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漢武帝是否被神化和高估了
說起歷史上成就非凡的皇帝典範,我們都會說到「唐宗宋祖,秦皇漢武」,這幾位皇帝要是么開闢了一個時代,要麼就是把自己的國家推上了一個新的頂峰,這是在教科書中或者平時的影視作品留給我們的形象。然而,拿其中的一位,漢武帝劉徹來說,他是不是真如傳奇色彩渲染出來的那般鮮明和耀眼?
歷史總是經常攜帶矛盾和誤解的,在看過漢武帝的生平後,突然有一種感覺:他在政治上頒布了推恩令,文化方面派使者張騫開通了絲綢之路,軍事上最大的出彩點就是征討匈奴了,在其餘方面客觀來說都不是那麼出彩,甚至出現晚節不保的情況。
政治方面,當時雖然西漢強盛,但是有一個另所有皇帝都頭疼的問題,那就是諸侯王將手中都握有或大或小的勢力和權力。如何加強中央集權成為漢武帝鞏固政權的一大問題,因此他接受主父偃的提議,實施了推恩令。所謂推恩令簡單來說就是把諸侯手中的土地和財產傳承給他們的後代,這是皇帝對你們一家辛苦付出的獎勵。
表面上看這樣還是挺好,諸侯的兒子孫子不用建功立業就有上一輩傳承下來的產業。但是這裡面有個坑,那就是諸侯的兒子孫子不止一個,傳承下去的結果就是封地和財產都給分化了,兒子孫子們也不見得也是團結在一塊的,最終的結果就是弱化了自己,加強中央皇帝的權力了。
除去推恩令外,當時還有一個重大的舉措,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管你是法家,道家,佛家,陰陽家,墨家之流,全部把你的路給封了,有我漢武帝在的一天你們就別想傳教了,全國上下獨尊儒術。因為儒家奉承的是傳統倫理綱常,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思想無疑和當時漢武帝的理念和國家形勢相適應,但同時說得不好聽一點,這個舉措其實也是漢武帝控制人心,壓抑人性的一個手段。
那麼漢武帝在征討匈奴方面有多大的成就呢?不可否認,漢武帝面對匈奴如殺父仇人,好像一輩子都在盯著匈奴打,他手下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能在中國武將榜上留名主要也是打匈奴打出來的。漢武帝在公元前129年國家強盛時期開始改變以往對匈奴的和親政策,實施了軍事打擊。漠北之戰導致匈奴主力幾乎都被消滅,從此對中原俯首,對漢朝稱臣。不過有一點,匈奴並不是被漢武帝消滅的,而是他的曾孫子漢宣帝劉洵。
雖然主力被覆滅,但是匈奴有一個特徵,死灰復燃,野蠻的游牧民族就是恢復得很快。在恢復元氣後匈奴又開始騷擾和侵犯漢朝國土。在漢武帝晚期,國力開始衰退,幾次對匈奴的軍事行動皆以失敗告終,漢武帝被迫用米酒一萬石,糧食五千斛、絲綢一萬匹和歲幣,並以漢女為和親條件才換來安寧。當時的漢朝人口兩千多萬,也就是漢武帝拿著兩千多萬的人口打不過數十萬的匈奴人口。
對於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做出評價最好的衡量標準就是他做了什麼事。漢武帝在政治上的眼光的非常獨到和有遠見的,設立監察制度和內朝,用嚴法治理國家,廢掉郡國以前鑄造的錢幣,由中央統一鑄造,這些舉措對後面的王朝都影響深遠。在位期間,漢武帝平定南越,西征大宛,令西域諸國跪服。中年的漢武帝其實還是很具有魄力的,作風硬朗,手段強硬。但是連年的征討還是令大漢的國力出現了極大的衰退,把國家的財力硬生生給打沒了。這時他不得已提高國家稅收,導致很多人不抗重負,大量破產。
其實漢武帝能夠在在位期間那麼任性得追著匈奴的屁股打,除了那句「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文景二帝留給他的是一個強盛的國家。兵力充足,財力旺盛,在加上他前期一番經營,他這是屬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才有了這一幕。但是晚年的他卻彷彿瞎了一般,迷信仙道,篤信神學,揮霍無度,沉迷於煉丹和長生不老的美夢當中。昏庸無度的他甚至聽信讒言,誅殺了自己的兒子太子劉據,一個空前強盛的大漢帝國,硬生生在漢武帝後期被拖下馬背,拉入泥潭。
所幸漢武帝一番醒悟,一封「罪己詔」將自己的罪行公布天下,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漢。觀古代君王,有多少個會對自己的罪行和過錯作如此坦蕩的公開和悔悟。而漢武帝之後的幾任皇帝都比較爭氣,有所作為,重新將大漢拉回了鼎盛時代。
漢武帝征討匈奴,平定南越和征服西域,為國家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且政治上能夠任人為用,眼光也相當獨特,勵精圖治,這一部分可以說他是賢明而有魄力的君主,且這一系列都為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在晚期無視民情,揮霍無度,沉迷仙道,誤殺連連,無疑給他之前的生涯大打了折扣。所以最後看來,似乎功七過三比較符合漢武帝一生的總結。
歡迎關注公眾號:今說軒轅
※逼死老婆,害死兒子,滅了自己三族後,漢武帝後悔過嗎?
※諸葛亮就是投胎轉世的王莽,若54歲不死,天下將歸諸葛氏
※為了挽救滅亡的命運,王莽做出了哪些荒謬可笑的舉動?
※臣子想娶太后,這註定是一件難辦的事情
※每天千人排隊去摸霍去病雕塑 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