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申請與選擇
確定申請方向以及選好導師在博士申請中至關重要。選擇導師也是一個過程,除了了解信息之外,很多時候需要跟別人多交流,甚至是和教授直接聯繫。這裡介紹一下理想的選導師的情況:初選+精選。初選的標準是教授的學術能力和與自己學術興趣的匹配度;精選是看導師人品、帶學生的能力/風格以及現實中錄取的可能。
初選與學術浸泡
初選的話,可以多看一下這個領域頂級雜誌新發的論文以及它的作者們,專業排名比較牛的院系的教授都在做些什麼,以及和這個領域的博士生交流一下。這個初步的「學術浸泡」過程必不可少,哪怕淺嘗輒止,也比沒有浸泡好了太多。
當然,如果你時間緊張,可以先從現實出發,了解一下誰有錢更可能招人。但是既然是要讀博,想一想自己對什麼東西真的感興趣還是挺重要的。太功利也無法長遠的走下去。因為讀一個博士,至少要在學術界混跡5-6年,做研究很多時候是回報周期很長的一個過程。要是話題不感興趣真的很難支撐自己走下去。然後,就算某個教授不能成為你的導師,也不妨礙今後你和ta在各種學術場合後續可能的交流,甚至合作。
圖片來自網路
所以選導師也是一個自然探索的過程,雖然以人為中心,是人在做學術。但是藉由對人的探索,讀讀論文、想想問題,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興趣,了解整個學術界的一些重要科研成果。甚至足夠了解自己的興趣了,發現科研並不適合自己,去找工作甚至參與創業都是精彩的選擇。
精選與外界聯繫
初步選定後就可以考慮聯繫教授了,聯繫教授幾個目的:建立初步聯繫,讓ta知道你對ta的研究有興趣,對成為ta的學生有興趣;也讓你有機會了解ta,至少是ta的招生意向。如果是比較單純的申請詢問,郵件寫作基本上就是:表達對對方的興趣,自我介紹,為什麼自己感興趣+希望繼續做哪方面研究,詢問對方有無招生意向。
如果想深入一點,也可以先多了解對方目前正在做什麼研究項目,然後有針對性的提問,說說為什麼自己對這個項目感興趣,問問在這個項目中自己參與和有所作為的可能。或者了解對方有什麼意向上的新研究項目,說說自己的一些研究想法,看是否能在對方的指導下做這件事。當然,這個已經有點深入了,這其中某些東西要不要在一封郵件中拋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種聯繫在過去可能會大大增加你被錄取的概率,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所以不必對「促進」這事抱多大的期待,這也是為什麼我個人不太喜歡「套磁」這個概念。儘管如此,還是要去做一些相關的工作。發信的時間沒有早晚之分,有興趣就可以發。當然具體的招生計劃太早可能有些教授自己也不知道,那就可以先表達興趣,過一陣等接近申請了再問一次。那些肯定不招學生的教授一般還是會告訴你他們的立場,有助於做排除法。有些教授會鼓勵你申請,但這鼓勵也只不過是鼓勵而已,可能只是ta在例行公事。
既然精選是要看導師人怎麼樣,平時怎麼帶學生,那麼聞名不如見面。如果能去參加一次學術會議,去聽聽對方報告和當面親自交流可能是最好的。另外,有些東西,未必要郵件溝通,有點情報工作的意識比較好,可以從其他人那裡甚至這個院系的博生士那裡問問這個老師的各種情況,信息收集的差不多之後有時候甚至自己就可以決斷了。
圖片來自網路
下面列出幾個方面:教授是否是Assistant Prof?//教授實驗室是否依靠博士生運營?//教授目前帶了幾個博士?//教授的合作者是否通常都是博士?//教授目前手上有沒有研究經費?//教授去年有沒有招生?
助理教授尤其是剛起步的,通常會更急需學生幫助ta一起開展工作。當然任何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要綜合來看。比如,不要僅根據實驗室博士數量判斷教授的招生意願,我見過一個只帶兩學生但已經覺得帶不過來的教授,也見過已經有5學生但還想再招的教授。當然,這兩個導師的學術志向和帶學生的風格也截然不同。這裡,也不妨結合自己的情況思考一下,如過實驗室有5個博士甚至還有博後等,這樣的大環境你是否OK,你是否更喜歡博士比較少的導師?這些可以先想一想,等有後續interview再深入去了解。
更大意義上的選擇
有些人覺得有個博士讀就很不錯,不管哪裡能要自己就去哪裡,談這麼多自己的「挑選」是否有點妄自尊大,不切實際?我想說的是,不要這麼看輕你自己。每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還是要儘可能的審慎的投資,尤其是涉及到五年甚至更久的規劃。除非你家境殷實,可以隨心折騰。
我在念碩士的時候,對博士的嚮往更多是出於它所折射出來的智慧、穩定和地位。如今事過境遷,發現一切都取決於自己,一切都不是被給的,而是努力和爭取換來的。所以這裡,想再多談一下關於「選擇」問題。
圖片來自網路
很多人羨慕博士的長期穩定,但是,這種長期穩定的背後也有巨大的代價。首先,博士期間學術成果的數量是很多學術機構招人的硬性指標,可是能不能出成果並不是完全由自己所控制的,當結果不盡人意的時候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其次,畢業論文很艱辛,但是畢業季找出路的壓力更大,學術界職位本來就很少,競爭也激烈,大多數博士智商也都不低,要想在競爭中佔有優勢,很難。
然後,科研是辛苦的甚至有不少時候是枯燥的,就算找到教職了,在別人眼裡光鮮,也未必是個好事。現在網路資源很豐富了,可以從各方面了解到科研生存的壓力。同樣辛苦的工作量,在學術界你可能能掙10萬,在其他地方你可能是30萬甚至更多;最後,這個讀博的五六年如過用在其他的工作上可能你已經歷練成職場達人了,會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和掌握更豐富的社會資源。
總之,讀博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還是要搞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興趣,怎樣做能滿足自己深層的願望,才能做出最智慧的選擇。
————————————
寫作說明:目前我在負責Mentor and Mentee at Penn這個項目,一個非盈利社團組織。很多碩士新生很感興趣申請博士這件事,想找博士生當自己的mentor儘快開始申請準備的過程。可惜的是,雖然博士不少,有空或願意來成為mentor的人卻很少。所以我會改寫一些自己原來的談博士申請的文章,然後在這個公眾號發布更多相關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下一篇會再談一下和外界/教授聯繫的具體問題。
順便,在讀博的各位朋友,如過你希望積累指導他人的經驗,獲得自我效能感和意義感,又曾經或正在Penn念書,歡迎和我聯繫成為mentor,花多少時間指導對方由你自己決定,這裡先提前致謝了:)
TAG:凌雋與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