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張風情萬種的紙,不應被輕慢對待

一張風情萬種的紙,不應被輕慢對待

GIF/57K

作者介紹

1889 年 3 月 21 日,為後世推崇為「日本民藝之父」的柳宗悅,誕生於東京一名海軍之家。柳宗悅的父親堪稱文武雙全,除了少將身分之外,他嗜讀和歌,胃口也是出了名的挑剔:母親則是釀酒名家之女。或許是成長環境使然,柳宗悅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哲學系,隨即廣泛地接觸其他如宗教、美術與文學等領域。

1914 年柳宗悅偶然邂逅朝鮮李朝陶瓷器,從此深深著迷於無名匠人手制的日常工藝品之美,一旦發現相似的美麗事物便不顧一切地一頭栽入。他開始蒐集佛像雕刻師木喰上人的木喰佛、京都朝市販賣的古著,甚至為了考察手制工藝品,而踏上朝鮮進行田野調查。

在日本,「紙」的發音與「神」(kami) 相同,將紙推崇為至高無上的存在。1957 年,柳宗悅獲得天皇親自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1961 年於日本民藝館自宅逝世, 享壽 72 歲。這本書的字裡行間,柳宗悅流露出對和紙傳統的驚嘆及愛惜之心。

文:柳宗悅 譯:侯詠馨

摘自:《和紙之美》

和紙的材料極為單純,仔細賞玩,卻令人望之入迷,手抄和紙總是充滿魅力,凝望著、輕撫著,我感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越美麗的和紙,越是不敢草率使用,如非美字美畫,只是玷污了紙。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真是不可思議,明明只是一張書寫用紙,光裸無瑕的紙面,卻蘊含另一種美感。美紙招來美夢。我思量著紙的天性,揣測它的命運。

《靜止的島》2012

水墨設色 日本京都黑谷楮紙

我總是不停地思索,它的美來自何處。我得到一個結論,優質的紙孕育出美感,這想法應該沒錯吧。質量絕佳的原料經由手抄的過程發揮它的優點,轉生為上好的紙張,至於質量又是什麼?是與生俱來的恩澤。唯有展露恩澤,才能呈現事物美好的一面。如此一來,謎底總算解開了。

手抄紙為何溫潤?明明是天然的顏色,經過日光烘曬後,為何散發迷人的韻味?曬板好在哪裡?冬天的水為何能保護紙質?為何毛邊能添加風情?我想真理不證自明。因為,在這些情況下,能呈現最溫潤的自然恩澤。自然以未經掩飾的風貌,展示在人們眼前。一旦我們能直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任何紙張皆美。這就是手抄之美的道理。

紙沒有私慾。它並未憎恨世上某個特定的對象。於是,紙張有股親切的特性。不仔細觀察的人,也許漠不關心;親近紙張的人,則會感到一股難以割捨的緣分。

同時,我們也能感受認識日本的喜悅。放眼各國,都不曾見過如此風情萬種的紙張。和紙使日本更為美麗。身處於日本,我們更不能忘記和紙。

用「風情萬種」來形容紙,居然毫不違和

人類使用多少紙張?我們可以藉此來推測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然而,這只是量的估算。我們更應該注重人們使用的紙張質量,從中去估算他們的心靈富足程度。劣紙能帶來美好的文化嗎?尤其是日常使用的信箋、書籍讀物,人們選了什麼樣的紙張呢?從日常用紙可以看出國民的素養。不重視和紙的人,也不會重視美感。

現代人對待紙張輕忽怠慢,原因出於人們製造出許多可以輕慢對待的紙張,亦有一說是人們已經失去追求正統紙張的心意。

然而,輕慢對待紙張的生活,稱得上幸福嗎?人們不應該抱著隨意處置物品的心態,無論是道德方面還是美感方面,這都不是一種好態度。隨意處置物品,將會失去感恩的心。

在朝鮮舉辦工藝美術展的柳宗悅

為何現代總會發生這麼多不幸的事件呢?也許是因為和紙的式微吧。西方紙張取代和紙,宛如野火,日漸蔓延。在採用純日式手抄法的紙張中,絕對找不到任何一張不堪入目的紙張。然而,許多人認為這已是過時的產品,急著加以改良。

以結果而論,這個想法已經對和紙的質量造成重大的傷害。現在紙品之所以差,就是因為它悖離長年的傳統,人們汲汲營利的心,毫不猶豫地捨棄美感。

日本民藝館西館就是柳宗悅的故居

「陰翳」也是一種美

……雁皮、楮皮與三椏,三者可說是紙料的王公貴族。此三者的纖維,交織成各式各樣的和紙。

雁皮紙居上,楮紙其次,三椏紙再次。就品格、天賦及威信來說,雁皮之美,無可比擬,其生命永遠不滅。剛柔並濟、虛實並存,舉世之間,再也尋找不到比它更高尚的紙張。

楮皮是護衛國家的男性,纖維粗獷強韌,扛得起粗活。拜楮紙耐用之故,和紙才能發展至今,少了楮皮,世界不知將失去多少力量。

相較之下,三椏則是使紙界更為柔和的女性,再也沒有比它優雅的紙張了,其肌理細緻,觸感柔和,個性溫穩。少了三椏紙,和紙勢必會失去幾分風情。

原色褚皮紙(左)和仿古禪衣雁皮紙(右)

現今流傳的抄紙法,分為溜漉及流漉兩種。古代只有單一製法,隨著時代演進,發展為兩種。如今,我們可以從「細川紙」看到這段歷史。溜漉法等待靜止,流漉法則全靠動作。一動一靜,攜手孕育和紙的世界。前者靜待纖維沉積,追求厚度,水迅速往下垂落,只留下紙層。越前的「鳥子紙」即以此法聞名。

和紙的製作工藝,古老,但講究

然而,日本的製紙法可不只有溜漉,手抄和紙還有一個驚人的手法——不停擺動的流漉法。將簾模放進木槽里,使紙漿在上面流動。纖維隨著手擺動的方向,排列、纏繞、交疊在一起,達到所需的厚度時,再以華麗的手勢將水甩干即成,所有動作皆靠奇蹟手技。

沒有這等好手藝,就無法完成流漉。這種做法更像是手抄的根源。「仙花紙」「書院紙」「石州紙」,以及其他知名的和紙,都是採用這種方式製作。

只有合適的紙,才能展現出恰到好處的美

在流漉法中,有件物品發揮了不可思議的作用——黃蜀葵。少了它,流漉法就無法成立。不曉得是誰發現了黃蜀葵根部會分泌黏性強的透明液體,這是把紙漿化為紙的媒介。這種不可思議的黏液,可以使纖維飄浮在水中,在抄紙的時候,減緩紙漿流動的速度,加強纖維纏繞的程度,也能在甩水時順便帶走灰塵,離開竹簾後,便能將原本疊在一起的紙張分開。

流漉法的製程中加入黃蜀葵後,能使製作者的手自由擺動,使紙張兼具美麗與強勁。此處亦可窺見自然的奧妙,令人驚嘆。唯有人們在獲得神助的情況下製成的紙張,才夠格稱之為紙。

「美」是一種非常主觀的判斷,但擁有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比「美」本身更難得。擁有這種發現美能力的人,想必本身就有一種讓人舒服的氣質。

這裡是「文茜的愉悅學校」,我們不研究科學原理、社會心理學,只有活生生的人生經歷,以及歲月過後的人生思考。我們將通過蔣勛、李敖、蔡康永、羅大佑、李安、李開復等人的精彩對談,以及文茜的日常分享,來看明白一些事情,關於逆境、選擇、和解、死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茜大姐大 的精彩文章:

這些房子躲過動蕩的年代,卻在承平時期被剷平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譴責昂山素季:一上台便對民主背身而去
老先生賭上一生清譽,用2000次試驗為這種藥草正名
斷層的致命誘惑:全球前20大城市中有10個在斷層周圍
這裡是台灣北投卻像極了日本,日本人和中國遊客都喜歡來這裡泡湯

TAG:文茜大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