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月薪買不起iPhone X?不是留學沒用,是你沒用!
「出國無用論」最近一段時間又開始成為輿論熱點。辛辛苦苦花了幾十萬在美國苦讀六年,回國後的工資還不夠買一台 iPhone X……留學,真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嗎?留學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聽主頁君和你聊聊。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談心社
微信號:txs163
你一定聽到過,「成績不好的才出國呢」、「留學就是混日子」、「現在海歸全成海待了」等聲音。
的確,有很多留學生的畢業薪資連一個iPhone X都買不起。
前不久的熱門新聞,杭州女生小林6年花200萬留學,回國工作被開2000元底薪,26歲的小林,怎麼也沒想到,當初父母為了她留學賣掉房子,如今卻很難養活自己。
高考,是國內學生必須面臨的一道關卡,而有一些人卻想通過出國來逃避。小林一家就選擇了送她出國讀書,追趕學習金融的熱潮。
高三下學期,當班中同學們在為高考奮戰的時候,小林便開始了語言培訓。
小林的家境不算富裕,6年的留學生活家裡勉強支撐,「一回國,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新聞描述了小林的焦慮與不安。她的英語優勢並不明顯,很多211、985的同學們也可以達到同等水平,26歲無任何工作經驗的她只被應允2000塊底薪,而留在國內的同學們,大部分都已經站穩腳跟。
無人脈、無經驗、無競爭優勢,最終小林在父母的幫助下進入了一家國企,每個月到手5000元工資。
這一切,與小林一家的預期,相距甚遠。
留學並非是一個投資項目,當教育和消費一樣直接和粗暴,認為投入多少就能產出多少;當我們把消費帶來的快感等同於能力與知識的獲得;當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小林迷失自己……
很多人開始質疑,留學有什麼用?
△
2016年3月,中國教育部發布統計數據,1978年至2015年底,中國累計出國留學人數404.21萬,年均增長率19.06%。根據《2016留學趨勢特別報告》顯示,在2016年,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仍然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
美國《2015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4至2015學年,留美的中國學生人數再創新高,達304,040 人,中國連續第五年成為向美國輸送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攻讀本科學位的中國學生人數首次超過了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學生,小留學生已佔據留美市場主體地位。
越來越多的未成年留學生,本科階段開始前往國外讀書。
尚未完全形成的三觀,巨大的孤獨感以及對於是非的不成熟判斷,導致很多悲劇發生。
今年七月份,留美中國女生林娜因吸食「笑氣」成癮,導致身體機能全面紊亂,最終不得不放棄學業,癱瘓回國。
接受採訪時,林娜回憶起半年多來吸食「笑氣」的經歷:
公寓附近的煙店,一箱笑氣彈賣180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20元),「多的時候,一天能花掉七八千元打氣球,一個月能花掉十幾萬,都是一箱一箱地買,一箱24盒,一盒24支,打完暈暈乎乎的,然後睡著了,睡醒之後又接著打。」
短暫快感導致林娜四肢萎縮癱瘓,最終被遣送回國。
遣送歸國的案例層出不窮,有的因為成績太差出勤率過低,有的因為考試作弊嚴重抄襲,更有甚者因為吸毒、殺人等極度惡性事件被管制。
留學生們的光環正在減弱。
《2016留學趨勢特別報告》顯示,如今「留學後服務」備受青睞。留學的定義已不再是申請成功出國深造,更多的學生和家長則更加關注留學後的發展,也有更多的留學機構開始提供學業指導、跨文化適應、就業等留學後服務。
出國留學不是最終目的,學成之後是否順利畢業,並尋找到與之匹配的工作崗位,成為成功「海龜」的主要標誌。
近期,「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的話題廣受關注,這些大咖海歸被稱為是繼楊振寧、李政道後,海外留學人才回歸祖國的又一段佳話。
中國當今兩次留學生「歸國潮」,分別是上世紀50年代初和90年代初。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第三次「歸國潮」便開始孕育。
《2017海外人才就業分析報告》顯示,54.8%的海歸主要看重國內經濟形勢發展好,還有超過40%的人認為家庭、朋友圈都在國內,因此選擇回國發展。報告預計,2017年的歸國人數將突破60萬,這個數字將明顯超過今年出國留學的總人數。
然而,申請材料造假,野雞大學橫行;部分留學生的惡性事件造成聲譽受損;國外院校降低門檻瘋狂擴招;國內優秀畢業生的強勢崛起……令「海龜」在國內就業並非順風順水。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在《2015中國留學白皮書》中稱,海歸的主要優勢是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外語(課程)水平高和適應能力強,不足則在於好高騖遠、易跳槽、盲目自信和團隊協作能力差。
數據還顯示,53.8%的海歸因思維方式的衝突一直難以融入國內環境。
國內人力市場也逐漸實現了價值理性的回歸。如何適應國內就業大環境,是歸國留學生面臨的主要課題。
留學帶來了全新的文化背景、更廣闊的學習資源,以及獨立生活的機會,這本身並非壞事。
真正讓人產生質疑的,是那些花著家裡的錢換個地方混日子的人;是那些明知自己一無所學,卻引以為豪的人;是那些眼高手低,自我麻痹還看不清現實的人。
所以醒醒吧,不是留學沒用,是你沒用。
△
留學究竟能帶來什麼?
幫你塑造更強大的內心,增強環境適應能力
馬東節目《十三邀》里對話許知遠,談到了他在澳洲八年的留學經歷。
上世紀80年代末獨自去悉尼求學,馬東一下飛機就發現自己的穿著和當地人格格不入。
牛仔褲搭皮鞋,悉尼人用怪異的眼光打量著這個中國男孩。
一個人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生活逼迫他必須要獨立。馬東說他幾乎打過所有的小工,去麥當勞幹活、做辦公室清潔工、揉皮子、蓋房子、刷油漆......
在北京,他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下;在悉尼,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窮留學生。
身份的轉換、環境的壓力,讓生活變得五味雜陳,催促著一個少年迅速成長。
尼采說:「殺不死我的,會讓我變得更強大。」
每克服一個困難,每戰勝一個挫折,都積聚成無形的力量留在身體裡面。於是你漸漸長出一副鎧甲,勇敢面對生活種種的「小惡意」。
想像中的留學生活如同朋友圈中分享的那樣五彩斑斕,美麗的校園,溫馨的住宿,高大的圖書館,嗨翻天的聚會和一群金髮碧眼的朋友。
而事實上,背井離鄉的生活帶來的是必不可少的孤獨。而這番辛酸,在逢年過節時體現得更加強烈。
一位粉絲曾給社長留言:
已經兩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往返一趟機票太貴,只能在視頻里看看爸媽和家人。以前在家從來都是懶得貼春聯,現在跑幾個街區花20塊錢買了一副對聯貼在寢室門口,假裝這裡的春節也很熱鬧。
無法逃避的孤獨,完全陌生的環境,使得留學生們必須獨自面對所有,也由此鍛鍊出更加強韌的內心。
在那些沒有留過學的人眼裡,留學就是上上課,旅旅遊,開開車,兜兜風。
當你真正留學了才會發現,生活是萬事一人扛。
△
留學將賦予你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方式
在國外的交流環境中,留學生更容易迅速掌握一門正宗的外語。
中文在全世界使用人數眾多,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人口數量大。而事實上,中文在世界文明中仍是一個小語種,處於邊緣位置。不掌握一門外語,是很難真正走出去的。
出國留學,實質上是「被迫」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培養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
德國「盛產」哲學家、思想家,與德國人縝密的思維有關。而這種思維方式,又離不開嚴謹的德語語法。
另外,根據研究表明雙語者具有更高的同理心,能夠為他人的處境著想,弱化自我中心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幫助他們看待事物時不迷信於一種觀點,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位去瑞士讀書的朋友說,他們學校單是歐洲音樂史這一門課程,就涵蓋了哲學、政治、和聲、對位、文學、藝術、雜誌樂評等內容,還有拉丁文、義大利文、德文、俄文等專業名詞。
上課的時候,偶爾說出自己與教授不同的意見還會受到教授的讚賞。在國外的課堂中,教授鼓勵學生挑戰他的觀點,也深刻地感受到平等交流可以跨越年齡和身份。
國外學校面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因此,為了考試不掛科,他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深度閱讀大量文獻資料,
對於任何事物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錯誤的可能性,永遠不把自己認為是「絕對正確」。
通過在國外高校的學習,留學生擁有了比內地畢業生更加開放、多元的視野,接觸到國際最前端的學術成果。
很多國外教育看似一時達不到「就業」「應試」的功利目的,但卻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著個體的成長,提升學生更綜合的能力和素質。
留學,不光是多學習一門語言,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更是培養全新思維方式的途徑,了解世界的深刻與複雜。
△
留學給你更多增長見識和提升格局的機會
知乎上有個高贊的網友說,上中學看到這麼一個段子:有個人去美國旅遊,找上廁所時問「哪有WC」,結果沒人聽懂。主持人評論說,WC是極其土鱉的譯法,連toilet都過時的,現在應該用bathroom替代。她信以為真。
高中去了美國旅遊,她爸爸問「哪有WC」,對方一愣,沒有聽懂。她更堅信問外國人「哪有WC」等同於問中國人「哪裡是茅坑」一樣老土。
後來她去溫哥華念大學,發現bathroom不是唯一用語,restroom、washroom都是普遍使用的。
再後來她去了劍橋大學,發現英國的廁所印著「toilet」。當她又去歐洲旅遊時,居然看到每一塊廁所的門牌都印著「WC」。
從一個單詞的譯法,就可以看出我們很容易對外國形成某種刻板印象。
讀書,是為了通過閱讀看到別人眼中的世界;留學,是為了走進一個陌生的國度感受那裡的風土人情和獨特的文化。
於是你不再覺得「英國人都紳士而內向」「印度人吃什麼都放咖喱」「美國人上學都很輕鬆」「荷蘭人沒事都逛紅燈區」。
出國留學會讓你摘下原本的「有色眼鏡」,打破既有的偏見和誤解,會讓你學會用不同的視角去審視這個多元的世界,對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保持包容、開放的心態。
當你感受過了不同的生活,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與世界,內心也就愈發寬容。
遇到與認知相左的事情,能夠坦然接受,而不是被單一的意識形態而左右。並不是國內or國外更好,而是因為它們「不一樣」。
旅行或許可以快速瀏覽精髓,但要轉變認知的角度,你必須在國外的環境中學習、生活一段時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所處的環境不改變,人真的很難改變審視世界的角度。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
更廣闊的學習視野,更具挑戰的生活環境,更強大而寬容的內心,一次踏實而豐富的留學經歷如同人生之路的另一扇窗,讓你看到世界的不同層面。
反觀那些鼓吹「留學無用論」的人,他們無非是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渴望留學而不得,懷有「酸葡萄心理」的人,這種人看什麼都不順眼。內心的積怨幻化成對所有留學生的蓋棺定論;
第二種是留學歸來,一無所獲,因能力不足而職場受挫,「海龜」變「海帶」的人。這類留學生浪費了學費,虛度了時光,即使行了萬里路,也只不過是郵差而已;
第三種如同小林這樣,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期望值落空的人。他們自身能力有限,「留學無用」只是逃避責任的借口,平庸被留學的一紙文憑包裝得不那麼平庸。
最怕父母賣房賣車送你留學,你讓「留學無用」背鍋。
最怕你走遍全世界,回國後卻是畢業即失業。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有這麼一段話:
「為什麼我們繞了一大圈還是毫無例外地回到了原地,為什麼明明全世界最愛我們的兩個人都已經在身邊了,我們卻還是要離開他們。所有漂泊的人不過是為了有一天能夠不再漂泊,能夠保護起自己的家人。只有經過這樣的折騰,這樣看起來的一種徒勞無功,才能明白原點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
留學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獲得立竿見影回報的事情,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眼界和心境,讓你在異國風景中看見世界,在獨立生活中看清自己。
本文系授權發布,轉自公眾號 談心社(txs163),這是20歲年輕人深夜談心的地方,我們為你一個提供深夜聚集地,為你呈現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也撫慰你的情感憂傷,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章瑩穎失蹤100天,全美中國學生最多的伊州州長:這是起孤立事件
※美國低水平的基礎教育,為什麼反倒能支撐起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
TAG:INSIGHT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