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12歲即位,深受人民愛戴,卻不能隨便給心愛的妃子加薪
提起「皇帝」二字,我們就能想到那高高在上的威嚴,舉手投足間的霸氣。想起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無奈與懼怕。可獨獨有那麼一位皇帝,就連給心愛的妃子加薪都不能,這又為何?
千古仁君—宋仁宗趙禎,12歲即位,23歲親政。在宋仁宗統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備受矚目的文人騷客如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發明者沈括;以及領導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等。都出現在這個時期。而且宋仁宗性情寬厚,不喜奢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受到歷代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但也就這樣一位人人愛戴,受人稱讚的皇帝。當他在位期間,自己後宮的妃子卻產生了對自己的不滿。原來由於後宮諸位妃子很久沒有升遷,俸祿不足,於是產生不滿情緒。為解決這些問題,她們便屢次向仁宗提出申請,仁宗總是以沒有先例,大臣們不會答應為由拒絕了她們。
然而,妃子們並不信,說:「聖上出口為赦,誰敢不從?」仁宗笑著說:「你們不信,倒不妨試上一試。」旨意下發後,大臣們果然上奏說沒有依據。但有的嬪妃還是不依不饒,仍然向仁宗討要封賞,仁宗也不再推辭,取來彩筏寫上某宮某氏專任某官,妃子們也終於滿心歡喜地退去。等到到了發放官俸時,妃子們各自拿出御筆要求加薪,三司卻一律不予理睬。妃子們鬱悶的找到仁宗,當著仁宗的面將御書撕毀,不高興地說:「原來真使不得。」
古人有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濱,莫非王臣」意思是說:天下都是大王的天下,臣子都是大王的臣子,即土地和臣民都是大王的。學過歷史,我們都知道在封建王朝,帝王的一言一行都決定著身邊人的身家性命。可謂是「伴君如伴虎」。不談古代,就連21世紀,民主與精神文化建設高度合一的現在,有些位高權重之人若想要提拔哪個,都只是動動口的功夫,便能輕鬆解決。那麼反過來,為什麼身為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宋仁宗,他的「金口玉言」怎就偏偏行不通呢?
事實上,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需要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其一,仁宗是否像漢惠帝般權力被控制,其二是,仁宗是否被架空或操縱。但根據多方論證,仁宗皇帝並不存在以上任何問題,他實實在在地執掌最高權力達30多年。換句話說,他完全可以將自己的權力極限達到清朝統治者那般,中央集權,從而為所欲為。
以上我們可以知道,仁宗皇帝明顯具有某種「有權而不用」的自覺性,並且他還將這種自覺性通過制度來強制性的制約。說到這就不得不提起「台諫」。
《宋史》上說:「宋之立國,元氣在台諫。朝廷有大政事,台諫可以否決;君主有過失,台諫可加制止;百官犯錯誤,台諫可以給予批評彈劾。」台諫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終於在宋朝時迎來了黃金時期。所以使得皇帝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由著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除了「台諫制度」的制約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宋朝時期的宰相制度。查史料可得知,宋人大多渴望一種「無為而治」的觀念,就是君主為主權者,而宰相為治理者。所以當皇帝在頒發詔書時,若沒有宰相副署,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換言之,有些事情沒有宰相的同意也是不可以的。也正是這樣的制度才讓朝政按理所當然的軌跡運行,為朝廷營造了公平,公正的政治環境。
正是由於以上的「約束」和制度的嚴格,使得宋仁宗成為了一名仁德,寬厚的千古明君。而且他的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品質給後世歷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為了以後歷代明君推崇的榜樣,也為以後宋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以下熱門內容,猜測您也會喜歡:
慈禧生前作惡多端,死後遭報應?慈禧屍體被發現時,只剩一紅褲頭
古代通房丫頭和小妾有什麼區別?她們晚上通常是怎樣伺候主人的?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死的時候葬禮極為寒酸,還被眾人圍觀?
※中國古代年輕女性守寡後,一般不改嫁,她們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
※她垂簾聽政,反對王安石變法,重用司馬光,竟被譽為「女中堯舜」
※慈禧生日時,李鴻章給她送了件禮物,慈禧享用之後,馬上喜笑顏開
※一個老頭代理皇帝37天,挽救了中國,卻沒有諸葛亮出名
※她是清宮中唯一的漢族公主,義父叛國,老公也叛國,她卻安然無恙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