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作為唯一的情感:評世賓的《獻給生活的讚美詩》

愛作為唯一的情感:評世賓的《獻給生活的讚美詩》

《文學教育》

2017年9月 上旬刊

愛作為唯一的情感

——評世賓的《獻給生活的讚美詩》

作者:趙目珍

世賓在《當代詩歌的生成背景及其超越和擔當》中言道:「對於詩歌美學來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詩歌中去除因我們人性和文化中的弱點所造成的黑暗,使人生和社會呈現出一種指向光明的趨勢。

它要求詩人必須超越一個普通人自我的需求、慾望和利益的自我訴說,它要求詩人在更高遠的層面上代表人類的精神向現實發言,向他置身其中的個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發言。」由此,我們可以見出他對詩歌精神和詩人品格把握得精微獨到,同時在敘述上既富有語言的質感,也具有闡釋的張力。透過對世賓詩歌內在理路的追躡,我深覺他對萬物存在的「愛」構成了他對「世界」探賾索隱、鉤深致遠的一條重要門徑。

經由對個體的深刻認知,世賓對生活、他者和世界的秩序有了深邃的想像和把控。在《獻給生活的讚美詩》中,他滿懷「心靈」地寫道:「這裡沒有孤立,所有事物/在同一空間友好地相處/告訴我,置身其中/除了愛,我還要什麼/陽光觸動著肌膚,我不知有恨」。這種對生活圓融開闊的態度,一方面顯現出了詩人對生活和世界的愛,同時也使得詩人在對待自然和他者的態度上表現出了一種「印入式」悲憫。

通讀世賓的詩歌,我們能夠發現,在他詩歌寫作的第二、第三個階段(2000-2005年,2006-2009年),詩人在對於存在的認知上發生了一個很明顯的變化,那就是在這兩個階段,詩人的寫作視角開始了由對個體自我的思辨轉向了對他者世界的審問。

其中一個既定的事實是,詩人原來在詩歌中大量出現的第一人稱「我」「我們」開始大面積地減少,代之而起的則是「你」「你們」「他」「他們」「它們」等第二、三人稱以及對外在事物的直接稱謂,而尤以第三人稱為主導的敘述最為普遍。而這一「普遍」之中似乎也呈現出了一些寫作的「模式」,比如詩人寫「風在疾走」「水在流淌」「落葉在歸家」「馬群在奔跑」,寫「非洲菊」「鳳尾葵」「路邊花」「夜間的樹林」等自然風物,寫「村莊」「十二月」「一塊空地」「天空」等自然存在,寫「它們在黑暗中」「他們都不存在」「他們不是來自同一個地方」「他們什麼也不在意」「它們在黃昏收住翅膀」,寫「蔬菜」「一塊肉」「疾病」「內臟」等生活與人體物事。然而,不論具體的細節如何被呈示,這都預示了詩人在寫作上從關注自身轉向了關注外在。世賓在他的早期詩歌《我渴望與這世界融在一起》中的結尾部分所言就像是一個詩人發自肺腑的世界宣言,它凸顯出了詩人在詩歌創作的起始就深藏了一顆與世界融為一體的心。

與其他很多的詩人不同,世賓對於外在世界的「愛」,不以主觀上的情感滲入為前提,他傾心於對自然存在中那些既有秩序的發現和開掘,而恰恰是這種「醉心」的開掘真正表現出了對萬物的「愛」。以《一塊空地》為例,此詩所呈示的顯然是一種對外物既定秩序的陶醉。在對動物世界的浸入中,詩人獲得了慰藉和滿足感。雖然我們無法推知這種沉浸在最終有沒有解脫掉詩人的一部分痛苦,然而生命的內在在彼時彼刻必然擺脫了不安意志的束縛,使詩人在心靈上忘懷了各種矛盾與衝突的對立。

由自然萬物而及於人世,世賓對於人情冷暖亦不能置身事外。「再把心放大些,那些監獄、貧民窟的生活/那個殺人越貨的亡命徒的驚慌,都是/與我有關的經歷,我同時背負他人。」(《我所經歷的生活》)由個人存在而及於萬物,再由萬物而及於他人,世賓的詩歌讓我們意識到他有關注他者的能力,有廣闊的胸襟來應對塵世。為此,「流浪者」「乞討者」「賣花的小姑娘」「含著淚的小女孩」「監獄裡的扎花人」一次次湧入他的內心,然後再經由情感與語言的交織浮現於紙上,也就成為他寫作上的一種必然。這是一種眼能看見的愛,更是一架連接著感性與理性而最終通向人文精神的橋樑。他窺探出很多人的「命運」(《命運》),對於佔據特權、煽動仇恨的「惡」恨之入骨(《他們不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同時也對傷痕纍纍、千瘡百孔的「祖國」寄寓了憤怒和同情(《我依然把這裡稱為祖國》)。

正因為「深愛著」,所以「已無所阻擋」(《這是四月六日下午》)。為此,表現出對萬物和他者的「愛」乃成為詩人詩歌的一種特質。也正因為此,詩人才樂於把他強烈的愛,獻給那些「陌路相逢的路人和真理」,因為他「知道他們的苦難」,他「從不迴避他們的醜陋和貧困」。在他的信念中,「愛,只能是愛,作為這裡唯一的情感」(《頌詩》)。

趙目珍,1981年生,山東鄆城人。詩人,批評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問學者。

投稿郵箱

聯繫編輯

電話我們

(027)8738-664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文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