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高超手段和至理名言
本文由兩個原本互相獨立的片段組成,初稿完成於2017年5月份,內容系觀看電視劇《走向共和》的體會。發布時略有刪改。
20170916,攝於河南農業大學龍子湖校區。
2017年5月20日
近日觀看電視劇《走向共和》,今天看到八國聯軍這一段。見識了慈禧太后發泄私憤向列強宣戰的喪心病狂、望風西逃的灰頭土臉、終歸議和的草草收場等一系列禍國殃民之舉,清廷中央在民眾及地方督撫心目的權威一落千丈。袁世凱卻抓住有利時機,「冷廟燒香」,很快作為後起之秀,官拜直隸總督,隨後在不到十年內,進一步成為決定清廷命運、左右近代風雲、改寫中國歷史的舉足輕重者。
竊以為袁氏庚子、辛丑兩年間發跡秘訣,仗義疏財、廣結奧援、迎合上意。時任山東巡撫的袁氏,巧取豪奪民間庭院,為大批逃難王公貴族落腳之地,培植上層民意;面對前來宣旨的慈禧近侍宦官小德張,正為愛妾之子舉辦生辰的袁氏,不顧愛妾心疼反對,抄起一大捧客人所送金銀珠寶,不由分說地塞進小德張懷中;為收買慈禧寵幸宦官李蓮英,以便洞悉太后所思所想、喜怒哀樂,袁氏出手就是一萬兩銀票。民間有所謂「冤大頭」之說,形容毫無章法的吃虧散財。軒主未經考證,自忖該典故系出自袁世凱。然而袁氏吃虧散財之魄力、藝術、機謀、用心,絕非常人所能領略。
某將帥曾有「得一人而得天下」之說,袁氏可謂經典例證。無論是分秒不差地讓專列抵達前門火車站,以滿足慈禧迷信之心;還是千方百計從德軍處討回壽袍,以滿足慈禧虛榮之心。為取得慈禧寵信,袁氏可謂用盡心機,出神入化!然而不得不承認,袁氏不僅具備絕代幸臣和珅之手段,而且具備經略文武之能力。(按:晚年隱居美國的曹汝霖在回憶錄提到個掌故,一代梟雄張作霖曾對曹氏說道,當時令他折服的天下英雄,惟袁氏而已!)所謂「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果不其然,袁氏最終成了清廷掘墓人、歷史終結者!
2017年5月20日
近日觀看電視劇《走向共和》,今天看到袁世凱、張之洞等人聯名奏請廢除科舉、廣興新學這一段。新學猶如今天的讀書上學,系國民教育;科舉猶如今天的公職考試,系文官制度。二者並行不悖,彼此無可替代,既談不上孰優孰劣,更談不上誰存誰廢。因此,既要看到廣興新學的巨大意義,也要認識到廢除科舉的消極影響。當然,關於這個話題,學界爭論太多,見仁見智,暫且不談。
電視劇《走向共和》劇照。
直隸總督袁氏在與湖光總督張氏對談時,袁氏說道,「這讀書做官的人咱不缺,咱就缺讀書辦事的」,可謂至理名言,一語道破古代中國「官本位」的社會毒瘤,軒主也從中延伸解讀出古代中國官多兵少、官多民少的行政頑疾。
今天從某高校一位「不得志」科長口中聽到一段「抱怨」,「以前學校開中層會議,我還能夾著皮包大剌剌去列席。現在學校里,處級一大堆,科級滿地跑。我這科長就不被算作領導,也就無緣參會。現在大家見到科長,都不再稱呼官職「科長」,而改稱「老師」了!」雖是軒主意料之中,卻仍然令人目瞪口呆。在他看來,「科長」才是尊稱,「老師」那是貶低。這位科長身在二十一世紀,思維卻還停留在十九世紀以前。腦體倒掛,「生不逢時」,他真該穿越回到古代中國!
TAG:雨鳴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