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表明人類本該長生不老,為什麼我們無法做到?
變老,死去,是這個地球上每個物種每個個體都無法掙脫的魔咒。但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會導致適者生存的個體倖存下來,並將優秀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一種特徵在促進繁殖成功方面越有成效,這種特徵的選擇就越強。理論上應該能產生一種防止變老的基因,一代代遺傳下去,從而讓所有生物都長生不老,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幾十億年了,這種所有生物都最渴望遺傳下來的特徵卻得不到選擇,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1953年,演化生物學家喬治·威廉姆斯提出了拮抗基因多效性假設,認為自然選擇豐富了促進繁殖成功的基因,卻忽視了這些基因對長壽的負面影響,而這些負面效應在繁殖開始後才會出現。如果一個基因突變產生了更多後代,卻縮短了生命,那就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在較短的生命周期內,有更多攜帶父母基因的後代進行補償,但這種選擇卻明顯對長壽不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有利於繁殖、不利於長壽的基因突變被積極地選擇下來,而衰老的過程也會被寫入到我們的DNA中。這個理論從數學和現實世界中都得到了證實,卻缺乏基因表現的實際證據。
德國美因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IMB)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蠕蟲的研究,確定了一種細胞最關鍵生存過程——自噬過程的基因,可以促進年輕蠕蟲的健康和適應性,卻會在生命後期推動衰老過程,證實了威廉姆斯的假設。研究人員在蠕蟲中發現了30個這種基因,考慮到僅對蠕蟲所有基因的0.05%進行了檢測,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基因應該在蠕蟲體內大量存在。在關閉了這種基因後,研究人員發現蠕蟲存活的時間明顯得到了延長。隨後研究人員在蠕蟲的神經元中追蹤到了長壽信號的來源,通過關閉老蠕蟲神經元的自噬作用,不僅延長了老蠕蟲的壽命,其整體健康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看來自然選擇幾十億年無法做到的事情,僅僅數百萬年曆史的人類卻可能讓它成為現實,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一種藥物來關閉我們的自噬基因,讓我們重新獲得健康的軀體和生命。好吧,這其實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成語來形容,叫做返老還童,只是不知道地球能否承受得起?
這項研究發表在《基因與發展》雜誌上。
參考:http://t.cn/Rprb9PY
※從微觀方面解析非注射用液體與半固體製劑放大效應
※謀殺同類動物中人類未進前30名,但一項指標卻高居第一
※記念卡西尼君!我將深味NASA的濃黑冷血,以此祭奠卡西尼
※NASA發現比木星還大,比瀝青還黑的雞蛋行星,內核令人垂涎
※NASA發現比木星還大,比瀝青還黑的雞蛋行星,令人垂涎
TAG:徐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