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蘆葦岸●靈魂課

蘆葦岸●靈魂課

巔峰

靈魂課(組詩)‖蘆葦岸

▓ ????????

※那藍

它們是靈魂的形狀,更是命理的安排

一睜眼,就撲下來

卻又將相擁的想法丟在一邊

山中,季節界限模糊

披頭散髮的野花,開得不講理

像過猛的愛情,熱烈得讓人懷疑

而百鳥是不會輕易上當的

它們扯著嗓子提醒,有時還在草堂前

抖動翅膀,像俠腸義膽的高朋

山頂上,薄雲小氣

哪怕一塊殘片,也不忘擦拭藍天

那藍,足以讓每一個俗身

還魂

▓ ?????????

※靈魂課

靜默時刻,穹頂著深藍

靜止不動的碧水,如虔誠的聖徒

把大地,當作修行的教堂

柴門上,三角梅招待風;籬笆開大道

露水搓洗的黃昏,每一分鐘

都像靠近真理一樣,抵近精神的霞光

月下讀典,翻頁聲吐露的心思

把一個蛛網滿結的靈魂,救贖,打掃

時鐘催趕的夜,亮著一盞不滅的燈

▓ ?????????

※綠道

出訪的水,在河岸兩邊,一帶一路

這是光陰的大道,車同軌,輞轂轆轆

載人,載歌,載足印里泊下的天空

時間是持著指南針的馭手

從絲綢里出發,一路向西,一路風雅頌

沉吟的雨滴,浸濕舊史的卷宗

甚至,喜悅的鳥鳴,以平行於綠道的低音

一路播撒自信,它們用羽毛運送情愛

運送綠色的鮮亮,和奮進的心跳

這一路的石墩刻著,風被吹綠的秘密

大地向西,每一寸,都是書寫的偉大一筆

▓ ??????????

※梅花洲記行

說是歸於詩,就都來了

隨便得如一幅行草,確切的說法是

三步兩爿橋西面的老銀杏

經了霜,就落葉,整日簌簌地

扇面的金黃一瞥千年

在秋天,歸於雁;在南方,歸於水

在洲上,歸於客;在雨中,歸於橡

在風中,歸於葦;在河床,歸於沙

在禪門,歸於野;在秀州書局,歸於靜

梅,就由不得誰的雅興了

它要熬到冬天,才會落滿南山

現在,只給一群人留下長吁短嘆

之後,歸於空

▓ ??????????

※今夜

今夜,月亮沒有雜念,素雅如

一塊塵封的啞銀,在菜地上空,傻傻地

笑著

今夜的蟲鳴,在露水裡洗過

既清又輕。宏闊的野外,像一個新建的

理想國。每一寸疆土,都種滿明月

今夜,月中的桂子,開滿兩生花

黃的金桂,白的銀桂,全被花香澆醒

吳剛累了,丟下斧頭,像一個失敗的賭徒

他的嘆息聲,驚動逡巡的夜鶯

今夜,一滴淚光可以餵養一匹駿馬

它們靜卧在一首詩里

反芻高遠天空上,那不肯睡覺的星宿

今夜,鐵馬冰河

鼾聲把一個人和他的幸福,帶入夢鄉

月亮跟得緊,像一個乖巧的書童

※更上最高意義的歡樂

蘆葦岸

孤絕、溫潤、盈動、闊遠……作為靈魂事業,詩與非詩的界定,有譜!

人所共知:在全球化進程的詩歌背景下,在異景紛呈的精神世界中,諸元活力的源源注入,使得模糊無定的詩歌邊界漸行漸遠卻又前所未有地砥礪於生活本身。新世紀以來的當代詩歌,因保有悖行習見的純質,而一直冒尖於文學前沿。

是的,無論見與不見,詩歌的存在依然強大,她是洪荒時代滾滾輪轂的一側,在默然中展現虛無的力量。她直接作用於人,在人的靈魂深處發酵,去偽存真,讓美接近真美,讓精神愉悅更上最高意義的歡樂。

應該看到,價值多元的現實,詩歌不再大富大貴,也不再是喧囂而炫目的堂皇。詩人的執著堅守與日益精進,讓詩歌深度融匯於全球性的文學語境,充分呈現漢語現場的共生性繁榮,又強大地持有跨越自身歷史語境的節律。儘管紛紜的外部世界沖盪劇烈,詩卻依就不失高貴的矜持與責任擔當。

如今就發展性而言,詩的獨立軌道延伸更遠,承載量更大,容納力更強。在不可避免的花拳繡腿和泥沙俱下中,詩的藝術品位,也然升格顯赫,詩歌的前行,從未像今天一樣豁然開朗:哲思勁道,視野遼闊;截殺自我複製,驚醒於詩歌淤結的沉痾。嘗試著讚美殘缺的世界——如扎加耶夫斯基般者,不乏其人。

人在詩在,詩歌沒有幸與不幸。曾經這神領的物語,已經普渡蒼生,在人間落腳,呵手圍爐,自得其樂。博爾赫斯說:「完全沒有必要認為詩在文字里、在思想里,或者說在對宇宙的美學理解里。我個人在上了年紀後,覺得詩基本上就是在句子的語調里,在詞的換氣處。」

顯然,這是最高層次的詩,如同白居易說的「花非花,霧非霧」一樣。但是,跳過文字、思想和宇宙美學的詩,得有「上了年紀」的歷練作為鋪墊,等達到詩就是說話的高度,達到向自然自言自語和向生活竊竊私語的境界,那腔調的本身及其腔調的轉折處,詩,活得很自在。

通常,詩思阻滯,貌似難以逾越的困境,多於暢達的人生。當一重「現實」擋住了精神「去路」,世人會自動止步,淺嘗輒止者,比比皆是。而詩人,則會苦心尋求另一重「現實」開啟的通道。荷爾德林訓導有先:「如若大師使你卻步,不妨請教大自然。」哲人的指點,往往被視作為詩人亮燈。

自修靈魂課,探知人性深處的種種可能,還原自然與社會、人類與生活的真切關聯,在分行的細微建構中挖掘內心世界的審美經驗,祈得新發現,為新美的再生如醉如痴。

此在,何所往,亦無所不往。

「美是存在的在場。存在是存在者之真……遠行人須讓大地的美呈現出來,只要作為詩人,他們就必須說出真實……詩人的天職是在對美的籌劃中讓美的東西顯現出來。」 海德格爾在與荷爾德林的靈魂對話中悟出上述真言。王國維也認為「美之極致」乃「有境界」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之經典結論。

讓作品說話,不是自貼標籤的裝飾,而是鑒照人心純赤的禪定。如果語言的氣味和修辭締造的秩序,是詩人內心最可靠的動力之一,那麼這樣的詩歌,也可以悱發凡心,在更廣闊的人文景觀中,擁有一席之地。我為此也在努力,每一次換行,都是重新出發。

在真實的詩歌境遇的無力感中,以及當下市井語言面貌的出格與失范的影響下,有屏蔽喧囂現場的勇氣,敢於直面消解精神氣象的人為圭臬,在文本中探測和打通精神的遠方,實乃真經要義。

長期的一線創作實踐,使我發現,只有詩歌,能夠讓滿布污點但還不至於朽壞的靈魂得到安頓。因此,找尋詩意,就幾乎成了我業餘生活的全部。通過文字的詩意捕獲而發出溫暖的光芒,照見時間黑暗的部分,為之播撒燦若星辰的種子,無疑是一份人生美差。

(作品來自《星星》2017年3期「文本內外」)

▓ ??????????

蘆葦岸,土家族,詩歌評論以「視閾宏闊,理析精準,知性宕拓,文風激蕩」著稱。曾在《詩刊》《作家》《當代文壇》《百家評論》《星星?詩歌理論》《詩探索?理論卷》《創作與評論》《鴨綠江》《詩林》《詩潮》《中國詩人》《中國詩歌》《長城文論叢刊》《邊疆文學?文藝評論》《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語言與文化研究》等刊物發表過大量評論作品;首部詩歌評論集《多重語境的精神漫遊》於2014年獲得「中國當代詩歌獎?批評獎」。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華語詩歌文本觀察及現象批判。

選稿編輯 木木

《書巷有約》向您約稿:

《書巷有約》是一家高品位文學微刊,立足本地,面向全國。本刊注重文本,以質量求生存,以好稿求發展,維質是取,寧缺毋濫。敬請各位詩人作家賜稿支持,稿件附百字內簡介,微信號. 遴選佳作6首左右 一個星期內未回復可自行處理,稿件一定未在公眾號發過。採用稿件編輯有權改動,不願者請註明。稿費用打賞支付,暫定80%付給作者,帳務定期公開。敬請各位詩人支持。歡迎有大愛的商家老闆支持贊助。

《 書巷有約》編輯部

中秋主題徵稿

中秋將臨,明月思親。中華傳統節日有多少個詩人提筆抒懷, 詩意蕩漾。我們心中那份思念,盼望,等侍,在中秋這一天,將以詩的名義告訴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巷有約 的精彩文章:

TAG:書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