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劉景源教授治療皮膚瘙癢與痤瘡臨床經驗

學習劉景源教授治療皮膚瘙癢與痤瘡臨床經驗

皮膚瘙癢與痤瘡皆是現代臨床常見皮膚病。這類疾病雖是危重症,但因一方面影響美觀,另一方面有不適癥狀,故患者往往身體痛苦與精神也痛苦。病變多遷延日久,或反覆發作,治療有一定難度。劉景源教授從溫病學衛氣營血思維結合仲景六經辨證治療此類疾病療效確切。

以下借北京中醫藥大學整理的臨證案例

1治療皮膚瘙癢重在風與血

本文探討的皮膚瘙癢不是單獨的病種,而是由多種皮膚病比如各種癬、疹、皮炎、皮膚瘙癢症等所引起的以皮膚瘙癢為主症的一類病變。這類病變,多伴有或輕或重的皮膚改變,其表現多種多樣,但總以皮膚瘙癢為主症。

1.1 皮膚瘙癢的病因病機

老師認為,皮膚瘙癢的發生,主要有3 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風邪外襲,導致營衛不和,氣血不暢,皮膚失於濡養故作癢,而且往往是皮膚干癢脫屑或發疹,前人統稱之為「風勝則癢」。二是濕邪蘊積,或因脾濕內蘊泛濫於肌膚,或因外感濕邪侵襲肌膚,或內外相合而濕邪蘊於肌膚。總之,濕邪蘊於肌膚則氣血受阻,皮膚失養而作癢,而且往往見皰疹、流水,前人統稱之為「濕勝則癢」。三是血虛、血瘀或血熱。血虛則皮膚失榮,血瘀則血難以達於肌膚,亦可導致皮膚失榮,凡皮膚失榮者,則營衛氣血不和而作癢。血熱內擾,則營衛不和,可見皮膚熱癢而發紅。

1.2皮膚瘙癢的治療方法及常用藥物

因為導致皮膚瘙癢的原因主要在風、濕、血3 個方面,所以老師治療皮膚瘙癢常從風與血入手,用散風、養血、涼血、活血之品。因「風葯能勝濕」,所以因濕致癢者亦以散風之品為主。老師常用的散風除濕葯有: 防風、荊芥、白芷、麻黃、桂枝、威靈仙、羌活、藁本、白鮮皮、秦艽、白蒺藜、地膚子、蛇床子、白僵蠶、蟬蛻、烏梢蛇等。常用的養血葯有: 當歸、白芍、生地、玄參、阿膠等。常用的涼血葯、活血葯有:水牛角絲、生地、牡丹皮、赤芍、益母草、紫草、川芎、紅花、雞血藤、劉寄奴、蘇木、玫瑰花、王不留行等。

在臨床中,針對不同病情,以散風除濕、養血活血之品相配組方進行治療。若風勝而皮膚乾燥脫屑者,酌加養陰潤燥之品,如麥冬、火麻仁、北沙參、石斛等。若濕勝而有水液滲出者,則酌加祛濕之品如茯苓、蒼朮、白朮、澤瀉、澤蘭、萆薢等。

如果瘙癢發於手、足或下肢,老師亦每配合或單獨用外洗葯浸泡患部。藥用龍膽草、苦參、白鮮皮、白蒺藜、地膚子、蛇床子、自然銅、火麻仁布包煎湯,浸泡30 min,每日1 次,每劑葯可反覆用7 d。老師特彆強調,方中自然銅為必用之品,止癢效果佳。皮膚乾裂者用火麻仁以潤燥。若皮膚破潰流水或感染紅腫者,則去火麻仁,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地丁。另外,老師認為「肺合皮毛」,若汗少而癢者,每重用麻黃、桂枝以宣表發汗,使邪有出路。若有熱象者,則加桑白皮以清泄肺熱。

1.3皮膚瘙癢病案舉隅

滕某,男,28 歲,因皮膚瘙癢於2013 年8 月22日就診。患皮膚病3 年,時輕時重,反覆發作。紅色斑丘疹表面覆蓋白色鱗屑,搔之鱗屑脫落,皮膚潮紅,甚至有點狀出血。皮損遍及全身,腹部較少,全身瘙癢,入夜尤甚。大便乾燥,日1 行。舌尖紅苔白略厚,脈弦細略數。老師診為「白疕」,證屬風邪外襲、血虛蘊熱,治以散風養血、涼血活血。處方: 防風10 g,荊芥10 g,白芷10 g,白鮮皮10 g,白僵蠶10 g,白蒺藜9 g,威靈仙15 g,桑白皮15 g,烏梢蛇15 g,生地15 g,玄參15 g,麥冬15 g,當歸15 g,牡丹皮15g,赤芍15 g,益母草20 g,水牛角絲30 g,紫草15 g,劉寄奴15 g,生甘草15 g。20 劑,水煎服,日服3 次。葯後瘙癢基本消失,皮膚脫屑及紅色斑丘疹減少。以原方再服20 劑,期間因自覺病情好轉而與朋友聚會飲酒、吃海鮮而加重。於原方中加蘇葉10 g、葛花15 g,再服20 劑,皮損消除,基本痊癒。患者因血虛蘊熱、肌膚失養而發紅色斑丘疹。風邪外襲,血熱風燥,營衛不和,則皮膚瘙癢、脫屑。治用養血、涼血、活血之品以養血潤燥、涼血行血,則斑丘疹可消,再輔以散風之品祛邪以止癢。方中用大量血分葯與散風葯者,意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因飲酒吃海鮮而加重後加蘇葉、葛花者,意在以蘇葉解魚蟹毒,以葛花解酒毒。

——————————————————————————

2 治療痤瘡重在風熱痰瘀

2.1 痤瘡的病因病機

老師認為,痤瘡之病因為內外合邪。一般是外感風熱,內蘊痰濕,痰濕郁久則阻滯血行而成瘀。因此,老師對其病因病機以風、熱、痰、瘀立論。因風熱為陽邪,其性上行,風熱上攻,故痤瘡多見於面部。內蘊痰、瘀,氣血不暢,鬱結成毒,故皮膚起粉刺、膿皰。尤其青年女性,每與月經及排便相關。月經前經血欲出而未出,氣機不暢; 便秘者氣血受阻,濁氣不下,蘊熱上攻,故月經前與便秘者尤為多發。

2.2 痤瘡的治療方法及常用藥物

論其治療,對風熱之邪,老師遵循《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火郁發之」之論,採用辛味發散之品以散風清熱。常用藥物有: 防風、荊芥、淡豆豉、蘇葉、白芷、威靈仙,辛溫發散以疏表散風,配以金銀花、連翹、竹葉輕宣透熱。若鬱結較甚者,偶用麻黃,取其辛散宣透之力雄勁也。因「肺合皮毛」,故老師亦常用桑白皮以清泄肺熱。對痰、瘀之治,老師採用化痰行瘀之品。化痰葯常用: 清半夏、浙貝母、瓜蔞皮( 便秘者用全瓜蔞) 、白芥子等。行瘀葯常用: 川芎、雞血藤、牡丹皮、赤芍、紫草、茜草、劉寄奴、蘇木等。若痤瘡日久或堅硬者,加軟堅散結之品如夏枯草、生牡蠣以促其消散。若便秘者,除用大劑量全瓜蔞外,還可加火麻仁、生白朮、厚朴、枳實、大腹皮等以導滯通便。若肝鬱氣滯而致月經不調者,常合用丹梔逍遙散以疏肝理氣調經。痤瘡日久,皮損嚴重,瘢痕較多者,非行氣破結不能散,故老師每於方中加路路通、皂角刺、王不留行、漏蘆等走竄之品以消瘢。

痤瘡反覆發作,膿皰密集者,乃熱毒蘊積,則於方中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紫花地丁以清熱解毒。

臨床中常見採用某些外治方法治療而導致皮損加重者,老師認為是治標不治本之過。老師強調,痤瘡之形成乃痰、瘀與風、熱合邪,鬱積於皮膚,邪無出路,不得消散,故其治療必以疏風清熱、化痰行瘀為法,方能表解里通,使痤瘡消散。若塗抹外用藥,或挑破,或用化妝品過多,反而會阻滯毛孔,使邪無出路。故每囑患者素麵朝天,不用任何化妝品,且勤用中性肥皂洗臉,以使毛孔保持清潔,氣血通暢,邪氣有外達之機,痤瘡自易消散。

2.3 痤瘡病案舉隅

方某,女,21 歲,2014 年7 月26 日就診。患者面部痤瘡反覆發作2 年,時輕時重。粉刺細密,有脂栓,以前額及頦部居多,有少量膿皰。每於月經前痤瘡多發,行經後即減少。舌暗紅苔白厚,脈弦滑數。

診為痤瘡,證屬風熱上攻、痰瘀阻滯,治以散風透熱、化痰行瘀。處方: 荊芥10 g,防風10 g,白芷10 g,淡豆豉10 g,柴胡15 g,威靈仙15 g,夏枯草15 g,金銀花15 g,連翹10 g,清半夏9 g,浙貝母15g,白芥子10 g,川芎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劉寄奴15 g。14 劑,水煎服,日服3 次。囑告患者: 服藥後有可能痤瘡發出更多,這是因為郁於體內的風熱痰瘀之邪外發所致,是邪氣外解之徵,無須顧慮,仍照方服藥,而後則痤瘡會逐漸減少。8 月9 日二診,患者稱服藥3 劑後,痤瘡發出更多,甚至滿布顏面部,堅持服至第7 劑後痤瘡逐漸減少,現已基本平復,僅額部有少量散在發出。患者又稱,服藥期間適逢月經來潮,但未停葯,以往有痛經史,本次月經順暢,無痛經。

老師認為是因方中散風之葯有行氣之功,化痰行瘀葯有通絡之效,氣血調順,血絡通暢,則痛經自止。下通則上亦通,故痤瘡消減。原方去白芥子,再服7劑,痤瘡消退。

【欲學中醫知識關注公眾平台:qdyst4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這類人群容易得皮膚癬,牛皮癬不可怕,弄清發病原因最重要
王者榮耀:網友評價影響操作的皮膚,這些皮膚手感極差,容易掉分!
倪妮:娛樂圈皮膚最好最會拍照的女星,與崔雪莉相比也毫不遜色!
花甲年的慈禧褪去衣物,皮膚似少女一般,背後竟隱藏其一特殊癖好
38種瑪麗艷和常見皮膚問題的搭配方法,贊爆了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