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第一位帝師唐瑜—銅像落成揭幕
山西唐氏ID:天下唐人
匯聚四海唐人,傳承唐族文化,
互動唐人軼事,公益成長唐家!
帝師」是指皇帝的老師,公元1402年,朱棣稱帝,史稱明成祖,年號永樂,唐瑜榮升為帝師,輔佐朱棣28年。
2017年8月3日,中華唐氏第一位帝師唐瑜銅像在宣漢縣南壩帝師文化主題公園落成揭幕。
唐瑜(公元135?--1427),字敬鼎,浙江蘭溪人。明朝帝師,開國儒臣。洪武進士,公元1381年,奉旨任東宮教諭,潛心授業解惑,躬身輔佐朱棣。公元1414年,奉旨遊宦入蜀,定居東邑鯤池,設「儒籍堂」教化鄉民,監視避難巴蜀的建文帝,壽終落葬南壩東陽溪。
南壩帝師文化主題公園佔地60畝,約34000平方米,預算投資約2000萬元,於2016年8月正式動工建設,目前主題公園主體工程已竣工。公園內主要景點有唐瑜帝師銅像、帝師講壇、帝師文化走廊、音樂噴泉廣場等,是帝師文化的傳承新載體、城市水岸的生態軟邊界、公共空間的休閑慢活動、城鎮發展的宜居近體驗。深入挖掘、研究、宣傳、傳承好帝師文化,弘揚唐甄唐瑜思想,宣漢縣第十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審查批准南壩帝師文化主題公園和南壩帝師文化產業園分別列入宣漢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
該公園設計以弘揚帝師文化瑰寶為核心思想,以「濱水項鏈」為理念,整體設計風格現代時尚,流線明快清晰,將帝師文化以多種景觀設計方式呈現,寓情於景,讓人們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從功能實用性出發,合理布局功能空間,以滿足各類人群休閑、健身、文化體驗等,強調文化景觀的參與性和體驗感。在南壩帝師文化主題公園內規劃設計一尊唐瑜帝師銅像,增強其歷史文化底蘊和厚重感,傳播帝師文化。
宣漢縣唐甄唐瑜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一、明朝帝師、開國儒臣——唐瑜
1、唐瑜生平
唐瑜(公元13??—142?),字敬鼎,原籍浙江省金華府蘭溪縣,中國教育家、思想家,中國近代百名思想家之一唐甄的十一世祖,達州市第一位帝師。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唐瑜中舉人,次年進士,恩賜翰林。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奉旨任朱元璋近言日講官和東宮教諭(朱元璋四皇子朱棣老師),輔佐朱元璋17年。
「靖難之役」後,公元1402年,朱棣稱帝,史稱明成祖,年號永樂,唐瑜榮升為帝師,輔佐朱棣28年。永樂三年(公元1405),成祖召見唐瑜,封唐瑜為開國儒臣,再命以官,瑜稱老不仕。辭曰:「臣老矣,不能為陛下任使也。」三辭,乃許之。於是,御賜璽書遣歸,命其子孫入試為吏者署籍為儒。唐瑜榮歸老家蘭溪縣,築室講學,曰:「五經儒籍講堂」。成祖在位期間,身為帝師的唐瑜,輔佐他完善明朝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疏浚大運河,使明朝發展到頂峰,史稱「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唐瑜一生知識淵博,智慧超群,中庸清貧,為人低調,潛心授業解惑,躬身輔佐朱棣,大力提倡「以人為本」治國理念,著力推行「強國富民」政策,極力推崇「平民教育」思想,合力推動文化交融、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為鞏固大明政權、開創「永樂盛世」、推動國家強盛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歷史上的31位帝師
帝師」是指皇帝的老師,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自比管仲樂毅之賢,抱膝危坐,笑傲風月,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他們文經武律,知識淵博,從沒有謀權篡位取而代之的野心,只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壯志。齊家靠自己,治國平天下就要靠明主了,他們就是通過自己對皇帝的影響,間接地完成治國平天下的宏願。正如大詩人李白《贈 錢征君少陽》云:「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余幾日,兩鬢各成絲。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一旦太子即位,帝師就會享受崇高的榮耀。當然,如果太子被廢黜,他們也就面臨丟官罷黜的命運。所以,無論是從忠君的觀點出發,還是為自身的利益著想,他們都會盡心竭力。
中國歷史上的31位帝師們的概況。
1、毀譽參半 第一帝師——呂不韋 呂不韋兩度出任秦相,為了秦國的統一大業,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孫大洲教授評價呂不韋時曾說:「其人其事可議,其功不可沒,其學其書不可廢。」意為對呂不韋的為人和行事眾說紛紜,但他的功績不可以被埋沒,他的學說和流傳下來的《呂氏春秋》都不可以被淹廢,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帝,那麼呂不韋則是中國第一帝師。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呂不韋給秦始皇打下堅實的基礎,秦王嬴政也不可能建立歷史上那麼強大統一的大秦帝國。
2、才智卓越 兩代帝師——李斯 秦統一六國後,在如何管理這個大一統的國家問題上,秦始皇力排眾議,採納了李斯「置郡設縣,遣官治理」的建議,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下設縣,中央任免各級官員。可以說,李斯為中國封建社會建立成熟的統治形式,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焚書的第二年,秦始皇對書生進行了一次更殘酷的迫害,他下令把咸陽的四百六十多儒生活埋。「焚書坑儒」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李斯在這一事件中,他充當了策劃者,又擔任了執行者。
3、運籌帷幄 決勝千里——張良 張良,從國破家亡,遍散家財,致力抗秦,體現出的是大勇;到青年時代,巧遇黃石公,偶得兵書,學得兵法,體現出的是大幸;到後來追隨劉邦,亦師亦臣,轉戰南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體現出來的是大智;晚年看清形勢,借言學道,遠離政治,明哲保身,體現出來的是大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寫詩讚道:「漢業存亡俯仰中,留侯於此每從容。固陵始義韓彭地,復道方圖雍齒封。」全詩肯定了張良的一生。
4、公而忘私 成就大業——蕭何 蕭何審時度勢,追隨並輔佐劉邦揮師西進。在很多場決定劉邦生死存亡的楚漢戰爭中,蕭何坐鎮關中,制定法規,整頓秩序,重耕興農,發展經濟,減免賦稅,撫慰百姓,並想方設法籌措軍需和糧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漢軍的作戰前線,為劉邦在前方指揮作戰提供了堅強的後勤物質保障,同時,蕭何還發現並舉薦了具有卓越軍事指揮才能的韓信,並說服了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全面指揮漢軍對楚軍的作戰。
5、足智多謀 傳奇帝師——陳平 陳平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足智多謀,用奇計輔佐劉邦奪得天下。陳平和張良都可以被稱做是一代帝王師,通過自己的智謀屢次幫助劉邦度過難關,是劉邦可以倚靠的智囊團。陳平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做人奇,處事奇,計謀更奇!比如「陳平盜嫂」、還有陳平收受賄賂、在戰爭中善用反問計等,但這些都不妨礙他後來成就一番大事業,最終成為一位千古流傳的人物。
6、昭宣中興 輔政功臣——霍光 霍光跟隨漢武帝近30 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大臣,後又輔佐兩代幼主。霍光的一生匡扶漢室,歷經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對內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對外與匈奴和親、廣揚漢朝天威,20 年輔政期間他托起昭宣中興的局面,安邦興國,功勛卓越,成為西漢歷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
7、剛正不阿 勤心輔政——肖望之 公元前33 年,太子劉奭即位稱帝,是為漢元帝。當元帝為太子時,肖望之教授其學習《論語》和《禮服》,漢宣帝在病中又拜肖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勛,當太子稱帝後,肖望之又受到先帝遺詔輔政,所以元帝即位之初,接連數次宴見肖望之,與他一起議論朝政。肖望之又推薦了博學多才的劉向和忠正耿直的金敞,元帝均委以重任,並加官給事中,即特賜隨便出入禁中,參與機密。漢元帝本身長於儒術,不善甲兵,所以對肖望之的仁人治國之術是非常贊同的。
8、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諸葛亮 劉禪自幼長在宮中,一切都靠諸葛亮的管教。諸葛亮受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不管事情大小,均由他一人操勞。這時南中諸郡首領,見朝廷舉喪、新主初立,便紛紛叛亂。但當時西蜀的實力比不上曹魏和孫吳,所以諸葛亮制定了先暫時休養生息的政策再謀出兵的緩兵之計,在諸葛亮的主持下,蜀漢政權本著「東聯孫權,北拒曹魏」的總方針行事,獲得了一段休養生息、恢複發展的時機,又逐步強大起來。
9、廣施仁義 德行高尚——羊祜 羊祜作為西晉時期的關鍵性人物,幫助晉武帝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漢末以來長達一個世紀的分裂割據狀態,全國重新統一。平吳後的太康十年,經濟發展,人心安定。羊祜的德行與功績也被記入了史書,流傳在民間。
10、出將入相 皇帝名師——王猛 王猛在中國歷史上,作為一位出將入相的絕世君子,功蓋諸葛亮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是苻堅得意的輔佐大臣,在某些方面來講,更是苻堅最值得信任和給予最多幫助的老師。現在,我們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還原歷史的一個真相。——《王猛傳》
11、三朝漢臣 力輔北魏——崔浩 拓跋燾曾經指著崔浩,介紹給新近投降北魏的高車部落酋長們說:「你們看這個人瘦小文弱,既不能彎弓,又拿不動鐵矛,然而,他胸中的智謀遠勝於兵甲。我雖有征伐的志向,卻不能決斷,前前後後建立的功勛業績,都是得到這個人的教導呀!」拓跋燾又特意下詔命令尚書省說:「凡是軍國大事,你們所不能決定的,都應該向崔浩請教,然後再付諸實施。」崔浩才智過人,是經過實踐考驗的,所以拓跋燾對他的信賴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12、文武兼備 國之能臣——高頰 高頰一生輔佐兩代君主,為隋朝的鞏固與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一生歷經的事情很多,可惜的是,他的文稿沒有流傳下來,所以史書的記載也很有限;但是我們從他在文治武功上的表現,以及他積極舉薦人才的做法,仍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為人與成就。隋文帝也正是出於對高熲才幹和人品的了解,在重大問題的處理上,常以高熲的意見為是。
13、直言進諫 帝王明鏡——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和《十漸不克終疏》被歷代史家贊為「千古金鑒」和「萬世師表」。疏文批評了太宗日漸增長的驕滿情緒,辭強理直,淋漓盡致。唐太宗看了奏疏後,欣然接納,感慨地對魏徵說:「我現在知道自己錯了,我要改正,一定會聽從你說的正確的道理,如果知錯不改的話,我還有什麼面目見你呢?我要把你的奏疏寫在屏風上,以便我早晚都能看得到。我還要把它抄寫給史官,使後世的人都明白君臣相處的道理,了解到你的一片苦心。」並賞賜給魏徵黃金十斤,宮中良馬二匹。後人於是就把寫有這份奏章的屏風稱作「戒奢屏」。
14、忠誠謙和 雄才大略——房玄齡 貞觀二十二年(648 年),房玄齡已經重病纏身,但當他聽到唐太宗打算再次東征的消息時,抱病寫了《諫伐高麗表》,文章言辭懇切,將討伐高麗國的弊端一一寫出,勸皇上不要因為一時之氣,不顧百姓安危而出兵征討高麗國,這樣做只會失去民心。此表寫得十分誠摯懇切,使唐太宗看後十分感動,嘆息道:「房玄齡病危疲乏到這種程度,還一心憂慮著我們的國家,為國家操勞,能夠做到這點,實在是太難得了。」
15、剛直敢言 知人善薦——狄仁傑 狄仁傑的一生,以國家的利益作為行事的原則,努力輔佐高宗與武則天兩朝皇帝;他心繫民生,主張實行寬政,是百姓歌頌的好官。尤其是武則天稱帝前後,政治鬥爭複雜,朝野官吏明哲保身者多;敢於負責、提出自己政見者少,能夠剛正不阿、不為私謀者更少。狄仁傑就是這少數人中最突出的一個,他也因此贏得了武則天的信任與敬重。武則天樂於聽取狄仁傑的建議,稱狄仁傑為「國老」,把他當老師一樣看待。
16、宦海沉浮 論語治國——趙普 在北宋初期政壇上,有一個聲名並非顯赫的宰相。雖然他並不是經常出現在前台,而只是輔助君王在幕後出謀劃策。然而,他所參與制訂的重大方針政策,卻一直影響著宋朝三百年的政治制度,關係到國運民命的重大問題。這位就是宋代開國宰相趙普。
17、忠直善斷 帝王之鑒——寇準 太宗想在京城北部修一處宮殿,剛提議,寇準出班上奏:「以前,紂王修建露台而亡國;秦始皇修建阿房宮傳二世而亡國;隋煬帝開鑿運河遊玩而亡國。希望您收回成命,不做亡國之君。」寇準把宋太宗比作歷代的昏君、亡國之君。太宗忍著怒氣拂袖而起,寇準竟緊跑幾步,上前拉住皇帝的衣襟,再次請皇帝歸座,對皇帝說:「您讓我把話說完,再回宮也不遲。不然陛下就沒有機會聽到臣的忠言了,就會貽誤大事啊!」太宗皇帝被寇準的忠直精神和膽識所感動,就放棄了修建宮殿的計劃。他感慨地說:「朕得到你寇準,就好像唐太宗李世民得到魏徵一樣啊!」
18、天下匠才 文明帝師——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歷史上少數投降而未蒙受罵名的人。客觀上是因為他在歷史上的貢獻使後人只恨像他這樣的「文明帝師」實在太少了。曾與楚材共事的宋子貞說他所提的建議能夠實施者,「十不能三」,但是即使這樣,天下人已經普遍受他的恩澤了,倘若沒有他,歷史或許會重寫,因為那個年代是重新確立社會關係的大變化的年代,而且南北政治文化不同,主理朝廷的人語言不通、趨向不同,耶律楚材能夠以其本身的影響和職權護衛天理、振興綱紀、撫恤百姓,奮袂直前,力行不顧,以一個深受了儒家思想影響的帝師,為推進元代文明進程和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做了不朽的貢獻。
19、藏族靈魂 薩迦精英——八思巴 成為帝師,八思巴到達了他一生的高峰,受到的禮遇和恩寵也是無與倫比的,但是他沒有在這個位置上停滯不前,在他以後的歲月中為中國的多民族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八思巴不僅是藏傳佛教發展史上的一代宗師,而且是繼松贊干布之後藏族的又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是整個中華民族傑出的歷史人物之一。受到藏族人民和蒙、漢各族人民的崇敬和懷念。
20、安邦治國 萬世奇才——劉伯溫 朱元璋讀書不多,能將劉基比作劉邦請不動的商山四皓,輔佐齊桓公成霸業的管夷吾,對劉基的評價,亦屬難能可貴了。朱元璋常將自己與劉邦相比,均以布衣而成馬上皇帝。劉邦請不動商山四皓,而自己請出了劉基,以「先生」事之,使自己建都立自。贊劉基之餘,亦自誇有識人之能也。
21、讀書種子 以身殉道——方孝孺 作為一代大儒,方孝孺在理學發展歷史上,樹立了新的里程碑。他為漢中的教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在哲學史、文化史上,他都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他堅貞的品格、寧死不屈的精神,是我們人格精神的寶貴財富。
22、四朝元老 輔國重臣——楊榮 楊榮歷仕四朝,每朝都深受信任,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他機智而不奸詐,功高而不謀反;與人交往和藹可親,處理國事體恤民情;他首倡的「台閣體」一時蔚為風氣。他不愧為一代政治家、幸事家、文學家,在中國歷史上閃爍著璀璨的光輝。
23、才高德薄 奸佞帝師——嚴嵩 嚴嵩之所以打擊異己屢屢得手,倒行逆施卻並不獲罪,主要是抓住了皇帝這根救命的稻草。世宗朱厚熄生性多疑,唯獨嚴嵩知道他心中想的是什麼,如果他想解救同黨,先要順著世宗的意思狠狠罵那人一頓,然後加以委婉的解釋,正好說中世宗所不忍心的地方;如果想陷害異己,必然先從微妙地解釋那個人的優點和缺點。然後找到犯世宗忌諱的地方,巧妙陷害。
24、殫精竭慮 功高震主——張居正 當時神宗還是不滿十歲的孩子,張居正對於神宗就像一位尊嚴的小學教師,利用一切的機會,要讓自己的學生達到理想的境界。神宗對於居正也是十分的親近和尊崇。居正還親自為年幼的皇帝編寫《歷代帝鑒圖說》,分上下兩冊,編寫了自堯舜以來,有為的君主的八十一件事,引以為戒的事情三十六件。每件事情各繪一圖,圖後寫本事。對於不滿十歲的皇帝,見到這種繪圖立說的故事書,自然十分高興,而且,張居正所編寫的內容真是富有教育意義。當神宗在文華殿看到張居正捧著這兩冊故事書,立刻童心大發,叫左右把圖說揭開,讓張居正在旁邊給自己指點講解。
25、戍邊功臣 戎馬帝師——孫承宗 由於孫承宗在邊塞遊歷多年,耳聞目睹了許多奇聞軼事。他又天生的才思敏捷,慮事周到,對於治國安邦有一套自己的見解。所以,每當給熹宗講課的時候,都能讓他有所心得。他每次聽講完以後,總是說:「先生所講的話,讓朕明白了許多道理,您講得真是太好了!」因此,熹宗對孫承宗一直非常尊敬,動輒給予優厚的賞賜,不久以後,升為少詹士,仍然擔任皇帝的侍講。
26、秋到黃花 晚節馨香——陳廷敬 陳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師,又是當朝宰相,既是康熙的近臣,又是朝廷的重臣。陳廷敬 20歲左右離開自己的家鄉後,中進土、入翰林,一生升遷28次之多,並且參與國家軍機政要達50 余年之久,多年來成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為清王朝的順利發展,康熙盛世的逐步形成,尤其是對於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全面施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輔佐作用,立下了顯赫的功勛。可以這樣說,陳廷敬和康熙帝之間的密切的政治合作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響著整個清王朝政治的發展走向。
27、一代名臣 帝師元老——朱軾 雍正任命朱軾為太子太保,在懋勤殿設講壇,當時的皇子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對朱軾行拜師禮。按清朝成例,皇子見師傅,彼此都行長揖禮,這是胤禛為使皇子們尊重師傅,特定的禮節。一如朱軾為人為官一貫的嚴謹作風,他對弘曆的要求很嚴,以致於雍正有時都覺得有些過頭了,就對朱軾說:「教也為王,不教也為王。」然而朱軾沒有順勢而下,而是很嚴肅地說「教則為堯舜,不教則為桀紂。」
28、文壓三江 鑒修四庫——王爾烈 傲慢的顒琰哪裡把王爾烈的話當回事,於是便以「明月照天邊」為題自作主張地寫了一篇交給王爾烈。王爾烈大怒:「你竟敢貪圖輕閑,違反為師教義,難道就不怕龍板不成!」顒琰不情願地回到書房,請教王爾烈何為明月叫天邊,王爾烈沒有作答,而是又拿出一個題目《黃犬卧花心》,頤琰一看,更加生氣,覺得王爾烈有意戲耍他,大罵王爾烈胡謅。但王爾烈仍克制著說:「皇子,常言未讀萬卷書,難識萬里路,沒走萬里路,不知天下事啊。你還是先走走看,了解了解實際情況,那樣一定會對你有好處的。」
29、是功是過 眾說紛紜——杜受田 杜受田的喪事規格很高。咸豐帝把對恩師不盡的思念轉化為對杜氏家人的隆恩。杜受田的一生,可謂死而無憾。作為師,他造就了一代君主;作為臣,他做到了鞠躬盡瘁。他在大清國內外交困中死去,沒有看到歷史的結局。但是,如果上天有靈,讓他知道自己親自培養起來的咸豐帝奕詝後來的所作所為,會不會後悔自責呢?
30、兩朝帝師 十載樞臣——翁同和 光緒帝十二歲時,已經讀完《帝鑒圖說》《詩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札記》《尚書》等書,理解問題的能力和知識儲備已經有了相當的提高。翁同和決定給光緒帝開一系列課程,從而完成對他「帝德」的培養,有《通鑒覽要》《聖祖聖訓》《讀史論略》《明史》
31、世代簪纓 末代帝師——陳寶琛 陳寶琛上任以後,立刻投入全部精力籌辦學校。他親自為學校題寫了校訓:「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溫故知新可以為師。」還撰寫了一篇《開學告誡文》,其中說:「國家之盛衰強弱,全視國民之智愚賢否。學堂固所以造就人才,然必使人人知義理,人人知愛護國家,人人能自立,而後國民之資格始備……諸生今日來學師範,後來即為國家擔當教育責任。自冶其性情,而後能冶人之性情;自立其志節,而後能勵人以志節。」他的這篇文章後來成了全福建師範學堂培養教師的準則。
點擊展開全文
TAG:山西唐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