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配方師,真的懂所選所用的成分嗎?

配方師,真的懂所選所用的成分嗎?

我常奉勸「沒化妝品原料深厚知識的民眾,不要自己去DIY保養品。」。

對成分的理解,如果只是從互聯網裡搜來的、DIY書里看來的、DIY老師的傳授學來的...,那離「理解成分」還有一大段的距離啊!

但真正行業里的配方師,就真的特別理解成分嗎?

答案是:不盡然如此,半桶水的、一知半解的、程度跟DIY族差不多的,也不少見喔!

以下帶大家 "窺看" 一下,配方師是怎麼 "了解" 原料與 "選用" 原料,這檔事。

當然,DIY愛好者,也可以秤秤自己了解原料的角度,是否也問題一籮筐!

代的消費者聰明地互相提醒:「不想當無腦的傻子、不願被當肥羊或凱子,第一招,不能對{品牌商}的說詞照單全收!」

確實,商業廣告,多半是從如何引誘購買來建構內容。競爭過於激烈時,無所不用其極的招搖撞騙術,自然不可能封箱不用。

只有消費者腦殘到會去相信品牌商的廣告詞嗎?

不,配方研發人員一樣有腦殘者,只是耍你的是{原料商},不是{品牌商}的差別而已!

原料商,擅長提供看似真理的實驗數據。

不是說數據會說話嗎?不,數據更方便拿來騙人唬人。特別是唬「自以為什麼都需要有科學證據為憑」的配方人。

現今的配方研發工程師,多數時候是被「現實」綁架的。什麼樣的「現實」?

必須「尊重並妥協」於市場部、老闆、甚至是老闆娘與老闆的女兒兒子們的意見,而不得不選擇「具賣點、有特點、能用故事包裝、能有著眼睛可見的魔術表現性」的成份或劑型」。直白的說,市場部、老闆們,要的是有亮點的成分,而不是好的成分、有效的成分或昂貴的成分。

配方人,你的理想在哪裡?

一個受過完整學理養成的配方人,內心裡是有「理想」的。

之所以有「理想」,是因為內心沒有受到商業干擾、沒有權位意見介入,就能用純潔無歹念的思緒「選擇有效且友善的成分」。

配方人的無奈,多半源自於「理想成分」不是商人眼中的「亮點成分」;對皮膚友善的配方不是商人眼中的好感好評配方。

也許你還想知道的具體些,譬如事件描述、譬如實例舉證。

以下來聊聊配方人的工作遭遇,並以此內容提醒配方人把持住有理想的心;也讓局外的消費者,能多一點機會窺看到「成分真實的一面」。

原料商,最懂你的知己好友?

每個工廠的研發人員,都跟原料商的業務很熟,熟到稱兄道弟,熟到變為無所不談的閨蜜。

但請注意:在商言商,你的心得要分清狀況,得公私分明啊!

原料代理商眾多,賣原料也挺競爭的!原料商常會引介「宇宙無敵厲害」的活性成分,供配方人員選擇。

原料商提供的數據與實驗,不可盡信

為了能順利的雀屏中選,個個原料也卯足全力做「類研究的簡報」,提出各式各樣的「回春活化機轉」與「試管實驗結果」來佐證,並以「使用效果」與「毒理試驗」為憑,來支撐安全與有效。

而所訴求的激活標的,動不動就是真皮層里的纖維芽細胞、膠原蛋白、彈力蛋白、表皮幹細胞、真皮干細。

原料所商提出的「真理&佐證」,正是標榜技術本位的品牌最喜愛的行銷材料,也是最能讓配方人心防鬆懈的妙招。

請注意:數據、實驗,都可以作假。沒有更多獨立研究單位獲得相同的結果發表之前,別太相信原料商「獨家獨門」的研究數據。

總得有個標準來取捨原料吧?

邏輯上,活性成分若不具半點實力,應該無法在原料界闖蕩太久。

但弔詭的是,在化妝品界,原料的壽命不全由原料本身的價值來決定,主控權在行銷端。原料的壽命,取決於市場想炒作它多久。

而即便知道現實很殘酷(全被商業人為所操控),作為配方人還是得拿捏整體配方成本,不想把錢投注在不值得投資的成分上,得有能力過濾掉那些「根本發揮不了效果」的活性原料。

想知道:活性成分,存在哪些情況,就可能是只讓你「花大錢買安慰」的「作夢原料」嗎?

以下兩點,先弄清楚再開始。

身型龐大的活性成分

身型可以從分子量的大小來判斷,也可以從原料描述的粒徑大小來判斷。

輕易穿越角質層屏障的分子量,約莫500 Dalton

大於500,也沒關係,改走毛孔與汗孔,只不過這兩條路徑,無時不刻將汗水與油垢代謝排出,是否活性成分能在合理的暫留時間內,以溶解或擴散的方式被利用,或者是什麼效能都還沒發揮,就又被沖刷出毛孔汗孔之外!?所以,分子量大,活性效果發揮的機會相對就小。

粒徑大小,角質層[縫隙]號稱[平均50奈米]之寬。所以,要小於50奈米的顆粒,才有機會奪門而入。這角質縫隙的蜿蜒小徑,不是筆直的,寬窄也是一致的。顆粒的身型大小,得5奈米以下,才能像坐彎曲滑水道般順利的通過。想想:這號稱20奈米、50奈米、100奈米、200奈米......的載體球囊,你信它過得去嗎?於是又只好盼望它們走毛孔或汗孔?!

不被保護的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的定義很廣,保濕成分,像是玻尿酸、維生素原B5、尿囊素,是活性成分,但基本上這類成分,在常溫下保存,不需特別的溫濕度管理,沒有所謂的活性快速降解、效果減損的問題。

有些活性成分是有「效果遞減」問題的。像是多數的抗氧化成分、胜肽類、生長因子。若從原料端的保存,就不放置在相當低溫的環境,可能你第一手買來的原料,其活性殘值就有問題了。

有些活性成分的活性,必須依賴配方設計來保留其活性價值。像是維他命C類、生長因子、多數的抗氧化成分。這類原料雖保存良好,但用一般毫無保護設計的方式,添加到配方中,活性價值也會快速滑落到谷底。

保養品配方,要保險些,選擇沒有活性降解疑慮的成分來建構;要高機能些,就得先想好辦法克服活性快速崩潰的難題。

最愚蠢的配方,是執意加入一堆無效且高價的亮點成分,成本超高,效果超低。

最唬人的配方,是以微乎其微添加量的無效高價成分為亮點,以無活性降解問題的成分支撐基本盤,以各種對肌膚不友善的質地修試劑創造觸感。

各位研發工程師,你做的是保險配方?高機能配方?愚蠢配方?或者是唬人的配方呢?

歡迎訂閱張麗卿老師親自主持的訂閱號~幸福肌

張老師十月份最近最新課程~都在廣州,熱烈報名&預約中,請善加利用

最近課程:配方開發技術實務班(十月於廣州)

預約課程:配方開發技術概念班(十月於廣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PUA一:展現真實的你
韓式裱花蛋糕
女孩,沒有任何人會是你一輩子的避風港……
十二段錦對治慢性病
惟願,見字如面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