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外國勢力入侵,清朝是否可以一直統治下去
中國古代的「統治術」,實質上全都是「取死之道」。這種「統治術」築造的越是完美,累積的仇恨就越多,將來崩潰時,結局也就越慘烈。
這種必然的大崩潰,被總結為「一亂一治」。這個規律被學者們認為是顛撲不破的「周期律」。
中國古代的統治術,說白了就是通過愚民、限民等諸多手段以弱民,同時通過教化等手段美化自身形象,從而盡量減小「民變」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但這類動作註定是要失敗的。
民的越發弱小只會激發官僚集團更大的貪慾,從而使得社會貧富差距更快拉大;所謂的「統治術」只能保證更大的基尼係數情況下,社會可以盡量安定。
但是,過大的貧富差距意味著「瀕臨極限的剝削」。這種極度盤剝使得十之八九的底層民眾掙扎在死亡線上;且因為被刻意置於極度愚弱的境地,故民眾無法在達至極限前給出任何有效的反饋。
這就使的整個社會變得極度脆弱,稍微有點輕微的天災人禍都會導致財富被盤剝精光、毫無風險承受能力的底層人士家破人亡(此所謂「官逼民反」: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那還不如造反,萬一成功了呢?);同時,缺乏反饋使得這個社會變得麻木而遲鈍,搭配它無與倫比的吸血效率,極易使得某個局部膨脹、失控,繼而造成主弱臣強、尾大不掉的危險狀況(故而,宋以後的朝代才會重文抑武,並有了諸如地方官不能在老家任職、地方官須頻繁調動,不可任其長久治理一處,以免他和地方勢力勾結坐大等等細緻考慮;但這些措施不可避免的進一步加強了「反饋障礙」問題,並使得官僚們變得更為短視和殘暴,底層所受盤剝越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