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名句之「寵辱若驚」

《道德經》名句之「寵辱若驚」

《道德經》第十三章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本章闡述了人的本體與情志、人的行為與價值觀念、人的精神境界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任何人對名利地位得失都可以有正常的情志反應,但反應過度過激就是自身的「大患」。

「志」指的是情志,而不是所謂的「志氣」,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的情志,古人所謂的「詩言志」就是用詩來表達個人的情感,而不單單是用詩來表示自己的志氣。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人的正常情感,情感自然流露為正常,情志過度則傷害五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正是七情過度、情感過敏、五臟以傷的表現。寵辱若驚者,乃正氣不固,根本動搖,基礎不穩。

從個人角度來說,對待外來寵辱的態度反映了不同的處世原則,處世原則反映其精神境界。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做人原則,才能寵辱不驚。

從識人用人的角度來說,要任用那些精神境界高尚之人,重用那些「貴以身為天下」和「愛以身為天下」之人。寵辱若驚之人,則難堪大任。

老子在本章闡述了三個方面的思想:

1.強調了人的精神境界。情志變化的幅度反應了人的精神境界,寵辱若驚者其本身的後天之德淺薄,正氣不足,容易傷及本體。寵辱不驚之人,體現了精神境界較高。

2.強調了人的價值觀念。以天下為己任者,能夠「貴以身為天下」和「愛以身為天下」。有正確價值觀念的人,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以天下為己任。個人利益至上者,患得患失,寵亦若驚辱亦若驚。

3.強調了人才觀。只有境界高尚,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才能夠擔當大任。本身正氣足,以天下為己任,泰山崩於側尚且不驚,何況寵辱乎?故重要「貴以身為天下」和「愛以身為天下」之人。

有身故有感,有感故有思,有思就有得失之心。神思愉悅有益身心,神思苦痛有傷身心。對榮辱的不同感受反應了不同境界,對同一事物,以身為天下者和個人利益第一者感受肯定不同。

境界高則寵辱不驚,境界低則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如袁紹之爭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乃其境界使然。

(參見《老子天道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天道論 的精彩文章:

056-《老子天道論》原文連載
《道德經》與《黃帝內經》的天地人一體
051-《老子天道論》原文連載
050-《老子天道論》原文連載
023-《老子天道論》原文連載

TAG:老子天道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