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 歷史的方向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這是「小分子」與您分享的第2本書
第4篇閱讀筆記
對應第三部分:融合統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類文明似乎也有著類似的情況,歷史到底是隨機的分分合合,還是有大方向?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從太空衛星間諜的高度,俯瞰人類幾千年的發展史,洞悉歷史趨勢。
想要看清楚歷史的大方向,最好的辦法就是看看不同時期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同時存在的文化。
公元前10000年,數千個文明
公元前2000年,數百到兩三千文明
公元1450年,以亞非、中美洲、安第斯、澳大利亞和大洋洲為核心的少數文化
公元1803年,以亞非世界為主的文化
從全球文化數量的時間軸來看,世界上大型文化的數量在減少,歷史朝著全球融合統一的方向邁進,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本原因在於不同文化在不斷流動和改變著。首先是內在自主的改變,我們說文化是人類想像構建出來的秩序,既然是想像構建的,其內部必然存在各式各樣的矛盾,唯有改變,才能平復矛盾。其次是文化與文化間的相互影響,一種文化,只要環境或周邊文化發生改變,它也會受影響而做出相應改變。
小而簡單的文化不斷流動變化為大而複雜的文化,所以我們看到了今天的「世界一家」:幾乎所有人都接受同一套地緣政治體系(整個地球的國家劃分受到國際公認);使用同樣的經濟制度(即使偏遠的地方也受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同一套法律制度(人權和國際法);同樣的科學體系。
這種融合單一卻不同質,全球文化是大雜燴,包含各種各樣的人和生活方式。比如典型的飲食文化,似乎義大利餐廳就該有西紅柿義大利面,愛爾蘭餐廳就該有很多馬鈴薯,印度什麼都放辣椒,瑞士咖啡館就該有熱巧克力。有趣的是,上面這些食材的原產地都不在這些國家,例如,西紅柿、辣椒和可可原產自墨西哥,是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後才傳入亞非的。
從微觀層面上看,每當幾個文化融合成大型文化時,大型文化也會破碎解離。例如,基督教雖然信眾數以億計,但後來也分裂為不同教派;拉丁文一度流通中西歐,最後轉化成各地方言,演化出各國語言。不過,合久必分只是一時,分久必合才是大趨勢。
在認知革命里講過,智人有別於其他物種是善於與陌生人合作,但當時這種合作是有限度的,可能翻過這座山就是「他們」了。而今天,我們早已對世界範圍內的合作習以為常。是什麼驅動著人類文明實現融合統一的呢?
作者認為,答案在於公元前的1000年間出現的三種秩序 —— 貨幣、帝國與宗教,它們像三駕馬車,將散落世界各地的文明拉成一家。下一篇我們將詳細講述這三駕馬車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一起期待吧。
我們看歷史,常常局限在某一特定時期、特定區域,本書作者帶著我們從外太空衛星間諜的高度來俯瞰人類,拉長研究歷史的時間尺度,似乎能看出不一樣的東西,你覺得呢?
歡迎在留言區與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虛擬偶像來了,人工智慧會「逆襲」人類嗎?
※大地藝術—安迪.高茲沃斯
※來自竹林的清風·溫故而知新,邂逅一場心意相投的鄉土往事
※陸文三 獻給母親的歌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