,電荷變得更大 。為了解釋這個實驗,我們要求:當距離變得很小的時候,理論能給出粒子間相互作用的強度趨於零 。當時存在的所有理論都不能解釋這個現象 。
其中的例外是楊 -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是對電磁相互作用的推廣,它裡面的荷不是一個,而有很多個 。在1972年,我跟我的學生一起,希望填補這最後一個漏洞。我們希望能計算楊-米爾斯理論的漸近性質 。1973年,我們得出一個計算結果,發現該理論的真空性質是反屏蔽的,這跟其他場論都不一樣 。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來量子場論並沒有錯,楊-米爾斯理論可以解釋斯坦福的實驗 。
楊-米爾斯理論包含夸克和膠子,後者就像電動力學裡的光子,但是跟光子又不完全一樣,它本身也是帶荷的,可以發生自相互作用,可以影響真空性質 。
因為有自旋,你可以把膠子看作是一個永久的偶極子 。如果把色荷放到真空中,它會使偶極子重新排列,有效荷會變得更大 。如果在遠處測量它的荷,你會發現它會變得更大。
反之,越往中心色荷會越小 。所以楊-米爾斯理論的真空是漸近自由的,因為反屏蔽效應超過了夸克電荷所引起的屏蔽效應 。所以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楊-米爾斯場來傳遞的,當夸克之間距離非常小的時候,其相互作用會變得非常小 。只有一種成功的關於夸克的動力學理論,而且我們知道這個理論是什麼 ,它一定是楊-米爾斯理論。
理論的基本組分就是我們在實驗中知道的,帶三種顏色的夸克 。如果問荷是什麼東西,顏色是一個很明顯的選擇。這就是我們在最初的文章中所提到的,要重視基於色三重態的楊 -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被認為是重大突破。
有記者問,我們是不是做出了重大的發現,我告訴他們我們只不過是做了一個計算。這就是我們當時的感覺 。對科學的探索就像爬山一樣,你知道翻過這個山,還會有別的山 。
現在我們的里程開始,我們開始爬山了。經過努力,我們最後爬到山頂,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山谷 。我們從山上下來,看到還有很多人在往山谷里來。我們在享受這個山谷裡面的新鮮水果,發現量子力學與量子場論原來是完全一致的。
我們這個工作解決了很多疑難,也部分解釋了夸克禁閉這個現象.可以自然推論,夸克之間的力隨著距離的增大,會增加的非常非常快,以至於夸克永遠是束縛的 。
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看不到自由的夸克,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沒有看到量子色動力學的量子 -膠子。因為膠子本身也帶顏色,所以我們看不到 。量子色動力學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問題。大球是核子,夸克在裡面幾乎是自由運動的,相互作用非常弱 。但是,如果試圖把兩個夸克拉開一點距離的話,它們之間就會產生一個強的相互作用 .就像一根橡皮筋一樣,你拉的越緊,它的力越大。
這就是戴維格羅斯關於漸進自由和夸克禁閉的論述。寫的非常通俗易懂。大家應該多讀一遍。
同時通過本文,大家懂得了楊—米爾斯理論的重要性了。就像科學家說的,科學就像爬山,我們是跟著科學家看風景的人。享受這些知識,就是是享受這些風景。 祝大家快來!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量子力學書籍《見微知著》
※可以和達芬奇媲美的全才:費馬
※在物理史上,有個叫托馬斯·楊,他飽受爭議,卻貢獻很大!
※量子力學:M理論和F理論基本信息介紹
※拉格朗日方程,拉格朗日體系,你一定聽過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