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之《生年不滿百》
背景:東漢末年,無論是政治還是文學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這種衝擊使得文人墨客們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再加上一些有影響力的文學家們接連慘遭厄運,更是在文壇上呈現低迷萎縮,不敢言語,獨善其身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種享樂思想蔓延開來,大多數人開始認為,與其提心弔膽,不如及時行樂,避免給自己留下終身遺憾。作者在這首詩中體現了對那些貪圖富貴的人們的諷刺,也有對無憂生活的嚮往!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揭示出了一種現象,文人們的過度憂傷,作者的觀念恰恰相反,而是及時行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秉燭游」這個詞很有趣,晚上也要遊玩,哪怕拿著蠟燭,這是作者對當時人的勸勉,讓他們秉燭遊玩,享受大好時光。)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及時行樂並不是那種酒肉池林,歌舞昇平的放縱肉慾,而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把酒言詩,忘卻失意不得志之情殤的一種積極健康的享受生活之樂。這種樂也是建立在熱愛生活基礎之上,更是以曠達狂放之思,表現了人生毫無出路的痛苦。)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作者對那些愚昧之人的諷刺,希望他們醒一醒,不要貪圖眼前的利益,被金錢名利所累。)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時代,這種及時行樂的吟嘆,很快又為憫傷民生疾苦、及時建功立業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這一點。其實是對仰慕成仙者的嘲諷。但這種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悶的漢末,也終於被發現只是一場空夢。)
此詩可與《漢樂府·西門行》對照來看:
出西門,步念之。
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
夫為樂,為樂當及時。
何能坐愁怫鬱,當復待來茲。
飲醇酒,炙肥牛。
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憂愁。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而夜長,何不秉燭游。
自非仙人王子喬,計會壽命難與期。
人壽非金石,年命安可期。
貪財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到山裡造個小屋,陪你慢慢變老,有花有草還有你
※握一份清淺,遇一抹安暖
※外星人與超人(二):我的最後一口氣都在愛你
※我們船上的捕魚人
※合適和愛,哪一個更重要
TAG:公眾號 |