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主要原因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主要原因

1927年,就在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時,蔣介石卻發動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此舉震驚中外,駭人聽聞。那麼,蔣介石為什麼要發動這次政變呢?究其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因素:

首先,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分化拉攏。1926年秋開始的北伐戰爭勢如破竹,舊軍閥軍隊在國民革命軍的進攻中紛紛土崩瓦解,一切顯示著帝國主義支配中國的局面將要結束。列強各國,尤其是在中國有著巨大權益的日、英、美三國,當然不甘心既得利益的喪失,於是開始在革命隊伍中尋找突破口,企圖通過武力威脅和分化拉攏破壞國民革命運動。這兩種政策的合力作用是促成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的客觀因素之一。

在北伐節節勝利的時候,帝國主義日益不安,日本軍部認為:「此時國共如不分家,則全國革命的成功指日可待,一切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將遭覆滅,而日尤甚。」關於這一點英美等國也有同感。已經到達南昌的蔣介石,絕非北伐前的蔣介石可比。他手握重兵,借北伐之功揚名中外,積蓄日久的權利慾便迅速膨脹。他不僅挑起了遷都之爭,而且開始散布對蘇聯顧問、共產黨人及國民黨左派不滿的言論。所以,日本外相幣原喜重郎通過黃郛向蔣介石表示:日本對蔣「頗存厚望」,希望蔣「與共產黨分手,搞純正的國民運動。」美國則聯絡英國通過上海買辦虞洽卿向蔣提出了6000萬元,但以「反共滅共為條件」。日英美三國的態度立即得到了蔣介石的響應。帝國主義的威脅利誘既給了蔣介石一定壓力,又滿足了他的權利慾。他儼然一副「領袖」的姿態,利用一切機會向列強表明他「要懲凶」、「維持秩序」;同時加緊了反共的準備。

其次,國內反共勢力的大力支持。北伐的勝利進展和工農運動的蓬勃興起使國內反動勢力又恨又怕,所以當蔣介石決心背叛革命,挑起「反共」大旗時,在很短時間內,幾乎所有反動勢力都集中在這個旗幟之下,形成了反共統一戰線。這些反動勢力從不同方面支持了蔣介石的反革命政變。外交方面,有與日本密切聯繫的黃郛支持蔣介石,他建議蔣介石放棄「聯俄容共政策」,「必須離俄清黨」,聯繫紳商,聯絡馮玉祥、閻錫山以形成反共的「中心力量」。他的計策全部被蔣介石採納,並成為其反共反革命政變的行動綱領。財力方面,由大買辦、上海財團頭子虞洽卿支持蔣介石。1927年3月26日,蔣介石一到上海就拜訪虞洽卿,與虞密商發動反革命政變事宜。經虞洽卿多方奔波,3月31日,專為蔣介石反革命政變籌集資金的組織「江蘇省兼上海市財政委員會」成立了。當然,還有為蔣介石反共製造輿論的吳稚暉,為蔣介石策劃軍事部署的李宗仁和積极參与蔣介石反革命政變行動的白崇禧、杜月笙。這些主要人物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各種反動勢力和蔣介石糾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反革命同盟。

最後,共產國際對大革命的錯誤指導使得蔣介石有機可乘。蔣介石通過「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取得黨政軍大權的同時,也逐漸感到了共產國際的右傾態度以及對中共政策的錯誤影響,這使得蔣介石有充分的機會為發動反革命政變作準備。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向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心向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