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CNN:為何歐洲建築師都愛來中國?

CNN:為何歐洲建築師都愛來中國?

【觀察者網 文/李東堯】近年來,越來越多大膽並有創意的建築出現在中國城市。

這是義大利設計師Filippo Gabbiani設計的「密集恐懼症」大樓。

2016年10月18日,上海,南京西路附近一新建大樓表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小窗戶

這是位於江蘇蘇州,英國設計公司Aedas設計的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心樓圖書館。

他們的設計師都來自歐洲。

生於古巴的西班牙建築師艾琳娜(Alina Valcarce)來到中國的第一天,就開始了在自己此前從未聽過的城市——浙江金華的一項15.8萬平方米開發項目的設計工作。在距離上海300多公里的金華,艾琳娜的這一建築群設計方案被選中的時候,她也只有24歲。

位於金華的建築群

「我剛到辦公室,他們說,你需要領導這個項目,」艾琳娜回憶道:「太瘋狂了,我一年可能要開發20個項目,包括綜合體建築、帶有酒店大廈的購物中心以及辦公大樓——規模龐大的開發。」

越來越多的歐洲年輕建築師,選擇來中國。9月14日,CNN以《歐洲年輕設計師選擇在中國生活》為題,對此作出了解釋:歐洲局勢動亂+經濟衰退,而中國市場蓬勃發展。

艾琳娜為自己在中國的工作經歷感到不可思議。她認為,和她一起畢業的同學裡大多數人都沒有在建築行業找到工作,而那些能夠在歐洲找到工作的同學從事的也不過是一些在自己看來缺乏興趣與挑戰的項目——「修復工作與一些最基本的建築」。

在中國,歐洲年輕設計師體驗到了什麼叫真正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這裡的建築更大膽」

2011年,正是艾琳娜剛剛來到中國的那一年,歐洲陷入了經濟衰退的深淵。

包括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以及希臘這些受衝擊最嚴重的歐洲國家的年輕建築師們紛紛面臨就業機會減少與薪資低的壓力。而在艾琳娜工作過的西班牙,由於房地產泡沫破裂,西班牙國內建築市場甚至在之後短短三年內幾乎減少了一半。

而在同樣的三年里,中國的建築行業卻增長了約90%。奧運會後的建築熱潮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中國對外國建築師的需求量也在上升,歐洲經濟衰退的現狀使得新一代畢業生不得不選擇來中國碰碰運氣。

「在西班牙國內市場開始惡化後,我是剛開始來到這裡的人之一。」艾琳娜說:「在這之後,有一大批歐洲建築師紛紛來到中國。(開發商)正巧在尋找外國建築師來完成他們的項目,而他們想要的是一種他們認為當地建築師完成不了的特殊設計。」

這些「特殊」設計往往是現代主義的「玻璃與鋼鐵展示」,客戶的要求轉向了與現代中國相聯繫「怪誕」的建築類型。

艾琳娜回憶說,自己還曾被要求設計一個「水滴」形狀的藝術畫廊,而且畫廊業務之後也一直在急速發展。「我們的辦公室一開始只有4個人,後來很快變成20人,」艾琳娜談及自己來到中國加入的第一家公司說。

對於現年31歲的艾琳娜來說,她當初來到中國的選擇已經得到了回報。

目前,她是一家澳大利亞大公司駐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她曾參加過一些很大、很有雄心的項目,其中就包括在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張家口建造的一個展覽中心,她認為這在歐洲是完全不可能的。

張家口崇禮的展覽中心

由於自己「令人驚奇」的職業生涯,艾琳娜希望在可預見的未來能夠繼續留在北京。

除了艾琳娜之外,現年37歲的義大利建築師尼古拉(Nicola Saladino)也曾從英國倫敦來到北京工作。CNN稱,他也發現自己的職業在中國享有更多的自由。

資料圖:義大利建築師尼古拉(右)

「大家都在做那種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很難做到的建築類型,」他說:「不是因為它更昂貴,而是因為真的很大膽。來自世界各地的辦公室都來到中國,因為他們發現在這裡有機會做他們無法在本國做到的事情。」

CNN介紹,尼古拉意識到這一潛力後,他便與別人共同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除了從學校到馬戲場,他的工作室還致力於城市規劃與再造項目。

雖說財力雄厚的開發商能提供更多的自由,但尼古拉也指出了中國寬鬆的規劃法規與對新想法的開放。

「你可以產生影響,」他說:「在中國,我們完全可以重新思考城市運作模式。」

「如果你受到歷史遺產保護的限制,你能做出的改變是有限的。但如果你打算在中國農村建設一個全新的城市,你就可以挑戰傳統模式,提出一些全新的東西。」

海外建築師的黃金時代或將結束

近幾年,隨著歐洲經濟的緩慢復甦,學習建築的中國留學生們紛紛回國,這些昔日來到中國的歐洲建築師們也面臨競爭壓力,他們是否選擇歸國也受到關注。

歐洲建築師理事會(ACE)最近對該行業的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至2016年間,歐洲大陸的建築行業增長了12%。但市場仍低於衰退前的水平,ACE針對歐洲國家近3萬名建築師的調查預計2017年他們的工作負荷還將增加。

30歲的建築師皮皮利斯(Anna Pipilis)曾在中國生活了3年多,後來回到了希臘。儘管她還在探索歐洲的就業市場,但皮皮利斯相信,自己在中國曾經參與安徽一個大型住宅項目並與世界著名的中國建築公司——MAD建築事務所合作,這些經歷都使得她比同輩人更有優勢。

「中國發展的步伐非常快,所以在投資組合上,我已經做了很多,」她說:「最重要的是,我經歷過一個項目從概念設計到施工的不同階段,這是讓你更有經驗的原因。」

皮皮利斯說:「如果我留在歐洲,也許我會(在建築領域)有更多經驗,但不是所有的經驗。」

歐洲市場的復甦並不是歐洲建築師迴流的唯一因素,另外,中國的建築市場也在降溫,有國際設計公司在其中國辦事處開始裁減員工與薪水。因此有人認為,海外建築師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

「2015年,很多人決定回去,」艾琳娜說:「當我到這兒時,我認識了有50至60名歐洲建築師,現在都走了。」

尼古拉也表示,除了經濟因素外,文化的轉變也正在改變中國市場,西方建築師的吸引力在逐漸削弱。

「我一開始到這兒時,客戶會要求任何大型項目中都要有外國人,」他說:「我受邀參加會議只是為了『展示我的臉』,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學習建築,學成歸國後,他們對西方人可沒有同樣的崇敬。」

「我們也能看到,作為對10年來在現代概念上過度反應的回應,這裡也正在重新引入較為傳統的歷史建築風格。」他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莫迪和安倍抱作一團,卻是各懷心思
菲律賓警察禁毒打死3名少年後續:全城1200名警察全部停職
貴州徒手攀岩者火到海外 BBC:中國「蜘蛛女俠」
哈佛想授予曼寧訪問學者身份 遭美國中情局局長抗議後取消
突尼西亞大赦千名上屆政府涉腐官員 總統:為提振經濟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